东方之宗(二章)
徐启文
我站在昆仑山的垭口驿站
我少时读过昆仑山,就藏在梦里。我常仰望高飞的雄鹰,有朝一日能飞到昆仑山。今天,我终于登上了昆仑山的垭口驿站,虽然寒风怒号,四野茫茫,只有四成氧(1),但我抚摸着石碑上的红字,如同云彩般飘逸连绵不断……
啊!昆仑山,神话之山。在你这里,瑶池圣母,款待群仙;广寒嫦娥,飞舞奔月;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巨人夸父,逐日追求;齐天大圣,衍化生“昆仑胎”;神兽麒麟,神圣守护。《山海经》奇著,在你这里说昆仑墟;盛世汉武帝,将你这座群玉之山定名昆仑山……是你,万山之祖,中华母亲山,携来远古的召唤;是你,万山之宗,华夏父亲山,开启千年的祈愿……
啊!昆仑山,神龙之山。绵延数千公里的黄河,隐藏在昆仑山,分明是一条北部的龙;逶迤数千公里的长江,隐伏在昆仑山,分明是一条中部的龙;盘曲数千公里的澜沧江,潜匿在昆仑山,分明是一条东南部的龙;迆逦数千公里的塔里木河,隐蔽在昆仑山,分明是一条西北部的龙。炎黄子孙从你怀中崛起,中华民族从你龙脉起源。是你,万水之源,中华母亲河,带来生命的血源;是你,龙脉之祖,华夏父亲龙,留下龙的图腾……
啊!昆仑山,神盾之山。盘古开天辟地,斧头劈开混沌,将巨石拼凑,露出背脊巍然屹立西部边界线。昆仑山,层峦叠嶂,白雪皑皑,高耸入云,“天柱之山”,分明是坚不可摧的屏障;昆仑山,人迹罕至,偏远孤寂,千百年来用坚韧的身躯,抵御外来侵略者的脚步,分明是忠诚的卫士。今天的昆仑山,沿路营房,处处兵站,常年有重兵把守。是你,万盾之古,中华神盾山,召来无限的爱恋;是你,国门之壮,华夏英雄山,拉开永恒的庄严……
啊!昆仑山,神路之山。汉武帝钦定“西域南山为昆仑”,沿途的红柳、梭梭、芦苇、骆驼刺,还有那群三千年的胡杨,仿佛见证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通畅;“丝路昆仑——新疆文物精品展”的青铜器、彩陶、金器、毛织物、文书、佛教壁画……满载着历史镌刻的神秘与沧桑,垂范迪人,青史流芳。今天,一条巨龙翻山越岭飞身驾鲫,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吉祥……是你,万路之首,中华神路山,送来民族的褔愿;是你,万路之高,华夏天路山,打开青稞酒酥油茶的清香……
啊!昆仑山,横空出世,蛟龙起舞,雄风铁骨,绵延彩虹,只为解天下苍生的苦和难!我只是一只勤恳的蚂蚁,不惧劳累奔走一甲子,看见自然与人文古老与现代漫漫融进神山,雄风不減,感慨万千!我感叹你,华夏文明的鼻祖;感叹你,永恒的护国精神;感叹你,不朽的信仰丰碑!我站在昆仑山垭口驿站,思緒隨天路一辆奔驰的列车,滾滚向前……
(1)“四成氧”:昆仑山平均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左右,自然条件极其艰苦。
1998.9.2.于清海昆仑山
2024.11.15.二稿于羊城麓湖畔
我从茶马古道走过
我从茶马古道走过,是心灵与自然的对白。耀眼的雪山,清澈的云海,激荡的瀑布,茂盛的森林……大自然景观千变万化,充满神秘与壮丽,有多少景色令我着迷?然而,一片辽阔景色的延伸,却是一个峡谷微缩的风景,喧闹的滇藏茶马古道上的沙溪古镇小村落。
啊!小村落,古驿站,是生命与希望的合奏。我走进古镇寺登街(1),从古老的红砂石板路上穿梭而过,仿佛听到咚咚的马铃声响,舒心的滇藏歌谣,一头连着茶园,一头牵着马帮,见证了古代滇藏商贸的繁荣与兴旺,诉说着世代的憧憬与梦想……茶马古道,一条生命的长河,一条希望的长河,有多少故事与传说荡入心窝?
啊!小村落,古驿站,是历史与人文的碰撞。四方街,商铺马店,戏台魁阁,各种流派佛教合而为一的兴教寺,黑潓江上的玉津桥。小巷,坝子,流水,集市,古朴淳厚,原汁原味……茶马古道,一段千年历史的情怀,一幅悠长文化的画卷,有多少历史与人文让我吟哦?
啊!小村落,古驿站,是民族与和睦的颂歌。我穿越街头来到了街尾,忽然从百年古树下,传来一阵旋律优美的德钦弦子,一位像花儿一样的藏族姑娘柔声和唱:“棕色汉茶垒成墙,高过了东方的山岗,雅州姑娘的温柔,比蓝蓝的澜沧江水悠长。”
我从茶马古道走过,寻觅岁月的沧桑。危崖耸立,悬壁如削,石壁凿的一尺来宽小道,下面是万丈深渊。我沿着马帮的脚印,不惧惊险,不怕疲累,一步一步,追赶着太阳,追赶着月亮,通向藏区的脚步,还在跨,还在跨……
2019.4.10—16.于云南大理
2024.11,16.二稿于羊城麓湖畔
(1)沙溪镇寺登街,又称寺登村,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作者简介:
徐启文 中山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处长,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省作协理事和省文学创作职称系列高评委,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和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广州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广州《旅游文化》报主编等职。出版诗集《情眸》《生命的超越》《海岛行游》等9部,歌词集《心中的歌》1部,散文诗集《生命的行旅》1部,散文集《祖居的龙眼树》《北江水·.珠江浪·.南海潮》《登山临水》等4部,报告、纪实文学集《南国之星》等2部,论文集《感悟星光》1部,小说集《天魔海怪》(合作)1部,《徐启文自选集》等文学类专著共20部,计有500多万字。1965年赴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