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王
文/北河
某城市西北有一家市场,专营各类杂货批发。烟酒糖茶、五金电料、日常用品、儿童玩具、猪牛羊肉,应有尽有。市场西边出口有一家超市,规模不大,却也琳琅满目,渐迷人眼。紧挨超市北墙有一摊位,没有工商城管划定的名号,却被一王姓之人无可辩驳地占据着。
姓王之人姓甚名谁无人知晓,也无关紧要,只知其为一下岗职工,长于摊煎饼。其摊煎饼速度极快,且味道正宗,时间一久便有好事者送其绰号“煎饼王”,或称“王煎饼”。因“王煎饼”称谓粗俗不雅,便在不约之间皆唤其为煎饼王。煎饼王却也受宠若惊,一时间生意大好。
据传十几年前,煎饼王便在市场超市一侧开始营业,无论刮风下雨从不延误,其敬业精神令一些商贩走卒自叹弗如。夏日晨五时,冬季晨六点,便能早早见到煎饼王的脚踏三轮车停驻于此。一把遮阳大伞拔地撑起,而此刻炭火已经引着,风箱呱嗒嗒呼呼生风。只见煎饼王用自制的油布子在鏊子上刷刷几下,接着便一手执勺舀糊,另一手用木筢子轻轻一推一转,刹那间煎饼已成。随之,煎饼王挥舞小铲沿四周戗起揭下翻覆,迅速地磕上鸡蛋摊匀,再抹酱,撒葱花、香菜、咸菜,或夹薄脆、油条、香肠,顺手一折一卷,产品出炉矣!
煎饼王为人忠厚诚实,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态度极好。其所制煎饼形似牛皮,口感筋道;内裹薄脆,酥松香脆,催人食欲,食客皆谓之“好”。因此之故,煎饼王生意独步一时,每日人来人往者络绎不绝,皆以能吃到煎饼王之煎饼为一幸事。 煎饼王也深谙从商之道,从不与人相争,每日米面糊两桶,营业时间不超上午9时。时间一到便即行收摊,绝不延误。令其他同行窃喜的同时,不少食客却也顿感遗憾,叹息不止,以盼次日尽早前来。
见煎饼王生意甚好,有羡慕忌妒恨者便起而学之,一时间市场四周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煎饼三轮,呈远近包围之势。煎饼王对此不急不躁,呵呵一笑。其生意丝毫不受影响,依然前挤后拥,排队为患。
几年下来,煎饼王获利颇丰,其脚踏三轮已更换为电动三轮,液化气瓶也已替代炭火。据精于时事者传,煎饼王依靠自己之收入翻新了六间大房,三个子女均跨入高等学府深造,一人且在攻读博士。而近期,煎饼王欲在超市不远处租赁一间门店扩大规模,另添小吃,其前景不可限量也。 俗语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煎饼王之成功,诸人百思不得其解,随之便有大烟壳之招术云云。一时间流言四起,煎饼王声名日下,卫生、城管屡屡堵截查访,亦有肇事者无端寻衅,煎饼王生意大损。后经煎饼王自述,其家为五代煎饼世家,自曾祖父起便在京津一带操此行当,与达官贵人往来颇多,偶遇高人指点制成秘方传家,至其辈不过发扬光大而已。其公德之心可鉴日月,决无旁门左道贻害民众之东东。
历经数月,煎饼王被禁之事终不了了之。当鞭炮响起,匾牌高挂,煎饼王小吃店却门可罗雀,人来寥寥。未经两月,不得已转手易人。
经此一劫,煎饼王深知江湖险恶,人言可畏,无奈胸襟不广,如鲠在喉,终卧床难起。弥留之际将三子唤至榻前,嘱其万不可步其后尘,操其旧业,平安得一公职足矣。
自此,城内便无有了煎饼王,但食客依然不少,鸡蛋灌饼、驴肉火烧、白吉馍夹肉、小笼蒸包、麻酱凉皮等诸多小吃粉墨登场,亦有不知名号的煎饼摊,不过非煎饼王而已。 两年过后,恰如在一夜之间,街上繁华之处又添置了诸多小吃三轮,统一的外饰包装,张贴有显著的煎饼字样,仔细看来却是“中国·王记煎饼”名号。再细细端详,还标有花生、小米、紫米、糯米、绿豆、红薯、巧克力、蔬菜、水果等诸多品类,均打印为3D效果,各类动物、卡通图案竟有二三十不等。
就在众之人惊诧之际,有国家级媒体报料,说一王姓博士自愿放弃优厚待遇,辞职下海,做起了煎饼行当。在商海中其勇于弘扬美食文化,敢于创新,注册了“王记煎饼”商标,招募下岗职工就业,并已在各地经营煎饼连锁店数十家。
众人惊呼:一小吃竟能做成产业!有好事者再做调研,王博士竟为煎饼王之长子,然令人不解之处是,商务交往中,诸多客商视其为新的煎饼王,然一提起“煎饼王”三字,王博士便沉默不语,脸色大变,于是有诸多加盟者依然尊称其为“王博士”,或者唤做“博士王”。 作者简介:北河,原名吴新强。宁晋县作协理事,凤来仪诗社会员,邢台市诗词协会会员。曾在《诗刊》《中华诗词导刊》《北国作家》《诗词月刊》《燕赵诗词》《燕赵文学》《绝对文学》《塞北文学》《河北自学考试》《宁晋读书人》等发表作品,与朋友合著文集《七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