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果之十四 柿子
柿——团团圆圆兆吉祥
作者/张瑞
红,被中国人视为吉利的象征,圆则代表了团圆佳兆。所以,在秋季水果中,人们对柿子别有钟情。因为柿子个个果实圆润,色泽橙红,丰硕艳丽,与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好事物完全吻合。
在古代帝王权贵的心目中,柿子的金黄色显示着高贵,因此常被用于庄严之所。不信的话,你可以留意一下,各地的宫殿、古寺、帝陵等名胜古迹周围都有柿树与松柏同植,像北京房山的佛教圣地云居寺、昌平的明十三陵等。金秋时节,到门头沟潭柘寺走走,那里柏树与柿树相依而生相映成辉,翠柏枝叶繁茂,金果露出灿烂;树旁石碑上的“百事如意”,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祈求未来事事顺心的美好愿望。
柿子有纯正的中国血统,近代著名植物学家茹考夫斯基说过: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柿子品种都起源于中国。史料记载,我国考古学家发现了250万年新生代野柿叶的化石;柿子的栽培历史也有3000多年,据《礼记》记载,柿子在周代已有栽培,并在重大祭祀礼仪上被作为贡品。
可能是因了柿果的金黄色,柿树最早只是作为观赏树木,栽植于宫殿、寺庙的庭院内。柿树树冠高大,果实光艳,深秋叶片像枫叶一样由绿转红,给清冷的院落平添了生气和暖意。柿树还是浪漫的树,“无边红树多情思”,也不知柿树下的缠绵,成全了天下多少美满姻缘。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柿树终于冲出高墙深院,由观赏树转为时令果树,开始大面积栽培生产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柿树嫁接技术和加工方法的记载。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嫁接技术的普及,优良的柿树单株被发展成品种。唐《地理志》记载:“柿有数种,有如牛心者,有如鸡卵者,又有名鹿心者”,一些著名的品种就这样涌现出来了。
我国柿树资源丰富,有柿属植物40种。柿品种极多,有800余个,除湖北省罗田、麻城地区的罗田甜柿外,其余品种均为涩柿。我国柿产区主要分布在北京、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占全国总产量的70-80%。国外,以日本、朝鲜的柿树最多,东南亚诸国也有少量分布,欧美和非洲的部分国家仅有少量栽培。
在北京地区,柿树的分布宛如一条金色的飘带,缠绕在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山麓地带,北部以长城为界,东部从平谷向西经密云、顺义、怀柔、昌平、海淀、门头沟、丰台等区,直至西南部房山区,遍布于山前暖区。
北京名柿当属磨盘柿,果实大,果形美,光洁艳丽,口味甘甜,是北京地区的主打品种。磨盘柿因生长环境及品系不同,有水柿和粘柿之分(果农称之为清汤柿与浑汤柿)。水柿皮较薄,汁特多,甘甜。房山区的张坊、北车营、佛子庄;昌平区十三陵;平谷区的井峪村等地所产水柿品质极佳,是北京最著名的水柿产区。此外,门头沟区陇驾庄的磨盘柿因果实特大、扁平、清汤、甘甜而著称。
北京磨盘柿栽培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编修的《房山县志》记载“柿为本镜出产之大宗,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其大如拳,其甘如蜜”。想当年北京的磨盘柿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大量销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当地各家各户在春节时都要选购十余斤磨盘柿,以求来年吉祥幸福、生活甜蜜、全家团圆。
1990年7月,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考察房山区柿基地建设后,在张坊立碑,将这一地区确立为“大磨盘柿商品基地”;2001年,国家林业局命名房山区为“中国磨盘柿之乡”;同年秋,房山区磨盘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3年,国家工商管理局通过了“房山磨盘柿”具有地方特色的注册商标。
北京磨盘柿也被专家学者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最优良的涩柿品种。
据《本草纲目》记载:柿子味甘性寒,能消热去烦、止渴生津、润肺化痰、治疗热咳。柿子蒂入药,主治夜尿。柿果、叶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柔酸,能降血压、保护心血管、改善睡眠。柿叶加工后代茶饮用,气味清香。
柿子营养丰富,维生素A、B、C的含量远远高于苹果、梨、桃、杏等。很多古籍记载柿子可以做为粮食,灾荒年景百姓以柿代粮充饥。《在田录》中还记述了一则柿子救活皇帝性命的轶事:“高皇徵宗时,过剩柴村,已经二日不食矣,行渐伶停。至一所,乃人家故园;垣缺树凋,是兵火所戕者。上悲叹久之,缓步周视,东北隅有一树,霜柿下熟。上取食之,食十枚便饱。”后来高皇又经此处,柿树尤在,高皇下马以赤袍加之曰:“封尔为凌霜长者,或曰凌霜侯。谢尔救命之恩。”柿子的霜果别名来源于此。以至于后来民间都将柿子尊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京郊柿产区的果农都清楚的记得,上世纪6-80年代,人口多粮食少,家里有柿子就可以放心过冬。
柿子除鲜食外,可以做成柿饼、柿酒、柿醋、柿霜等。虽然柿子营养丰富,但是大量食用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症状,建议每天食用量不超过两个中等大小的柿子。
北京过了霜降节就开始摘柿子了。市民朋友们可以去体验一下,您要是摘到“烘柿”(柿果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刺激而导致在树上完成脱涩的柿子)就可一饱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