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 文明祭祖
李 庆 和
引子:春节、清明、中秋节、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的重要节日。除此之外,农历上元节(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十月十五)也是民间祭祖的重要节日。
祭祖日的设立,源于祖先。原始社会,唯心史观。因科学不发展,故文明较片面。星球的运转,四季的轮回,风雨雷电,丰收欠产,都归结于上天;家庭的不幸,事业的不顺,生老病死,人体欠安,都归咎于阴间。因此祭天祭地祭神祭祖,成为人们的习惯。不断演变,千古流传,
道教在流传,内容在扩展。道教学说:“三元”与“三官”有关,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下凡;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下凡;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下凡。这些官,管着官的前程,老百姓的饭碗。因此祭拜神灵,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祖先,追思感恩纪念;祭奠亡灵,祈求早日升天。
一时间,大地浮纸烟。燃檀香,烧纸钱,置供品,悼告念……。君不见:秦始皇登太山,举行盛大封禅祭典;始皇开先河,历朝勇向前。汉武帝、汉光武帝立碑案;唐高宗、唐玄宗留碑匾;宋真宗却留下污点;清康熙和乾隆笔迹未干。前前后后,七十二位帝王莅临泰山,足以说明对祭天祭祖的壮观。
历史发展到今天,祭祖活动内容纷繁。炎帝陵,黄帝陵,祭祖先,一年一度场面令人赞叹,吸引了海峡两岸;殷商坑,三星堆,兵马俑,出土文物令人震撼;寻根源,续家谱,祭祖先,姓氏精英奋争先;本族中,众枝蔓,祭祖先,长者拥有话语权。逢节点,过新年,平民百姓都要祭典。
祭祖流传数千年,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核心是尊重、祈盼,感恩、怀念。宗旨是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凝聚力,激发荣辱观,加强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应去其糟粕,传承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中华民族腾飞作贡献。
二0二四年十月十五日(下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