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年文化甘肃系列,兰州(5)
兰州城速写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之前几十年来走南闯北,中国各个省会基本都蹓了个弯。偏就是没去过甘肃省会兰州市。

21世纪有了互联网,网上呈现出花花世界,也透视出一个时代真正的色彩。物质闪光,欲望横流。网上特别溜光红火的节目叫排行榜。GDP说话,富豪排行榜,富裕人群排行榜,穷省排行,穷人排行。嫌贫爱富已经不遮掩,不带打折扣的。人是环境中的产物,任你如何有定力,鉴别力,不会不受灌输理念的影响。
本人是地道的山西省土产。排行榜灌顶,我们山西与甘肃站在欠发达省份的行列。一样的穷哥儿们,同排在落后的十大省之间。十大穷省会同样有太原市,有兰州市。计划经济的历史并没消失。上头政策让谁富足就给帮助,亲谁就给你填腰包。山西贡献了海量的煤炭,表里山河到处是窟窿眼。点亮了人,黑了自己。其实兰州也是对共和国有巨大贡献的省份。西北的明星城。不去兰州,感受不到这座雄城的魅力。
黄河穿城而过,别的城有灵魂是无形的,伸出手抓不住。兰州不一样,魂魄不是暗物质,就在眼前跳跃,裹着泥沙的黄河日夜不停的灵动奔腾。带着上游的黄土,冰川融化的雪露,穿行七八个省,滋育数百座城市,然后汇入海洋。
兰州真是一座生灵活现的城市。概念中的兰州,自然和其它城无两样。高楼大厦填满了一条黄河流经的河谷。现代化味道十足。岀了兰州高铁西站,放眼望去,大都市的气息扑面而来。
辽阔的大西北,人口不密集,却有中国最大的面积。西北五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虽然这几省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及南方沿海及中部地区,但雄厚的资源禀赋却是未来可期。大西北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古都西安当然是西北数一的大都市。兰州应该紧随其后。
甘肃省的地形狭长,东南与西北拉长,中间狭窄,形状极象中国人喜欢的文化吉祥图形,如意。甘肃省的最狭窄处,在陇县庄浪县一带,东西只有25公里一窄条,这段如意把子真够细的。兰州的位置就在如意把儿上。群山笼罩,丘壑纵横,甘肃没有大块的平原,平川都是河谷形成的冲击型小原地。火车进入兰州市区,缓慢的要进站了。两壁楼厦林立,忽然间嗡的一声,又钻进了山洞里。山在城中,城在山里,城市就傍在河的两岸边。长年奔流的泥沙黄河不清澈,黄河象一条粘乎的金链子,将兰州城紧紧系在自己的腰带上。

黄河横穿市区,兰州城的道路,城格布局顺势而建,没有宽阔的地盘,所以修路建房必然省着地皮用。因此兰州缺少象其它城市那样的大马路,笔直道。千篇一律的城市见惯了,长的一个模样没看头。兰州反而有特点了。天人合一,山城合一,顺自然而为,多了几分它城没有的景致。沿黄河从东到西几十公里,一座大都市挤仄在这里,却感觉很繁华,很亲切,很暖和。
事先做过了旅行功课,在距离兰州西站几公里的客栈住下来。下午3点多,匆匆跑出来,要逛一下兰州市。兰州的土地偏紧,没几条高架快速通道,曲溜拐弯的小道巷子多,交叉口多,所以红绿灯很密集,车也出不来速度。这倒可以东眼西看,阅读世界,百闻不如一见。兰州是民族杂居地区,多民族的长相穿戴必有差异。回族老乡的白色顶帽,伊斯兰女的颜色蒙头纱,维吾尔人,哈萨克人等,汉人自然是最多的,大家一齐建设了西北这座美丽的城。
兰州有别具一格的"西夏风情文化"。西夏是千年前与北宋朝对峙的西北小囯,主要在今宁夏与甘肃省一带。西夏国繁盛时,就以黄河为屏障与大宋朝为界。
中国北宋时的地域也不大。我国北方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民族融合地,一个山西省的北部,雁北关曾经是国界,宋辽两国隔山对峙。到元时才合而为一。今日兰州城的黄河也曾是国界,河北面是西夏囯,河南面是大宋朝。两国征战多年,直至元朝又合为华夏一统。民族融合的故事在兰州地面有的内容侃。一个城市有文化,就是留存着回忆的往事。两千年前,兰州只是个小镇甸,还属于天水郡管辖。随着农耕文化的西扩,处于黄河上游的兰州战略地位的提升,城市的行政职别不断高升,逐步成为甘肃的政治中心。
建国之后,大西北的甘肃省有几张重要的经济名片,大庆油田的祖源地玉门油田,中国钢铁工业的老大哥之一酒泉钢铁公司,还有是兰州的炼油厂。半个世纪前经济界提起"兰炼",那个刚刚的经济大牌。此外兰州文化名片也是响当当,兰州大学,一直是中国的名牌,培养出许多学术扛鼎的科学大家。
西北大交通的枢纽,国家重要的制造业中业,科技教育文化创新中心,欣欣向荣的繁华都市等,是兰州的印记。

兰州真的很美。安顿好住处,急于要看看兰州的风景名胜。
去一个城市看什么,是个人的修养水准,是个人的情趣喜好。喜欢看青山绿水,姹紫嫣红的游客,不仅对兰州不感兴趣,对兰州也会失望。甘肃美在雄浑狙旷,在苍凉。兰州的山许多是秃的,黄河水是浑的。黄土和泥沙也如影相随。
最吸引我的当是穿城而过的黄河。兰州的黄河不一般。黄河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兰州就象嫡亲子。她接受母亲河的浇灌与恩宠最多。兰州城的美颜在黄河两岸。
兰州人对自己的城市是这么描写的:
"一条河,一座城,一张老照片,一份独家记忆
大河东泻,千百年来匆匆而过,日夜不息
一座城在历史的洪流中
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与回忆------"
首个观光目标地是兰州的老铁桥。
坐出租车穿行市区几公里,沿途张望市景。高楼林立,商业繁荣,局部拍几张图,说是比广州上海也不逊色。城市管理的挺好,大小街巷的绿化树成行,卫生整洁,大都会的气息扑面而来。拐到了滨河南路上。黄河从西往东蜿蜒曲折,几十公里长道当然是顺势而行。车流人潮,速度快不起来。这也挺好,红火不过人看人,美丽不过一扫描。黄河两岸建设的很漂亮,从西边的七里河区和中心地带的城关区,绵延十多公里都是兰州城核心区的独有风光。山与城自然的拥抱。高厦林立,曲线优美。群山逶迤,长河滔滔,有故事的山,有灵魂的水。有嚼头。
到兰州市逛景不看老铁桥,等于白来一趟。
建在兰州黄河上的老铁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1908年大清光绪年间修建。美国人的设计,德国人建造,1909年通车。1928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更名,铁桥冠名为"中山桥"。兰州铁桥至今巍然屹立。她是大西北地区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黄河第一桥,更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把钥匙。阅读百年兰州,老铁桥掀开重要的一页。
最近看到有人呼吁,老铁桥应该恢复叫"左公桥"。什么情况?兰州本地人都新鲜。原来老铁桥还有更深的历史内涵。最早动意修黄河铁桥的人,竟是晚清名将左宗棠。纵观中国的历史,左宗棠是扩展中华版土最有贡献的人之一。有史学家评价他可以与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比肩。19世纪末,左宗棠接受大清皇上圣谕,要他领军收复河西走廊和新疆。左公不辱使命,取得辉煌战绩。黄河是通往西北边陲的天堑,为保国家长治久安。左公提出在兰州修一座跨河桥梁。据说他还捐出自己的俸禄30万两白银为资。他在任总督时未能如愿完成。后安排继任总督,终于架起了兰州黄河铁桥。
左公善莫大焉!

近来民间有呼吁,要求省市政府将老铁桥更名为"左公桥",以复原历史真相,纪念左公,并追溯兰州的历史。呼吁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
胡说本人在此也投一张赞成票。
国庆假期已过,老铁桥仍然人流如潮。黄河已不再是天堑,兰州市已在黄河市区段建了20多座南北岸相通的桥梁,一桥一景。老铁桥已成了风景线,禁行车辆,成了步行观赏的文化桥。桥南是兰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桥北是著名的白塔公园。山峰高耸,一座白色高塔耸立,镇河的塔保佑兰州人平安,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黄河岸边的沙滩,密密麻麻的人群。少儿与父母亲一起绾起裤腿,蹲在那里,拿着小铲子,一伙一伙的玩起黄河滩的泥沙。活在人造的水泥钢筋森林都市中,还能享受大河边的这份亲近与浪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真的非兰州莫属。
沿黄河带,兰州建起了旅游风景线。除中山老铁桥的历史文化,引人入胜的还有"黄河母亲雕塑群",黄河水车园,在西北黄河拐弯处建了一座宏伟的黄河楼。
黄河母亲的雕像是抽象兰州城的一张名片。想象中应是巨大型的艺术精品。国人一向喜大为美的浮躁,在这里打了折扣。塑像实际很袖珍。母亲抱着孩子,母亲就是黄河,那个孩子是吮吸黄河乳汁的华夏民族。这就是黄河魂。寓意深邃。四面八方来兰州的游客除了奔老铁桥,黄河母亲雕塑是必来的打卡处。美景就是人味儿。不冲击人心的建筑造景苍白无魂。

黄河在兰州西从北向南的河道,忽然就近似直角的拐个弯儿,然后从西往东纵贯了兰州城。在南岸拐角处,兰州建了一座十几层仿古式摩天楼,当然也是妥妥的地标,黄河楼。你若从百度上搜索,宁夏贺兰山下也有座黄河楼,各有风情了。兰州的黄河楼是兰州市重点打造的大文化景区。其集山、河、楼,地理与历史,过去与现在,立体多维的阅读兰州的一座特别文化风景线。
傍晚之前到了黄河楼,石阶平台人群簇拥,音乐声浪下,正有一群俊男靓女穿着古代民族的服装载歌载舞。仰望黄河楼,巍峨壮观,气势如虹。这座楼里集合了黄河的历史,文化,艺术,集聚了甘肃的文萃,兰州文化人的匠心。可玩可乐,有表演,有遐思,有看头。站在楼阁顶部,可俯瞰兰州城,大河上下,气象万千。
兰州是甘肃的心脏,从东到西,凝聚着八千年的天水,五千年的平凉,庆阳,再回头往西,漫漫千里的河西走廊,古凉州武威,古甘州张掖,古肃州酒泉,古沙洲敦煌。玉门关,阳关……。等到在甘肃各地走了一圈之后再回到兰州,会有深一层的感触。你会在兰州的文化烩菜里吃到别致的古香,依稀闪现在眼前的金戈铁马,丝绸之路上骆驼队艰辛的跋涉,会想到先圣伏羲帝,黄帝,王母娘娘们置办华夏大家庭的苦辛。8千年到2千年的烹调,谁也会余味无尽。从这个意义看大兰州,真是沧桑巨子,舍我其谁。
走一遭兰州,不热爱不行。
(2024.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