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城关街道
一次名称变革
(周文化)
1981年9月10日,泌阳县人民政府泌政发(1981)129号文件,批复城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8月31日“关于对城关部分街道更名、命名的报告”。
城关公社革命委员会的报告,说明了12条街道的名称、更名、命名的原因及含义,以及拟名。县政府分别对所报各条街道名称,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批复。
1、现东方红中街、东方红东街、东方红西街
原县城老街,城内叫中街;东关叫东街;西关叫西街。拟统一改称“东方红街”。
县政府批复:同意“东方红街”。
2、现人民路
该路于1961年新建。原系一条道路,现在发展成为县城商业中心。故,拟将路改为“街”。
县政府批复:同意“人民街”。
3、现朝阳路
此路系“文化大革命”时期命名。现,县主要领导机关迁此,故,拟改称“行政路”。
县政府批复:同意“行政路”。
4、现大庆路
原名无据。现因沿路工厂较多,拟改称“工人路”。
县政府批复:可改“工业路”。
5、现革命道
原有寺庙位于坑前,因称“寺后坑”。现因“坑”字不雅,故,拟改称“寺后道”(据笔者所知,此寺后道,建国后曾用名“庆丰道”,是后来改称革命道----编者注)。
县政府批复:同意“寺后道”。
6、现反修道
该道原为“朱家道”,文革时期改为反修道。现根据形势,拟恢复原名。
县政府批复:同意恢复“朱家道”。
7、现反帝道
该道原为“小北拐”,文革时期改称反帝道。现根据形势,拟恢复原名。
县政府批复:同意恢复“小北拐”。
8、现光明道
该道原有一井,名“苦水井”。文革时期改称光明道。现拟恢复原名苦水井。
县政府批复:同意仍称“光明道”。
9、现胜利道
该道原为“大北拐”,文革时期改为“胜利道”。现拟恢复原名大北拐。
县政府批复:同意“大北拐”。
10、现新生道
该处原无道路,系近年新发展建设。群众意见“新生”含义不好,故拟名“更生道”。
县政府批复:可命名为“新兴道”。
11、现鸿雁道
因该处解放后设过仓库(实为古名就为“仓房道”----笔者注),故拟更名“仓房道”。
县政府批复:同意“仓房道”。
12、现春光道
此道原名“马号道”,应该也是文革时期更改的名称。故,拟恢复原名“马号道”。
县政府批复:原名不雅,仍为“春光道”。
县政府文件指出:对启用新的地名,要及时通知有关街道和部门,认真做好更改旧名、启用新名、撤旧牌换新牌的宣传工作,使新的街道名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就是1981年,泌阳城关街道一次名称变革情况。
2024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