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作者:高军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字幼安,号稼轩,公元1140年出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当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虽在金国做官,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报国雪耻,并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辛弃疾深受祖父影响,公元1161年,年仅21岁的他参加了抗金义军,英勇杀敌,战绩突出,后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渴望恢复中原,是一位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文武全才,被誉为“词坛英雄”、“词中之龙”,怀抱利器,却一生不受重用,公元1207年9月,辛弃疾悲愤地”大呼杀贼数十”,凄凉离世,享年63岁。
南宋时期,辛弃疾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词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被公认“辛派词人”开创者,他的词非内容丰富,既有慷慨奔放的爱国之情,又有清新婉约的田园风光,现实主义精神很强,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民疾苦和社会矛盾。他的词以爱国主义为基调,充满着战斗精神,很值得当代人们学习!现流传下来的辛词大约有600余首,代表作有《永遇乐》(千古江山)、《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浓郁的爱国热情和凛然磅礴之势,总感觉他的词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用生命在书写他的作品,用生活去实践他的作品,他是以一个沙场战将和爱国文人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诗词之中的。我个人认为,辛弃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爱国词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人群里,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又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家的,恐怕只有辛弃疾一人!这也注定了他和他的词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我非常崇拜辛弃疾,也很喜欢读他的词,尤其是《水龙吟》中的佳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他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每当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一个爰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声声地表白;眼前仿佛呈现他那在夕阳中凭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九十年代,我在南京上大学时,曾专门抽出时间去寻找过这个辛弃疾拍栏杆处,可惜已是人去楼毁,早已不复在!惟有天地悠悠,似词人的长叹,又见江水悠悠,东流不息……
能文能武辛弃疾,爱国词人辛弃疾。吾辈应当学习之,报效国家勤努力。国学文化传承好,祖国建设正当时。
作者简介:高军,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诗词学会理事,第二届泰安市政府特邀督查员,东平县首届道德模范。近年来,先后创作美篇四百多篇和诗歌散文微小说通讯稿等八百余首,《都市头条》点击数量突破二千九百万大关。曾荣获第四届“华夏杯”诗词大赛优秀奖和“星河杯”中国品牌作家文学奖亚军奖,获得“屈原杯”端午诗词会季军奖和第五届“炎黄杯”中华诗词创作大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