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路上的慈爱
-----《道德经》启示录之六十七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67章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67章译文:天下人都说,“道”太广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也正因为它的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像一种具体的事物的话,那么它就趋于细小而不是道了;我有三种宝贝,是应当永远持有珍重的: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朴,第三就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简朴,所以能宽广;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慈爱而追求勇武;丢弃了俭啬而追求宽广;舍弃退让而追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会坚固;天将救助谁,就会用慈爱来保护它。
思绪流萤:
老子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是说如一个人有了慈爱之心,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会坚固;上苍想要救助谁,就会用慈爱来保护他;本文述之“慈爱”,意在探究人的慈爱灵光。
“慈爱”,本义指长辈对晚辈的怜爱关怀,引深为人应有博爱众生之心。《国语·楚语上》曰:“明慈爱以导之仁,明昭利以导之文”;《后汉书·寇荣传》曰:“臣闻天地之於万物也好生,帝王之於万人也慈爱”;《北齐书·封隆之传》曰:闻一多在《妇女解放问题》中说:“母亲对待儿子总是慈爱的,愿为儿子操劳”。
老子强调,要用慈爱之心对待人和事,并认为有了慈爱之心,就会获得上苍的帮助;慈爱等于关爱,关爱是人类遗传的本能和进化的情操,人们有了相互关爱的驱动,才能减少恶行,形成向善的社会互动;久而久之,人的真善之美和仁慈之爱,如阳光普照的正能量,在人间相互传递,每个人也就活得更加充盈;推而及之,便是人在慈爱关系中,关爱别人等于馈泽自己的效应……帮助人,渐至崇高的境界;理解人,养成慈悲的心怀;原谅人,培育施善的美德;成全人,滋润自己的快乐;感动人,惠及彼此的幸福。
如此,从一般意义上看,虽然“慈爱”的本义是长辈关爱自家晚辈人的施爱行为,但推及普爱众生的施善之举,则是人精神境界的驱动之态,涉及精神修炼的层次;如苏轼晚年穷困潦倒,却依旧笑对人生,其世人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当是“知世故而不世故,见世态而心向暖”的境界;再如,一位苦行者曾问禅师:“我为何总放不下一些人和事?”禅师说:“世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苦行者说:“可我偏偏放不下”;于是,禅师让苦行者拿着一个杯子,然后向杯里倒热水,水满了,溢出来,苦行者被烫到,马上放开手;禅师见状说:“痛过了,知道错了,自然就会放下。”
当然,人生都会经历一些欺骗、伤害,甚至辜负,如一直苦苦地纠缠下去,受伤的终归是自己;放下过去,不是原谅伤害自己的人,而是给自己打开向前看的窗户;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爱过恨过,皆成过往;好事坏事,终成往事;从岁月中走来,既然很多人和事,常常无法左右,莫不如暂且放下,或随缘吧,这是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黯淡与光明;安放好昨天,才能抵达今天的生活最高处;从三皇五帝至如今,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是非成败转成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泥土;也许,手术台上死过一回的人,或从地震废墟里被扒出来的人,更易看懂世间的一切;西方人常说,知死方生,意指人了解生命的限度之后,才会晓知什么最珍贵;健康、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远远高于功名和财富,得意失意是点缀,名利的来去,不应惊扰内心的安宁,这才等于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还有精神的最高处;人在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时,总习惯把责任推给环境或别人,不先想到的是自己;相反,有一种人,包容而沉稳,只专注于自己的责任,而不是盯着别人的过错。比如,邻居隔着窗户,看见邻院一个女人晾晒的衣服总是没洗干净,便认为那女人太懒惰;有一天,一个朋友来她家做客,也看见窗外凉着的衣服似乎没洗干净,于是拿起一块抹布,把她家窗户上的灰渍抹掉,然后笑道:“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窗户脏了,导致了看窗外衣服没洗净的误判;可见,责怪人谁都会,与其责怪,不如先了解清楚,或互助化解;这样,就可卸下自己或别人的包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学会包容、自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淡尘世的纷纷扰扰,就有了简单的快乐和幸福,这便是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
人生如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的磨砺亦能使人超越苦难,尝到幸福的甘甜;当放下过去、看重现在、乐观未来时,就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当明白成功不必显赫、失败不被击垮、平淡不会淹没时,就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当修炼到可包容所有生活烦恼,专注于自身责任,而不是利益时,就主宰了自己的精神;也许,人生最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当一个人踏尽红尘,有了回眸的嫣然一笑时,便是经过苦难、品过沧桑的春意盎然;于是,实践让人们逐渐明白了:理解是生活的和谐之本,慈爱是人际的幸福之源;人生茫茫,慈爱导航;慈作舟船春可度,爱为笔墨画长馨;大爱凝真情,点滴暖人心;大德无痕,大慈无界,大爱无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普众慈爱,山高水长……进而还会明白:一个人具备了精神富有,也就有了慈爱八方和八方惠己的人际回馈关系;因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慈爱互助。比如,有一人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来到一个两层楼的屋子内,走进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桌子上也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咒诅,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也就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满面愁容;而此时,这个人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就好奇地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和一桌菜,人的手肘仍不能弯曲,但大家却吃得兴高彩烈,原来是对面的人可以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都吃得很兴奋;这说明,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存,社会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群体,如主动伸出友谊的手,就会发现四周有许多互援的手,这正是生命路上,人间相互扶持和一起慈爱成长的客观实际。
不经意的慈爱给予或一句话,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比如,有个人经过热闹的火车站前,见一个双腿残障的人摆着铅笔小摊,就漫不经心地丢下了100元,视为施舍;但是,走到不远处,这人又返回来,抱歉地对着残障者说:“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之前给你100元,竟把你当成了一个乞丐”。几个月后,这人再次经过火车站,却被一个店家门口的老板笑着喊道:“哦,你来了,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这人循声看去,认出是几个月前的那个残障人在跟自己说话。这时,残障人又接着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现在我就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由此观之,尽管人生路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但是,当一个人献出慈爱时,且付诸了正确看待对方的态度,对方就可能在接受慈爱的言行后,发生新的人生改变;也许,一份尊重和爱心,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人际磁场效应;所以,以慈爱之心去尊重和对待每一个人,以及自已和周边的人,就会发生无穷的良性磁场互动,那便是形成和谐的互助人际关系,进而生长出美丽迷人、亦让自己沉醉的人间景色。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