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长江
从燕儿窝到黄竹湾,又从黄竹湾到燕儿窝,山道弯弯……
这条弯弯的山道,童年时不知我走过多少趟,今天,当我重新走在这条山间小道时,思绪就如这弯弯的山道一般又弯又长。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是一条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弯弯山道呀,每天,我在这条弯弯的山道上去上学、砍柴、放牛……在这条弯弯的山道上,我一天天地长大了,生活给了我什么?它把我累成了一块石头,一块闪着青光,丢在这弯弯山道的石头。
山道儿仍旧弯弯,可儿时那令我心弛神往的山道哟,我千百倍地寻觅,而终究找不到了,我害怕生活微弱的火星,被周围冰凉的世界泯灭,从而使自己沉沦下去,于是又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沿着这条弯弯山道,去找回那颗曾失落的心。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路上多了一个她,或许这条弯弯的小道上早就该有个她了,早到我“呀呀学语”时。
闭目追思,我们相识在那个夏季,那个“高考季七月”,别人正在准备去细细品尝自己下种自己开花,自己结的甜甜的果,可是风神为我吹的是恼人的风,它吹走了我昔日的锐气,往日的骄傲,于是我只好拖着沉重的脚步,含着泪水,徘徊在这条弯弯的小道上,渐渐地,我紧闭的心幕拉开了,眼前出现了一幕当年高考前的情景……
几天来,爸爸和妈妈整天的呆在家里,闷闷不乐,从他们深陷的眼眶抹上的红晕里,像是哭过似的。我预感到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眼前又仿佛回想着爸爸那凄楚的声音:
“我的儿子,这学你不能再去上学了,家里实在太穷,村里人又骂你心气太高,考上大学去吃皇粮,哎,我的儿子”。
"你不要读书了。”爸爸的话像一团凝重的冷气直袭我的心尖,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儿子,并不是我不疼你,我和你妈这么大年纪,就是这么个家境,可现在,读一年书,要花一千多……”。
“爸爸,我读书这些年,为了我,你和妈吃尽了苦头,你试着去借钱,让我读完能参加高考吧。”
这时,只见爸爸垂头丧气地说:“这年头,借钱读书,难呀”。听着爸爸的话,我的心酸了,苦涩的泪水止不往流出来,眼前浮现出爸爸为我读书借钱遭冷遇的情景。
“读书-读书,就你家的儿子要读书,家里穷就不读了罢”。自尊心受到刺伤的父亲哟,于是他又另找门户。“读书,这年头,不如下广东打工,咱们村不读书的人多呢,他们可富了,哪个家像你家……”。一顿叨叨唠唠,父亲又被逼了回来。这些特别刺耳的话,我如万箭穿心,难道人世间真的像那位西方哲人所说的那样“他人即地狱?”
借钱无门,爸爸回到家,安慰了我一番,又背着农具和妈妈出门干活去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留在家里,时而哭泣,时而长叹。
“唉,哭有什么用,亏你还是男子汉。”话声刚落,门“吱”地推开了,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孩目光谦恭而和善,扎着一只大辫儿,含着微笑,落落大方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立即惊呆了,她不是村里教书的阿蓉老师吗?还没等我完全理清头绪,她又开口了:
“其实,你也不必太伤心了,人生本来就有太多的无奈和失意,你不要总是咀嚼着心中的痛苦,应让满载希望的航船去驶向理想的彼岸”。
“你还是要读书,不读书你会穷一辈子”。她的声音有点哑了,眼睛里充满着虔诚和希望,她慢慢地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地递给我,并且恳诚地说:“这是三百四十元钱,是我的工资,你先拿去交学费。”
“钱?!”我失声地叫了出来,泪水顺着脸颊流落下来,我咬了咬嘴使劲地点点头。
她走了,带着激动的泪花消失在那条弯弯的山道上……
这条弯弯的山道,留下了她-这位朴素的山村女教师热切的呼唤,留下了我这个大山的儿子走过的艰辛历程,也留下了我们青春的泪水撤在这条弯弯的小路上。
呵,我的这无限眷恋的弯弯的山道,兴许是几十年后,当我生命的年轮在这个繁华都市往来穿梭时,这份坚守和毅力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动力和鼓舞,当忆起那既有鲜花又有荆棘的人生之道时,家乡这条弯弯的山道中身着那淡绿衣服,摆着柳条辫儿的她,又在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