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周村烧饼兼寄淄博故友
林峰
马蹄踏破五湖秋,醉里村烟上小楼。
节近重阳霜雁远,路遥千里晚英浮。
盈眸玉叶金如染,入口琼酥香欲流。
幸有故人长忆我,夜随蝶影到淄州。
注:马蹄:周村烧饼由马蹄饼演化而来。玉叶:周村烧饼又称“瓜拉叶子烧饼”
【谢洪英赏评】
拜读学习林峰导师的精美七律,油然而生一种美感,吸引着读者,去细细品味诗中的甜美。同时也感觉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情。
首联“马蹄踏破五湖秋,醉里村烟上小楼。”作者开门见山,介绍淄博周村烧饼是有马蹄演化而来,说明烧饼历史悠久。利用马蹄踏破五湖秋,说明名吃已传遍五湖四海。此句没有特意去夸赞名吃,但是让作者感到烧饼名吃的魅力。八方客都会陶醉在享有美食的人间烟火里。
颔联“节近重阳霜雁远,路遥千里晚英浮。”作者说明了寄故友的时间近在重阳节,把思念寄托南飞的大雁捎去远方,好似见到秋日里绽放的花朵浮现在眼前。晚英:形容的是在晚年依然保持才华出众的人。此联,情深意长,读来余味无穷。
颈联“盈眸玉叶金如染,入口琼酥香欲流。”此联描写烧饼,是从眼睛看到的是薄薄的仙饼,就像染上一层金黄;口里尝到的是酥饼的香味要流出来。比喻手法巧妙,形象生动。
尾联“幸有故人长忆我,夜随蝶影到淄州”周村烧饼驰名中外,酥香可口,令人没齿难忘。幸有老朋友想着我,我也经常梦到在淄博享受人间美味的情景。
此作通过描写淄博名吃烧饼,实际上寄寓了对朋友无限的情怀。作者将生活中普通人之常情之事,写出了浓浓的文化色彩。诗语委婉温馨,感情真挚,修辞巧妙,画面优美。读来令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金错刀·甲辰初秋访威海仙姑顶,晚间一梦有记
宋彩霞
琴一把,酒三壶。佳人杯盏饮模糊。枝头小鸟时飞起,花下蜂儿聚不孤。
声袅袅,语酥酥。东窗红烛坐仙姑。晓来不觉襟怀敞,窗外风儿任有无。
【谢洪英赏评】
【金错刀】是【鹧鸪天】的减字结构,只要将【鹧鸪天】首句减一字,替换成“平仄仄、仄平平”即可。有格律诗的节奏韵律,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拜读学习宋彩霞老师精品佳作【金错刀】,相信所有读者,都会有种快乐的感觉。灵动的画面,活泼的物象,伶俐的词语,潇洒的情怀,无不显示出作者乃驾驭文字的高手。
首拍“琴一把,酒三壶。佳人杯盏饮模糊。”映入眼帘的好似一幅佳人饮酒欢聚的美画,因为知己高兴,沉醉琴音之中。第二拍,“枝头小鸟时飞起,花下蜂儿聚不孤。”借助小鸟欢快,蜂儿团聚,比喻相聚的人儿高兴的场面。物象选择恰如其分。第三拍,“声袅袅,语酥酥。东窗红烛坐仙姑。”画中的仙姑俏皮的摸样,着实可爱。好似一位陶醉的新娘醉在红烛旁。第四拍,“晓来不觉襟怀敞,窗外风儿任有无。”尾拍,既表现出作者浪漫主义的豪情,又表现出作者心胸宽广。任窗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作者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以梦境和幻象为主题,试图挖掘潜在的精神空间。超现实主义文学以自由联想的表达方式,突破常规的叙述方式和语法,创造出神秘的形象和理念。
博山红叶柿岩谷村
林建华
青岩缥缈寨村间,路径通幽云雾颜。
相伴黄栌秋变色,焰红一片魅乡山。
【谢洪英赏评】
拜读林建华老师七绝《博山红叶柿岩谷村》,映入眼帘的,仿佛观赏到了一幅绚丽的秋景画,令人心怡。
首句景起,“青岩缥缈寨村间”,从青岩到村寨之间远景入手写,用“飘渺”二字,来形容山村空灵的意境。
第二句承接上句,“路径通幽云雾颜。”更进一步描写山村被云雾笼罩,“路径通幽”富有仙气感。
第三句转折,“相伴黄栌秋变色,”有远景写到近景,抓住秋景最有特色的“黄栌”描写,黄栌具有观赏价值,到秋季,其叶片会变为红色。
结句,“焰红一片魅乡山。”突出主题,把一道靓丽的风景呈现出来。山村最美的景点是“焰红”。
全诗描写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鹧鸪天·留守妇
邓寿康
夫出打工累了妻,田头种豆果栽陂。农耕早起烟缠笠,收割晚回汗湿衣。
鸡犬美,鸭鱼肥。新楼绕翠竹枝垂。不愁食用愁离苦,夜盼郎归却不归。
【谢洪英赏评】
邓寿康老师文化底蕴深厚,能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当今农村现实生活,《鹧鸪天.留守妇》描写了留守妇艰辛的生活和对外出打工郎君的无限思念之情。一幅幅栩栩如生动人的画面,感人至深。
上阕,重点描绘妻子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形象,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心上人郎君,早起晚睡,不辞劳苦。第一句“夫出打工累了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第二句“田头种豆果栽陂。”“种豆”一词的喻意,使用的特别巧妙!可以理解为“相思豆”。“农耕早起烟缠笠,收割晚回汗湿衣。”留守妇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画面杳然纸上,形象感人!
下阕,通过妻子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小康的富裕生活,食鸡鸭鱼肉,住高楼,吃穿住不愁。也表现出党的勤劳致富的好政策。结句:“不愁食用愁离苦,夜盼郎归却不归。”不能郎君相厮守,是人生一大遗憾。“留守妇”还有“留守儿童”问题这也是整个社会所反映的问题。我想,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国家会逐步解决此普遍的现象。因为,一个完整的家,在一起团团圆圆,才是幸福美满的生活。
语言朴实精练,对仗工整,主题立意有高度。欣赏高阳狂客佳作!
春游
刘作军
抛开尘事出烦城,一片彩霞心上晴。
小径徘徊邀蝶舞,空山呐喊震天惊。
风吹无影花香远,鸟唱静音牛笛横。
最妒渔樵真雅士,常听泉水弄琴声。
【谢洪英赏评】
刘作军老师是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老师,文科研究生,现任校长。他与任教毕业班的学生一起春游,写下了一首绝妙的春游诗!在此七律中,从一系列情感变化中,反映了大自然春的魅力,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把春游畅快的心情,描绘得出神入画;丰富的想象力,令人惊叹!令人心怡!
“抛开尘事出烦城,”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走入春天大自然,心情得到了释放,烦恼抛在了脑后。“出烦城”巧妙的比喻,将压抑在心中郁闷,冲出了心的围城。“一片彩霞心上晴,”望着明媚的天空,心中自然豁然开朗,心情就自然好了!“心上晴”有创意的修辞!“小径徘徊邀蝶舞,”看到蝴蝶在自由的飞翔,不由的手舞足蹈,可见高兴之态!“空山呐喊震天惊。”一个冬天压抑的心情,在春天得到释放,舒怀展示得淋漓尽致,可见兴奋之点!“风吹无影花香远,鸟唱静音牛笛横。”这美丽动人的画面,田园风光,有声有色,有韵味有诗意,令人陶醉!“最妒渔樵真雅士,常听泉水弄琴声。”喜欢美丽的大自然,希望跟伴这美景,羡慕嫉妒渔樵,常听到泉水的籁音!
整体意境优美,修辞巧妙,句句融情,画面生动形象,视野有灵动感!是一首绝妙的春游佳作!
黄果树瀑布游记
李传芬
清溪迤逦绕山边,十里涛声震耳传。
碧瀑吼雷惊月梦,白龙驾雾降云天。
人经帘洞霓虹举,客叹银河雪浪旋。
我掬玉珠迷胜境,心中永挂一飞川。
【谢洪英赏评】
拜读李传芬诗姐《黄果树瀑布》,犹如身临其境,激情澎湃。壮观的景象,丰富的画面,优美的诗语,令人心旷神怡。
黄果树瀑布是驰名中外景点,作者到此一游,深深为大自然天造地设的美景所震憾。
首联,描写由远到近,映入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十里长溪,远远听到瀑布的雷鸣声,此景此声令人震惊。
颔联承接首联美景,更进一步描绘最壮观大瀑布。用”碧瀑雷吼惊月梦,白龙驾雾降云天“的对仗句来形容瀑布的宏伟气势。美妙夸张的修辞手法,令读者就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象。作者颇有李白诗句的豪放气息。
颈联是对水帘洞的一种感叹,用“霓虹举"”雪浪旋“更进一步提升了对景色的美妙动感画面。
结句用“掬玉珠迷胜境"的体验,把“心中永挂一飞川“的语句提升到深远的境界。 心中挂的飞川表迏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也祝愿祖国的发展像这飞川一样长流不息。
作者简介:
谢洪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协会、山东诗词学会会员等。任山东诗词学会山左诗阵、新会员风采责任编辑、省直鲁风清韵副主编、中国红馆华东卷执行主编、山东海右副主编、诗书画曲联谊总编等。任《山东当代散曲选》、《新泰诗集》、《诗意桃都》编辑。任西海岸诗联副会长,等。曾获全国诗词中国大赛多项奖。有个人诗集《墨梦幽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