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审核林耀平先生)
古有岳飞 今有汉奇
——记湖南通道县抗日老战士张汉奇的传奇人生
(连载之一)
作者:林耀平 张琴
谁也没曾想到:在湖南省西南最偏僻的通道县竟然有一位已92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还是那样的精神抖擞,讲起他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次战斗,他时而慷慨激昂,声如洪钟;时而低头不语,念念有词,并伸出他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反复地抹眼泪。于是,他亲自参加的一场场血腥的战斗场景和他神奇的一生经历和辉煌一一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容我们慢慢道来。
一.湖南通道 出个奇人
笔者慕名从广西桂林市驱车前往湖南省通道县,直奔故事的主人公张汉奇老先生的家。在寒喧几句后,笔者怎么地也看不出他老人家已是92岁高龄的老者,再通过一步步地深入了解,逐渐地有一个词已不知不觉地印在了笔者的脑子里,那就是:“奇人”!
这个“奇”,可以罗列出许多,但笔者把他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名字奇。他的本名就是“汉奇”。他的爹妈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就是想让他成为我大中华大汉民族的“奇人”,所以为“汉奇”。二是经历奇。1944年才12岁的他就参军入伍了,被分配在湘军73军15师48团输送连。参加过“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因为当时年龄小,主要任务是负责输送枪支弹药和在战场上抬伤员送往医疗点以及照顾伤员等,必要时也面对面地举枪打击日本鬼子。当然啦,也被老兵骂过:“小毛孩子,赶紧下去!”之后他于1949年6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战争,打国民党反动派。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奉命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打美英帝国主义。三是身手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张老汉于1946年2月回到家乡,经人推荐来到湖南省湘剧院,在剧院修炼武生功夫三年,炼就了一身好身手,其功夫之高深,当时在湖南的娄底、湘潭、湘乡、益阳、宁乡等地可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服,被誉为“草上飞”。四是思想奇。1949年3月在老家开展“打土豪劣绅、地主恶霸”运动中,他毅然参加了解放军,被分配在解放军湘中一支队二营五连。入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手臂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真乃“古有岳飞,今有汉奇”也。五是战功奇。在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四年中,他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荣立小功,九次受到军、师、团的嘉奖。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荣立如此多的战功和受到如此多的嘉奖,是很难得的。因此,当从朝鲜撤回到东北后,他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军在东北凤凰城召开的英模代表大会,这是张汉奇老人的一生荣耀啊!
(待续)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已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