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荣誉上刊诗人:那片树叶 李传新 邢志坚 太平王子 郑国辉 毓影 孙书林 刘淮海 王姐 中国一方 百川河 乐道 陈铠 师永德 老远 豫东坷垃头 易山 王庆伟 蔡春德

邂逅冬日里的浪漫
文/那片树叶
漫步在冬日的小巷
与一轮暖阳邂逅
金色的阳光披在身上
宛如一只柔软的手轻轻地抚摸
多么美妙的感觉
冬日暖阳
与凛冽寒风抗衡
受青睐的系数成倍增加
就把暖阳留在身边吧
雪花不必急于赶来
母校行
文/李传新
初冬的天气,
阴云密布。
风儿迎面吹来,
裹着丝丝凉意。
此时心里装着一团火,
就要随着县作协捐书活动,
走进阔别四十二年的母校,
梯门中学。
走进校园,
仿佛投入母亲的怀抱。
一种回家的感觉,
在心头萦绕。
多么想在大操场上跑上几圈,
多么想和同学们做做广播体操。
多么想躺在宿舍的木板床上背背单词,
多么想去学校实验田里浇水拔草。
这里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这里有我一生难忘的瞬间。
我在这里学到了知识,
也品尝过求学路上的酸辣苦咸。
漫步走在校园里,
母校旧貌换新颜。
宽敞明亮的教室,
校园胜花园。
一代一代的梯中人,
揭续奋斗,书写新篇。
一枚枚奖牌,
一个个奖杯。
是他们辛勤付出的体现。
连续十四年教育质量领跑,
是全体教职工敬业的答卷。
做为梯门中学的老学生,
祝福母校,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祝愿母校,
以更加骄人的成绩,
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初冬
文/邢志坚
初冬的寒风
掠过万木肃杀的旷野
枯木枝头
悬挂着几片最后的黄叶
已到分手时节
却仍舍不得就此诀别
一息尚存苦苦厮守
不愿凋谢
送走深秋再迎冰雪
任朔风拂动这生命的旌节
拼尽最后一丝气血
也要践行与大树的誓约
青山让你成为最幸福的女人
文/太平王子
青山大哥你是我们学习榜样
无声行动诠释人性耀眼光芒
外国有朱丽叶罗密欧的故事
梁祝化蝶中华大地反复传唱
可那都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
暮年相互搀扶才是爱的篇章
年少时的美好彰显源远流长
油田小伙心房住着心仪姑娘
当远方淑女尝试用毅力橡皮
将初恋的名字擦掉抛向海洋
许多人怀疑油田与春城无缘
你俩幸福牵手走进婚姻殿堂
好事多磨新娘折断腾飞翅膀
新郎行动让心上人继续翱翔
一天天一年年镌刻爱的足迹
不离不弃旅途洒满情的阳光
这才是天下最最幸福的女人
背靠青山人生充满诗和远方
扁担
文/李传新
每一次回到农村家园,
首先要去杂物间里,
看一看我心怡的老物件,
扁担,也叫钩担。
轻轻的抚摸着它,
掏出纸巾,
擦拭它身上的灰尘,
勾起了我尘封的回忆。
听老人们讲,
闯关东的人们,
用它把全部家当挑在双肩。
抗战时期,
人们用它挑着军粮,
支援前线。
建国后又用它担石挑土,
改造粮田。
勤劳的劳动人民,
用它改变着生活条件,
挑起了美丽家园。
小时候,记得父亲用它,
挑回家生产队分的粮食。
又用它把农家肥,
担进了农田。
扁担伴随着父亲的腰弯,
也弯了腰杆。
如今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机械化种田早已实现。
各种运输车辆,
替代了人挑肩担。
扁担因此下了岗,
丢了饭碗。
有人把它当废品卖掉,
有人把它当柴禾化成了灰烟。
但我对它却情有独钟,
象宝贝一样保存,
珍藏在心里边,
永远,永远…
微 诗 一 组
文/郑国辉
(1)思念
半圆的月亮掉进心湖
溅起朵朵翻腾的浪花
爸妈啊亏空的那一部分是您们吗
(2)渴望
偶然从压箱底书堆里翻出高中课本
崭新的那种,足见我在文革时期摸没摸过书
捧着它我还能重返学校的课堂吗
(3)苦难
陷入围城的梦里
我沉醉在你湿漉漉的倾诉中
今夜我溺水了
白狐
文/毓影
白狐
一个神秘
又带有灵性的你
在月色如水的夜
像一朵轻盈的云
从幽林深处翩翩而来
你的身姿
如梦似幻
白色的皮毛似雪纯净
在银辉下闪烁着光泽
每一步
都仿若踏着音符
奏响森林中
最动人的乐章
白狐
你的眼眸
是两颗璀璨的星
藏着千年的柔情
凝望着世间
仿佛
在等待
一场宿命的相遇
微风轻拂
你穿梭在冬夜林间
雪花为你倾心
摇曳生姿
你是
这暗夜的精灵
带着古老的传说
在爱的边缘徘徊
你的踪迹
是大自然的浪漫诗行
让星辰黯淡
让月光妩媚
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幸福进万家
作词:孙书林
贴春联,放烟花,
中国年,又到啦。
红旗随风舞,鸿运映彩霞,
九州同春齐欢腾,幸福进万家。
挂灯笼,迎福娃,
中国年,又到啦。
祝福声声甜,笑容挂脸颊,
龙的传人共欢庆,好运佑中华。
吉祥中国年,
幸福进万家。
吃饺子,喝美酒,
人人说着吉祥话。
盛世中国年,
幸福进万家。
齐举杯,共祝愿,
祖国越来越强大。
硬 汉
作词:孙书林
风做船桨云作帆,
不让梦想化尘烟。
不管路途多艰难,
饱经风霜心更坚。
今朝挥洒志和愿,
不让未来留遗憾。
不怕前程雾弥漫,
拔开迷雾勇向前。
半生漂泊书新篇,
我笑风雨弱且绵。
待我踏过千重山,
再叙往昔多险关。
半生漂泊书新篇,
我笑苦涩也甘甜。
待我他日把梦圆,
再敬自己是硬汉。
老忠实间歇泉
文/刘淮海
间隔约一个多小时,
喷约5分钟40来米高。
水温93度,出水量
1万加仑。不喷则已,
一喷则如万马奔腾,
色彩绚丽,蔚为壮观。
世界名胜黄石公园,
老忠实喷泉最负盛名。
200年来始终如一,
从不让广大游客失望。
美国人的契约精神,
大概就是跟它学的吧!
心平静
文/王姐
熬过夜的黑
醒来已是天明
未见日出 雾滔滔 怨悠悠
没了枝头的叶子
只能化泥 化土 被流浪
有了高压线的老鹊
仍不知所以 望着某个方向起愁
不要就不要
文/中国一方
不要就不要
你的血压高
一天一天又一天
把那健康来拥抱
不要就不要
你的血糖高
一年一年又一年
把那平安去逍遥
远看山静好
近听水流妙
一点一点又一点
积累自信拟妖娆
要要要要要
快乐是个宝
一遍一遍又一遍
把那豪气冲云霄
动物园
文/百川河
黑土地,使用最多的物品
栅栏一一高高低低
最初在动物园,圈住一只只野生动物
后来,进了小区,围了三年
后来,固定在广场
大坝子,散步需要身份证
赞歌分贝高的时段
坝子分隔得精细
诸侯分封,井田制复古
直到装门加锁、固定岗、流动岗、便衣
露天坝子被栅栏綑绑
做了分封的奴隶
任意切割
白云在栅栏外流泪
人在栅栏内排队验证
大坝子已不是自由之地
摄像头眼里
是栅栏围出的动物园
栅栏里行走的
正由高级到低级
基因蜕化
伤感
文/乐道
耳朵轰轰隆隆
精神无法集中
手指创口还在痛
望着窗外夜空
黑得墨汁一样浓
前途越来越迷朦
抓破脑袋不知咋弄
每人命运各不相同
罢了罢了
人生有时不如小爬虫
看透了就会四大皆空
地瓜
文/陈铠
在农村疯够了,野够了
主人今天带它们进城
个不论大小它们平躺在一起
系上红绸子,贴上标签
任人欣赏挑选
闭嘴,缄默,谨言
主人悄悄地给它们戴上了紧箍咒
小时候主人对它们都像块宝
都像主人的孩子
浇水施肥特别地殷勤呵护
防止牛,马,野猪它们的惦记偷食
围上篱笆,铸成一个优美的庄园
庄园就是它们的桃花源
山里的孩子进城,仿佛走进大观园
到现在它们还不知道
主人已经明码标价卖给城里人
一生唯一一次出趟远门
是走进城市的餐桌
开怀大笑中供人们品头论足
改革推进把你随
文/中国一方
改革推进把你随
责任明晰不掉队
跟着太阳走
快乐自相催
推进改革把你陪
环环相扣不错位
伴着月亮游
平安自相围
抓好落实一回回
解决问题不扎堆
谈笑中国楼
风雨竞腾飞
健全机制把你推
链条完整细点缀
驾着自然秀
沉淀自由美
科尔沁知青之恋
--和白雪文笔记《科尔沁知青之恋》诗
文/师永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天津北京浙江知青四万多人来到科尔沁草原,插队落户,汗酒北疆。此后陆续回城,科尔沁草原成了他们第二故乡。几十年来,知青不断回访,怀念他们的青春岁月,感恩草原人民的博大胸怀。直至二00八年,知青们在辽河之滨,古壕之上,塑立群雕,勒石为念,命名《科尔沁知青之恋》。
美人如玉汉如钢
青春热血草原煌
吃苦耐劳煅筋骨
苦辣酸甜尽品尝
且认他乡是故乡
汗水凝结情谊长
贫下中农献大爱
深厚感情驻胸膛
辽水断流情未了
美好回忆画长廊
过去一切甜如蜜
每个细胞绽心房
知青今日在何方
各个岗位顶大梁
草原赐予无价宝
一生一世恩不忘
沙(外一首)
文/老远
独粒,一个无名的名词
任风怎么吹,就算吹成一个动词
仍然是一个虚词
唯有入群,与石头,水泥紧密配合
去搅拌机肚里,翻几个跟斗出来
翻成一股凝聚力
翻成一个实词,赞词,形容词
你,你们才会告别飞沙走石这个词
北风的羽毛
隐形的鸟,从远方呼啸而来,
掠过故乡,抖下仙女散花般的羽毛
漫天飘舞
落满树枝,屋瓦,田野,坑坑洼洼,
几条归巢的路,
和村口来回张望的母亲头顶
羽翼丰满的冬,衔起刚射回的箭,
于滴滴答答的催飞曲中
飞向青的春,绿的夏,黄的秋
白的起点,终点
石灰(外一首)
文/豫东坷垃头
终于明白h石灰的改变能力
遇水沸腾
沸腾的让接触的物体
有了新的名字
白墙、白塑像、变鸡蛋
混合尘埃时
不惜自己的白
我曾面对石灰想它的前身
无名的山和石dunjbhv。j
经过多大的灾难走成今天的模样
因为洁白,成为适应生活的一部分
“那沸腾的火焰”
让看见的人颤抖不已
沉思
我同一些潜逃者在路上
用手语讲话
借烟借火慰自己
那也是前几天的事
我和一只小狗互动,它摇着尾
舔我的脚面手臂,痒痒的
令我柔软,舒展
我曾试图接触过陌生
对抗、猜忌
但我不确定
确定的是,陌生令我你要不要切了就不管
好奇、探究极风暴
潜逃者一路寻找新鲜
并为其命名
平淡
文/易山
时间犹如坐上火箭
转眼间就过了一天
一天到头做了什么
忙忙碌碌让人汗颜
无非是日常琐事
无非是为了三餐
人老了又不能远行
最多是去到附近公园
看别人唱歌跳舞
或者是与人品茶闲谈
哪怕有老年卡
上下车都感觉困难
想写字朦胧一片
想读书字迹难辨
月亮缺了又圆
每天太阳总是匆匆下山
生活中少了激情
也许幸福就出于这种平淡
探索宇宙-实验场地球
文/王庆伟
在宇宙中,地球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场。它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兴衰与演变,见证着大自然的神奇规律和无尽奥秘。
天道常恒,所有复杂都来自简单。就如同地球的生态系统,看似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但其根本的运行机制却建立在简单而基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之上。从微观的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到宏观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每一个复杂的现象背后,都能追溯到最初那些简单的元素和基本的规律。例如,生命的起源或许只是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在特定条件下的组合与反应,但经过漫长的岁月,却演化出了如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世事常变,所有的偶然实则是必然。地球上发生的种种事件,乍看起来充满了偶然性。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一次意外的科学发现,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历史转折。当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条件时,就会发现这些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比如,地震的发生看似偶然,但其实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和能量积累的必然结果;某个伟大发明的出现看似巧合,实则是人类知识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在地球这个巨大的实验场上,我们不断地观察,思考和探索。从简单到复杂,从偶然到必然,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这不仅让我们惊叹于宇宙的神奇和伟大,也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真理,以更加智慧和敬畏的心态面对这个充满奥秘的世界。
怀念姥姥
《那年那月 故乡那些事》之七十四
文/蔡春德
姥姥离开我们而去已经很多年了。
但,每每想起我的姥姥,总是泪眼婆娑,那份亲情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很久以前,我就想着写一篇怀念姥姥的文章。但又不知从何说起,难以下笔。
姥姥的一生是清苦的一生,勤劳的一生,向善的一生。
在我记事的时候,姥姥已经有60岁了。她以前的事,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而我知道的,也是枝叶片段。姥姥名字叫郭汉修,听起来像个男人的名字。可能是父母望女成龙,让她像男孩子一样有能力、有担当,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姥姥的出生地,在河南岸的龙门寨,姥姥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家庭也算殷实、并不穷苦。姥姥童年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对这个独生女,疼爱有加。姥姥出生在上上个世纪之未,记得姥姥说过,她的童年,是一个裹脚的时代。姥姥嫌裹脚受苦,他的父亲为了痛爱孩子,就支持她放脚。因此长大后,姥姥不是一个小脚女人。这也给她以后的生活多了许多自由。姥姥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但在父亲无微不至的疼爱下,也处落的像个大家闺秀。
姥姥是一个苦命的人。她早年丧母。中年丧夫,后来带着六个孩子苦苦挣扎着,一生没有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
姥姥的娘家人不多,我所知道的,来看她走亲戚的,只有一个哥哥。还不知道是堂哥还是表哥。那时候我年龄小,仅见过他一面。以后再没见来过。
那时,姥姥让孩子们叫姨的长辈,仅有两个。一个是本村的何太顺家。另一个是后村的王康庄王聚金的母亲。这两人也不知道是她的婊姊妹,或者姨姊妹,或者只是同村长大的姊妹。总之,还算有点儿来往。有时候姥姥找她们说说话。这是我所知道的沾上娘家人边的人。
姥姥很少走娘家。在我的记忆中,仅去过一次。那时候我年龄小,也跟着姥姥去了她的娘家龙门寨。那是上世纪五五年左右,一个小麦黄梢的季节,是三舅赶着牛车拉我们一块去的。我不知道姥姥说的看望的娘家人是谁。但不是她的父亲和直系亲属,因为他们早都不在了。
那时候在龙门寨,有姥姥的一个姨。后来这个被我母亲称为姨老娘的老人,成了我家牵头的亲戚,我称呼她老姥娘,那时候她年龄都很大了,约七、八十岁。这个老姥娘的命也很苦。仅有一个儿子,还不孝顺。
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因为到我家来,我父母都很随和、孝顺,可怜这个老人。来我家住两天,我父母会给她做一点好吃的。能陪她说说话,舒舒心。她有多少诉不完的儿子不孝的苦衷。所以我家就成了她唯一的亲戚。这个老姥娘小脚,年龄大了,靠拄个拐仗,走路很慢。加上从龙门寨到我家,有十八、二十里路,来一趟也不容易。
她会自制一种泻药,效果还不错。晚年生活中,有时能卖两瓶药维持生活。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因为年龄大了,不久也就去世不在了。
姥姥命苦。
姥姥含辛茹苦,给三个儿子都养大成人,让他们取妻生子,也就完成了任务。后来,她又给小儿子的第一个男孩带大,以后就自己独立生活了。说独立生活,其实连个房子也没有,是借居别人的房子。
后来,我的父亲去世后,姥姥就到我家居住。我们祖孙三代相依为命成了一家人。姥姥到我家应该是首选的,因为我母亲孝顺。母女在一起生活会舒心很多。但在那个经济困难,一切靠工分吃饭的年代,母亲就是拼了命的干活,依旧很难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大家都很清贫,也没有能让姥姥过上好日子。
后来,直到我去参军。姥姥在我家住了十多年。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参军走与姥姥一别,竟成了诀别。在那以后,阴阳两隔,再也没见到姥姥的机会了。
我与姥姥的感情,可以说超越了所有的祖孙感情。我从小常跟随着姥姥,因为那时舅舅家都还没有孩子,我就像宝贝一样被大家捧着。那时年龄小,有时跟姥姥睡觉。睡前常跟姥姥说想喝茶(开水),那时没有暧水瓶,姥姥就用壶添半碗水,拿一把柴禾烧,听着水烧的吱吱响,有时不开,姥姥还会敲两下,说一会就开了。可有的时候,水烧开冷好,我又说不喝了。姥姥总是说,唉(A)!你个龟孙,然后一笑了之。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写过《遭遇灭顶之灾的生命奇迹》一文,那是我们祖孙二人一同经历的一次生死大难。那次姥姥家的农村土坯房四角着地的生死之际,我和姥姥二人竟毛发无损的逃脱了一次人生重大劫难。
后来,我渐渐长大一些。经济困难时期农村生活很苦。有时,所有的植物种籽,在我的手中都变成了妙货,吃一点儿,总比饿着好。姥姥没牙,有的吃不动,我和母亲就用蒜臼子捣碎,像吃干妙面一样给姥姥吃。
在我们相处和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我敬重姥姥。在那个常年很少见肉腥的年代,我在外出挖河时,每当最后改善生活,我总是要拿两个馍加上几块肉,不舍得吃,一定得带回家让姥姥尝尝。
我是听着姥姥讲的故事长大的。姥姥会讲很多的故事,以《小老鼠告狸猫》、《汴京城硕鼠的启示》、《谷长安捉獾记》和《老腠(Cou)狐(鬼的故事)》最为经典,其中蕴含有很多哲理和为人处世道理。
在我当兵走的第二年,母亲去部队看我。我问及最多的依旧是我的姥姥。那时母亲说,姥姥已不在我家,跟着三个舅舅家轮流吃饭。
我很生气。姥姥在我家十多年,我们是一家人。这我参军去了,家里当了军属,姥姥怎么就不是军属了呢?为什么把她分出去了?这是哪家的规矩?
另一个说,姥姥跟着舅家去了,应该说不用我这个当外孙的操心了。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觉得这种操心并非是多余的。
我痛爱姥姥。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我母亲和大姨都是孝顺的,她们每年都给姥姥做生日。那时姥姥年龄大了,生活不管有多困难,总是一年都没有忘记过。
姨家我的表姐,参加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姥姥做了一身红衣服。农村叫送老衣,或者叫敬老衣。这给我做了一个榜样。我就想着,我从部队回去后,给姥姥也做一身红衣服,表示一下对她老人家的孝敬。
终于有一天,我带着未婚妻从部队高高兴兴的回家,见到自己的母亲和妹妹,那是多么高兴啊!像以前一样,心里常记挂着姥姥。突然发现,还没见到姥姥,于是问我母亲,姥姥呢?母亲说,你姥姥没有了。
这突然的情况,使我如五雷轰顶。在我的未婚妻在内的一家人面前,再也掩盖不住那种极端悲痛的心情,我掩面跑回到屋里,大哭一场。一分钟后,母亲以命令的口气让我出来,给我讲述了姥姥当年不在时的情形。
那是两年前的秋天。在姥姥最后的日子里,还念念不忘我这个在外当兵的外孙。因为,我是我们表兄弟这一辈人当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我们一家一块儿生活十多年的心底的牵挂。后来,长辈们商定,不告诉我,就是告诉我,也不一定能见上一面,怕我在部队里分心。所以,我一直以为姥姥仍健在,每次写信,都忘不了问候姥姥。直到五年后我这次回家探家,才知道姥姥离我而去已经两年多了。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到姥姥的坟上大哭一场。(这一段是我流着泪写完的。几次,哽咽着写不下去。)我怀念我的姥姥。
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姥姥活了80多岁,也算是高寿了。
后来,舅舅几次说到给姥姥迁坟,他想守祖。我就想着,如果迁坟的话,我要扯丈二红绫给姥姥披在棺上。我想必须表示一下。最后,迁坟的事一直没有实施。
姥姥信佛,一生向善。在村里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姥姥会给人接生,那时,村上有几个孩子都是她接生的。还会给妇女哺乳期治疗聚奶的病疼。前后两村的人都非常敬重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每年春节的大早起,都有一拨又一拨的人给姥姥去拜年。从中可见姥姥的为人。
姥姥的一生是比较清苦的,没有过上一天幸福的日子。这篇文章仅作为对姥姥的怀念。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顾问:风鸽/李凤阳
编委:孙杰浩/马运琪/美美
审稿:赵贤龙/万俊卿/思羽/单色梦/毕绪金/高鑫/萧瑟秋风今又是/翁德云
主编:无言独上西楼
主播:桃子/林海/阿红/小舟/傲荷/蓝天/大壮奶奶/良友/美丽阳光/美美/铿锵玫瑰/蒙古人·大生/素心如雪/晴耕雨读/芳草青青/依然/雯萱/燕子/凝若冰澜/紫氣東來·木蝴蝶/爱莲/室静兰香/可贵/沙漠玫瑰/海丹/憧憬/新心民敏/淡淡的茶香/烟雨/暖暖/细细的雨/心中的太阳/舒心快乐/鸿元/赵海峰/庐山/如月/悠闲/红韵伊人/小鹿斑比/虚心竹/飘逸/水晶
关于赞赏:阅读量达到4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达到20人以上,留言人数达到20人以上,返实际到帐金额的60%,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返赞赏金。
1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选编
2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续编
3 西楼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