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居王弋祥,年纪轻轻的,却年少老成。按说我们爷俩该有代沟了,可空闲时天南地北地聊起天儿来,还挺投缘。我很庆幸这把年纪了还碰上个忘年小友。
前些天,弋祥喜得贵子,乐得满脸开了花。左邻右舍都为弋祥高兴,毕竟,弋祥也三十大几了。
娃儿满月那天,我特地备了份满月礼,送去我的祝福。

说话儿有阵子没见弋祥了,他媳妇说弋祥最近工作忙,早出晚归的难得见到人儿。
那天,总算碰上了弋祥。却陡然发现弋祥有些憔悴,脸上似也多了两分沧桑。
我忙问他最近咋回事儿?
弋祥神情沮丧地说: “嗨,别提了。熬了这么多年,刚刚被提拔做了项目负责人。谁想咱家那宝贝娃最近整个儿一神颠倒,整宿地闹夜儿,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搅得我们俩口子谁也休息不好。”
我说:“这孩子睡颠倒了,得想法调过来。”
“唉!”弋祥叹了口气:“最近项目吃紧,我整天睡眼惺忪浑浑噩噩地,直觉压力山大。真后悔当初没听您老的话,一结婚先要个娃。现在工作挑担子了,家里也没太大负担了,多好!”说这话儿时,弋祥一脸的懊恼。

弋祥说得一点不假。我一直主张年轻人到了年龄,不论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先结婚生子再立业。不过,我这话儿也不是凭空想象的。我年轻那会儿,正值七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倡导晚婚晚育,一家一个孩儿。可我们这辈人却多是家家兄弟姊妹成群结队,即使成家后只生一个娃,父母也帮带不过来,孩子大多得自个儿带。那时,大伙儿响应号召,都不急着要娃。唯有我们同事小何是个例外,他虽然有姐有妹,可他是家里的独子,老爸、老妈急赤白脸地要抱孙子,小和结婚第二年就抱上了娃。
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小何的娃上初中了。那年,公司从我们这拨人中选项目经理,领导一番比照,只有小何最合适。学历、资历、能力,大家相差无几。但是,只有小何家庭负担最轻,耍得开时间。
小何当仁不让,没几天便走马上任了。

这故事我给弋祥讲过。弋祥刚结婚那阵儿,我见过他家双方父母,年龄还没我大,身体却都病病歪歪地,也曾直言,将来帮带不了娃。所以,我那会儿就劝弋祥小两口趁着年轻,抓紧要孩子,稀里糊涂地就带大了,啥也不耽误。
弋祥有自个儿的打算,琢磨着先打拼几年,图个前程。所以,选择了先立业再生娃。
弋祥是个有志向的年青人,我虽不大赞同他的想法,可也拿不出什么说服人的硬理儿。

现在,弋祥后悔了。但也不能据此就说他当年的选择错了。
不过,要我说,我还是选择年轻人“先生娃,后立业。”即使家里长辈可以相帮着带娃,他(她)们同样早几年比晚几年精力旺盛。
其实,人的一生,不论事业,还是生活,大事小情的,总会碰上些要做选择的事儿,小事儿影响一时,大事影响一世,抉择起来还真得慎而行之。


鲁鲁文学
主编/审稿:鲁桂华老师
剪辑/美术:路萌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期
《选择》-徐龙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