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先
马延明

前几日,我试写了一副大字楷书:“吃茶读闲卷,听雨看落花”,字径是12*12厘米,发到了微信群里,结果一外地私企朋友打电话说:“马哥,这个字体我很喜欢,能否把李嘉诚办公室挂的那副对联用这种字体给我写一下?最好用四尺对开的竖条来写!.......”我说:“大楷字难写,试试吧!”什么是大楷字?大楷字是指用毛笔书写的较大的楷体字。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或“擘窠书”。
李嘉诚办公室挂的对联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褔 择高处立就平处做向宽处行”,上下联各十二个字,此联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一副对联。这幅联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上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说的是如何做人。“发上等愿”,是说志当存高远,做人要有远大抱负、美好愿望、恢弘目标,也就是说理想一定要丰满。“结中等缘”,是说志向虽然远大,但实现愿望必定受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际遇与理想往往并不能完美契合,现实常常很骨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求十得五已经很不错啦,要知足常乐、豁达从容,不可贪心不足、患得患失。“享下等福”,是说要惜福,即使事业有成、功德圆满,也要克勤克俭、低调内敛,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习惯于过普通人生活,切不可骄奢淫逸、纸醉金迷。下联“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说的是如何做事。“择高处立”,是说要站高望远,谋事布局要高瞻远瞩,也就是要谋大事、识大体、顾大局,深谋远虑,切不可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寻平处住”,是说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量力而行、平稳推进,不可好大喜功、好高骛远、激进冒险。“向宽处行”,是说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遇事要审时度势、相时而动、顺势而为、知行知止、留有余地,切不要逆天而行、钻牛角尖、执拗拘泥,以免作茧自缚、自绝后路、自取其辱。纵观上联的上、中、下,居上而求中,得中而享下,中庸平和,克己守心,没有虚妄之念;横览下联的高、平、宽,立高而寻平,处平而向宽,敦厚纯良,顺天应时,不生无妄之灾。所以无论面对多么错综复杂的局面,都要任他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沉着从容,向善随缘,宽容大度,只有如此,才能在顺风时点石成金,逆境中化险为夷,既能创造一番事业,又能守住一番成果。一副对联写尽一世人生,穷尽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奥妙值得玩味,发人深省,令人赞叹。
晚上,吃完饭后,我裁好纸,叠好格,试写了一遍,感到字与字之间距离太大,于是,我又用一张纸将上面留出20厘米,盖上一放孙丰田大哥为我刻的8厘米见方的大印“仁者寿”,把下面叠成十厘米见方的格子,又写了一遍,感觉这样可以了。于是,我开始谋划这二十四个字的写法,大字难写,楷书写好更是不容易,因为凡是认字的都能看出好坏。历届国展上的大字楷书也很少,即使有也多半是颜楷的变形、魏碑体的变形,写出自己个性特点又不出法度的少之又少。陕西书法家杜中信先生讲:“好的书法作品应具备艺术美,要有感染性。”
如何写的具备艺术美而又有感染性?一是要写出自己,就是想办法写的与众不同。大字要写的厚重,古朴而又灵动。孙过庭讲:“写楷如草。”于是,一连几天,我一直在琢磨,最后,我决定将《颜勤礼碑》的厚重、《张黑女墓志》的峻利古朴和褚遂良《圣教序》的灵动以及欧体《九成宫》的瘦硬相融合。“好的艺术作品是以高难技巧作为支撑的”,还好!经过几十年的学习、临摹,对这几种字体的特点、结体、笔法是比较熟悉的。二是楷书要端庄平静而重心准立。这幅联二十四个字,写成两行,每行12个字,字的大小,笔画的多少,要做到布局合理。上联中许多字笔画较多,左右结构的有四个,“上”“中”“下”三个字笔画少,利用它进行调整;下联中笔画多的字更多,于是,我将第一个“处”和第三个“处”写的紧一些,小一些,另外,“平”和“向”笔画相对较少,以此作为整行字节奏的调整。三是相同的字要有变化。上联有三个“等”字,下联中有三个“处”字,写时把中间的字尽量写的与其它两字不同,最好三字都不同,打破均衡。四是疏密得当。王羲之说“要均匀分配点画,远近互相需要。像耕种时播种一样的有条不紊。研究其精细,然后再调和笔墨,让笔的细锋往来于纸上,疏密比较相符合。”书法作品中要有“字眼”,上联中的“缘”字,我做了重点处理,右边的最后一笔没有用“捺”画,而是有了“点”画,与下面的字有了呼应关系。下联中的第二个“处”我把它放大写成上下结构,有意打破平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五是落款要恰到好处。上款我从“上”字的右上方开始写一直到“中”字右下方,下款,我从“立”左上方开始写一直写到“向”字左上方,在“向”左边盖印。做到上下呼应,起到了“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的效果。

经过仔细地调整准备,基本做到了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今天早上5点半起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一挥而就。写好后,感觉还可以。但是也有遗憾,比如:“福”字中的“田”没写好,“高”中的横画和横折钩的起笔感觉雷同,三个“处”字,第一个和第三个基本一样。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做什么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通过这幅作品的创作,我感觉要想干好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一定要深思谋虑,做到细小甚微,事无巨细,细节决定成败!
最后用一首小诗做结尾:
大楷也很难,难入时人眼;
不经细雕琢,难以墙上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