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还对回家探亲的警卫战士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搞好调查研究,归队后写一份调查报告。他老人家对战士们的调查报告都要一一过目修改,就连其中的错别字也绝不放过。在浮夸风年代,农村的好多实际情况,如集体食堂农民吃不饱饿死人等问题就是毛主席从战士们的调查报告中了解到的。
所以,毛主席非常重视中央警卫团的人员结构。他老人家多次指示中央警卫团,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招收新兵,要注意到面,每一个地方都招收一些。从此以后,在中央警卫团服兵役的人员,基本上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不过,从郭黑儿接触的人来看,中央警卫团的人员,北方人还是居多一些。原因恐怕一是北方人相对来说个子要高大一些;二是北方人说话比较接近普通话,便于与人们交流。
王中队长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掌握的国内情况,除了他经常深入到机关厂矿农村调查研究的以外,相当一部分情况都是从回家探亲的警卫战士那里了解来的。
毛主席非常喜欢身边的警卫战士,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身边的警卫战士们说,你们都是好同志,就是文化低一点。他老人家还建议中央警卫团搞了一个文化补习班,让入伍的新战士,从初中第一册开始补起,一直补完高中的课程。警卫团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每个中队办起了文化补习班。聘请学历较高的干部战士,担任文化教员。几年下来,警卫团的干部战士不但学到了许多过硬的军事本领,文化知识也得到普遍的提高。一九七O年,中央警卫团在大专院校招收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分到各个中队。这些人就成了基层中队的文化教员,对提高每个警卫战士的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郭黑儿最喜欢的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当然最好能拿到一纸烫金的毕业文凭。
郭黑儿的确是一块读书的料,在学校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小学毕业时,他是全班4、50名同学中考上中江县第三中学的7个人之一。哪里知道,时运不济,郭黑儿一进学校就遇到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同学们成天不是在校园劳动,就是帮助学校周边的生产队干活,要不就是停课闹革命。可以说郭黑儿在中学没有认认真真学过一门功课,没有实实在在读过一学期书。郭黑儿的文化知识,是在部队提高的。如果没有部队的文化学习,郭黑儿就不可能考上以后的医学院校,也不可能拿到全国自学考试的大学本科文凭,更不可能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了。这只是后话,暂且不提。
听完课后,王中队长带着新战士首先参观了六八所。
八所虽然叫八所,只是一种叫法罢了。八所,实际上是由20栋一楼一底的楼房组成。其中两栋是八所机关的办公用房,18栋别墅住着外国来华的共产党首脑。像缅甸共产党总书记德钦·巴登顶,日本共产党总书记,法国红色人道报负责人都在这里长期住过。国家代主席董必武,也曾经在这里的18号楼住了几个月。
参观完八所,从这里的西北角出去,是六八所之间的一片空地。王中队长停了下来,指着那块空地说,这些是俺们中队的菜地,我们吃的白菜、萝卜、土豆,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菜地里自己生产的。
小路的北边是一道很高的铁丝网,连接着六八所。六所大墙外,是九号哨位,负责进入六八所之间人员的安全检查。顺着六所东大墙往北走,在它的东北角上有一个小门。小门常年紧闭着,里也有一个哨位。
王中队长敲了几下小门,门内厉声问道,谁!
我,王寅午!
哨兵一听是王中队长,立马打开门,一脸的灿烂,队长啊!请进。
新兵们随着王中队长进入了六所后花园。
后花园里,顺着大墙的小路旁栽着一排排香椿树。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树上发出一簇簇嫩嫩的椿芽。为了改善中队的伙食,炊事班一到这个季节,就到这里摘下嫩嫩的椿芽。有时用鸡蛋炒着吃,有时用盐酱油一拌,这香椿味道还是蛮好吃的。
后花园里,种满了苹果桃树,每到春暖时节,可谓花团锦簇,春意盎然。
中队长带领一行人,穿过果园,来到一栋西洋建筑面前,顺着外墙楼梯爬上楼顶。郭黑儿站在楼顶,望着六所外的永定河风光。只见沿河两岸,翠柳成行,好一派旖旎的北国风光。
后花园内,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富有毛主席“暮色苍茫看劲松”的诗意。在这里住着负责8、9号哨的7、8分队。住房是那种砖木结构的古代建筑。
王中队长停住脚步,一脸阴沉地说,在这个小院,曾经发生过一件不该发生的流血事件。有一位老战士,平常表现很好,是部队培养的干部苗子。不知咋的,这位老战士生起病来,久治不愈,背起了思想包袱,想到作为老病号的自己,提干是没有指望的了,很是悲观。有一天战友们都到北楼出操训练去了,他一个人留在这里看家,趁着没人的时候,他把子弹压上膛,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用脚趾踩动扳机,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悲剧故事,郭黑儿在警卫团服役的几年时间里,不知道听中队讲过多少次。
出了后花园,在院子的大门两旁的门框上,雕刻着毛主席“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的著名诗词。顺着六所的环型马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号楼,楼前栽着两颗高大挺拔的雪松,一条环型马路直达楼门前。这是六所几栋别墅中最大也是最好的楼房。
王中队长说:解放初期,毛主席从西山进入中南海前,就曾经住在这里。
后来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席总书记,尼克松访华前来打前站的基辛格,也在这栋楼住过。因为,这里原来虽然是傅正义的别墅,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比较利于保密工作。
六所的其他几栋别墅,大小式样都差不多。只不过1、3、5号楼靠近环院东马路,2、4、6号楼,靠里面一些。顺着马路,是一清一色的白皮松,每到秋冬时节,地下掉满了一粒粒饱满的松子。别墅之间,种满了海棠、核桃、朱色李、苹果、桃树,一号楼与三、四号楼之间以及5号楼南边,分别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池,池中是太湖石垒起来的假山。每当有外宾入住这里,池中假山上的喷头同时开放,别有一番景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