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雨的声音
文/胡俊臣
秋雨淅淅沥沥,从房檐滴落,哒哒哒的响声,清脆而明亮。被摔碎的雨珠儿,在台阶上粉身碎骨的样子,令人怜惜地流淌成河。雨水缓慢流动的声音,只有身下的泥土能够听见。可能它们在密谋一个计划,让这个成熟季节不仅能听到风的潇潇声,还能听到雨的嘀哒声,梧桐叶子被敲击的震颤声。以及古人在《秋雨》中的歌吟“淋湿深更梦,浇灭破晓灯。湿面不是泪,伤情滴梧桐”。
有时,秋雨不会那么含蓄,它粗暴地闯出天空,冲破乌云,直奔大地而来。那哗哗,哗哗的声音,仿佛在向这个世界宣告,它要淹没夏日残留的浮躁。那声音流淌在田间沟壑,流淌在大街小巷,流淌进农家人的梦境。父亲,一大早儿起床,看看庄稼在半尺深的水中呼救。乡亲们给庄稼地排水的机器声,水流声,成了暴雨后的主旋律。此时,古人诗意中雨打芭蕉的声音,已不再悦耳,只是像敬畏暴风雨中的海燕一样,敬仰生长在这片热土的乡亲。仰慕父辈们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对各种声音的接纳,以及他们守护土地和躬耕精神的信仰。
秋雨迷蒙,秋雨也茫茫,秋雨落地有形有色,它敲击着河面啪啪作响,它炸开花的形态晶莹剔透;它从窗棂划过的声音,轻柔微弱,唯恐惊扰别人的安静,只留下一道生命运动的轨迹,让世人或秋天知道,它已经来过,它即将消失,它的命运与阳光有关,与所有喜欢滋润的生物有关,与我有关的则是雨落成湖,心如止水的境界。
一个人在秋雨中漫步,任凭愁绪如雨从心空飘洒,别有一番情致。走在冷清的街道聆听雨点落在伞盖上的声音,心有所悟,只有把伞举过头顶,才不至于淋雨,活着不仅要有格局,还要低调。倘若独居一室,怀念便会同雨声,叫醒独处时的落寞。此时,幽怨的不是这秋雨,是它落在心坎上的声音,丝丝入怀,悦动盈胸。“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秋雨夜落,苏轼送别有人的失意,恰似我远离故乡时的迷惘。一直以来,秋雨是我心中思念的精灵,回忆的载体,往事如潮涌起的声音,就是秋雨拍打灵魂的声音,每段声音过后,都有一些不可触及的伤。“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伤从何来,秋雨帷幕,隔不断与故乡情愁;雨声入耳,恰似远方的呼唤。
不是在秋雨中回忆,就是在雨滴的声音中想念,想念遥远的故乡,秋雨淋不湿的炊烟;想念,雨声打不乱的鸟鸣;想念,曾在秋雨里一起玩泥巴的同伴;想念那些值得想念的人。此时的秋雨声,已不再是滴滴哒哒。它咆哮着向我袭来,那声音在我生命里翻滚,像一首奏鸣曲,终于明白,人若有情,不是在孤独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亢奋。不论雨声怎样,一场秋雨一场寒,在岁月更迭中,愿被想念的人,一切安好!
秋雨的声音,打破宁静,收获的季节,从不甘于落寞。
树叶的声音
秋天,像一首极具张力的诗,意境被色彩渲染,取向被长天覆盖,审美被大地迷惑,惆怅与快乐被一种声音解读。这声音是树叶的声音,在我耳边沙沙作响,仿佛,风从故乡吹来。
我喜欢听树叶的声音。听她刚刚吐芽,微微喘息 ,对世界懵懂的声音;听她身体丰满,摇旗呐喊,对春天感恩的声音;听她由绿变黄,不紧不慢地走过岁月,低声吟唱的声音;听她最终落下,生命飘零,归于泥土和根,刷刷,刷刷,与大自然告别的声音。
家门前有棵榆树,我喜欢在秋天摘下一片叶子,然后握起两个拳头,把她夹在竖起的大母指中间,再用嘴吸裹,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用这种方法无论什么树叶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只不过因树叶不同,有的浑厚,有的洪亮一些罢了。甚至有人能用这些树叶演奏出音乐,这是人与自然共同演绎的秋声,它飘飘然漫过村庄,漫过那条静静流淌的青静黄河,漫过心灵柔软的地带;漫过不经意溜走的人生岁月。试图穿越时空,落进遥远的故乡,试图让树叶的声音不绝于耳。
树叶滚动的声音更加奇妙,她贴近大地,轻歌曼舞,翻腾跳跃,树叶与树叶纠缠在一起,飒飒的声音,低回婉转。忽然,一阵狂风起,树叶飞旋,呼呼作响,像群蜂追逐,犹如那首著名的钢琴曲《野蜂飞舞》,从舒缓到急促,撼人心魄。真想知道,哪位作曲家能谱写一曲《树叶飞舞》,人文与大自然的融合的声音或许能够撼动世界。
树叶在雨中飘零摇曳,淅沥、簌簌的声音,之所以走心而入魂,是因为这景象和意境足以让一个人的情感染上某种相思的色彩,比如故乡,诸如人类触景生情的性格。这时,就会想起那句“风吹落叶秋雨凉,独上高楼望故乡”的诗句。我不知道上几层楼能望见故乡,只是落叶的声音常警醒自己,故乡的秋雨打湿了落叶,而我的生命却被这些落叶覆盖,我的血管里流淌着落叶随秋雨飘舞的声音。我的耳朵也似乎贴近了松江平原的那片铺满落叶的沃土,那里有我长眠的亲人和质朴的父老乡亲。他们听到了我的心跳,像落叶听懂了每条根须的声音。
记得小时候,因为家里柴火不够烧炕做饭,母亲经常带上扫帚和柳条筐,领着我去村北的树林子里扫落叶回家当柴烧。林子里杨树及桦树居多,没风的天气,树叶安静地躺在树下,透过大树的枝丫洒下来的斑驳阳光,贪恋地吸干了她们身体里的水分。母亲挥舞着扫帚,将落叶扫成堆,落叶相互拥挤、亲密碰撞,哗啦哗啦的声音与扫帚在林地上摩擦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为时代与劳动代言的声音。这声音在记忆之谷回响,让自己从不敢懈怠生活,总觉得灶膛里的火苗,来自大自然的恩赐,生命的温度来自树叶燃烧时微微作响的从容。
树叶的声音,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秋风中的律动,人也终究要回归大自然,当人的灵魂与树叶共舞时,所传递的声音,能够打动身边的草木,至少不被这个世界嫌弃,这便是一种境界。
作者简介:
胡俊臣,天津静海人,中共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家、省市级刊物或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数百篇(首)。多篇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项。作品入选《天津诗年编》(第一卷)、首届天津诗歌节入围作品集《诗林花语》、《诗意团泊洼》、《现代奥林匹克诗歌原创作品集》(中英文版)等多种文集。曾受邀天津电视台等媒体专访,著有文集《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