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 房
石玉楼
看着家里摇摇欲坠的破草房,父亲蹲在房子前面抽了两袋烟,眉头紧锁。他一咬牙,进了地震棚,和母亲商量盖房子的事。一合计,我的父母亲做了决定:准备盖房!
过去由于条件不好,只能盖泥墙草房。就这样,也很不容易。自家付出很多,还要请工。
父亲提上一只鸡,请六里外算命比较灵验的有名的小六瞎子,选好一个适宜建造的好日子,准备动工盖房子。盖新房子前,得把原先要倒塌的房子拆了。拆房子简单:用绳子系住房子四角的四根支撑的木棍,两三个人用力一拉,就倒了。
拆了房子后,父母亲从家屋前后选了几根粗实的树锯好后备用,替换原先不能用的那些棍子。投好房梁,在鞭炮声中开始上房子最上面的大梁了。母亲把从大队代销店(公社供销社在各个大队里设的分店)买来的各种颜色水果糖,交给上梁经验丰富的老巴锅。老巴锅骑在大梁上,嘴里说着“上梁大喜”。说完,就把口袋里的糖果撒下来。早就等着抢喜糖的男女老少一窝蜂似的扑上去争抢。一般情况下,糖会撒两三波,这样,能给没抢到的人带来一点希望。很快,糖抢完了,每个人都是喜笑颜开,互相说着抢到糖果的多少。孩子们也会伸开手掌,露出手心里握着的水果糖,比着数量多少。抢的多的孩子会特别自豪。父亲这时候拿出买来的“丰收”牌香烟,散给会抽烟的大老爷们。
屋基还是要重新夯实的。父亲利用清早晚时间,和母亲一起从屋后的河堆上推来十几车油泥。夯好屋基,就是选草备用。选的草通常是当年麦收后的麦秆,几个有经验的老头,把麦秆往膝盖前一搂两头这么一拨拉,去掉短的,留下长一些的,然后捆成草捆子。草捆子堆在一起,盖上塑料纸,防止下雨受潮。再从汪塘边砍来芦苇,晒干备用。
加墙不是一个人的活。父亲会请来两三个帮手,帮忙一起加墙,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帮忙的人不能请太多,主要是家里穷,招待不起。和好泥后,一个人负责用铁锹端泥,另一个人负责加墙。负责加墙的人经验比较丰富,加墙直而且结实。也就三四天时间,墙就加好了。抱来早就准备好的芦苇,平铺在房梁上。上面再铺上厚厚的麦秆,左一层,右一层,铺得结结实实的。这个,可不能马虎,否则,下雨天房子是会漏雨的。
房子盖好后,就是喝收工酒。父亲会从新桥镇街上割来二三斤猪肉,再买些豆腐、千张、粉条等,犒劳盖房的有功之臣。
当时的菜,只要有肉,几十米开外都能闻到菜香。
给我家帮忙的巴锅、彩大爷、小贵子等几个人,围坐在八仙桌边。上来两三样菜,便开始喝酒。喝的是从大队代销店买来的山芋干酒,听他们喝酒的人说,这酒比较烈,冲人。先是彬彬有礼的门面杯,两杯酒。两杯酒过后,就开始互相敬酒了。首先是我的父亲把母亲喊上来,和他一起敬各位帮忙人的酒,敬酒前说些感激的话。母亲不会喝酒,但他们偏要她喝。母亲拗不过面子,只好勉强地喝两杯。
我后来问母亲:你不能喝酒,为啥还要喝呀?母亲回答说:“孩子,你们不懂,这年头人不好请呀!能来帮忙的,都是不外的。以后,还有需要用人的地方呀!多栽花,少栽刺,留下人情好办事呀!”我似懂非懂,嘴里念叨着多栽花,少栽刺,留下人情好办事。
母亲就会说:“你小孩子家,不懂!去一边玩去。”我们很快就收拾收拾,搬到新房子里住了。
看着盖好的新房子,母亲甜甜地笑了。
2024.11.13 5:58
作者简介: 石玉楼,笔名石上。淮阴区刘老庄镇人,教师。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微型小说家理事,淮阴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在《孩子天地》《青年文学家》《作家摇篮》《短小说》《新时代文学》《江南文艺之友》《淮安日报》《淮安教育》《淮海晚报》《淮安税务报》《淮安新周刊》等报刊杂志发表(获奖)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篇文学作品。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国联合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故乡人物闪小说作品集《岁月》一书,《艰苦岁月》入选《心中那束光》一书。指导孩子在《孩子天地》《农村孩子报》《春笋》《小主人报》《小学生之友》《小学生数学报》等发表(获奖)多篇作文,在《课外语文》《新疆教育》《读写算》《课程教育研究》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作家摇篮》等杂志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