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家挑水的日子
张继霞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一段时光总是格外清晰,那便是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挑水的日子。
那段日子,简单而纯粹,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在心间。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挑水,是一件大事。
那时候,村里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的用水都得靠人力去挑。清晨,天刚蒙蒙亮,便能看到村民们挑着水桶走向水井的身影。他们迈着沉稳的步伐,扁担在肩头有节奏地晃动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水井通常位于村子的中心或者边缘地带。井口由石头砌成,周围的地面因常年被水桶溅出的水打湿而显得有些泥泞。井口不大,从井口望下去,能看到井水清澈透明,微微荡漾着。
挑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首先要把水桶放到井里,让水桶装满水。这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否则水桶可能会在井里翻倒,或者装不满水。等水桶装满水后,再用力把水桶提上来。对于力气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时候,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把水桶从井里提上来。
挑起满满的两桶水,更是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扁担压在肩头,沉甸甸的感觉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走路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步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快,否则水会洒出来。从水井到家里的路程,虽然不算远,但对于挑着水的人来说,却显得格外漫长。回到家,把水倒进缸里,看着缸里的水慢慢升高,心里有一种满足感。这些水,是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用水,做饭、洗衣、洗漱都离不开它。
看着那清冽的井水倒入水缸,看着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满足。这些水,不仅滋养了家中的每一株植物,也滋润了挑水的人的心田。
一位大姐感慨地说,如今,虽然农村老家已经通了自来水,挑水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但那段经历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每当回想起那些日子,我都会心生感慨,感谢那段时光赋予我的坚韧与力量,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挑战,都能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
在那个年代,挑水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责任。家里的男人们通常承担着挑水的重任,他们用自己的肩膀为家人挑来生活的希望。女人们则在家里忙碌着其他家务,共同为家庭的幸福努力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挑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那段挑水的岁月却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它见证了农村的变迁,也见证了人们为了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努力。
如今,每当回忆起在农村老家挑水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感慨。
那嘎吱嘎吱的扁担声,那清澈透明的井水,那挑水的身影,都成为了心中永远的回忆。
作者简介
张继霞,女,山东省沂水县人,文字热爱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认证作者,临沂市兰山区作协会员,临沂市作协会员。主持公众号《琅琊霞姐姐的春夏秋冬》。用真诚书写人生感悟,岁月情长。
附:
和霞文——农家挑水有感!
徐学胜
我的老家东南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陟而驻,当时仅有徐、孙、王、葛、解五姓三十余户百余人口。为了生存,村民出力出资在村中央大街边挖了一口水井,深达五米,水面离井口1.5米左右。
为了水清且旺澈,村民们齐心协力在水井的北面建筑了一座小庙兼戏楼子。据说是水井涌水之日,村民们请来相公庄的戏班子连续唱了三天大戏。自此,这口水井人们便起了个雅号“庙前井”,因为水质甘冽爽口,做饭喷香,泡茶如琼浆,人们又送雅号“浆井”。自此,靠这口水井养育了几十代村民。至今为止,我的故乡东南旺村人口己达二千余户万余人。
在我少年就读村內小学时,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大人做家务——挑水。
家中备有一口从罗庄湖西崖窑厂买来的大水缸,一般装滿水需要三担。当时挑水用的也是从湖西崖买的泥瓦罐,每罐可盛十斤水。我经常一边背诵着作业“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边来到了井边打水,两罐水压在肩膀上也是沉甸甸的。为了减轻负担,我便一边背诵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会儿把水挑到了家里,不觉得累。然后再去做作业。
但是,有一次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又去挑水,来到了井口用钩担将水罐装满水往上提时,口中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时,一口气没上来,脚下一滑,掉到了井里。我顿时慌了,直喊“救命呀!”,说来也奇怪,三米多深的水体,仅到我胸口处,足下好似有人托着似的。当众人闻讯赶到井口把我用绳子(手推车的车绊子)拉上来时,顺便也把泥瓦罐完好无损的捞了上来。真是有惊无险!
自此,父亲不但不要我挑水了,还骂我是“书呆子”!乡亲们也认为这口“浆井”是神井。逢年过节纷纷到井边上供一番。
但是,三十年前村里通了自来水,这口“神井”也就退休了。前几年由童年伙伴富商诸葛渔阳回村斥资清淤修缮,建了个八角亭,当文物井保护了起来!
如今,市,区,镇及周边亲友到东南旺游玩或走亲访友,大多都是观赏一下这口“浆井”。
作者简介
徐学胜1953年出生于临沂市河东区相公镇东南旺村。大学本科。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花卉盆景奇石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临沂市作协会员,兰山区作协顾问
都市头条
京都书画艺术网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