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天柱山
文/刘奇康
2024年仲夏,我赋闲在太原市尖草坪区镇城村的家里照看孙儿,霍州市的文友杨敏邀我去忻州市静乐县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一游,我欣然应允。
上午9时许,他们乘坐的车已到我所居住的朝风锦苑小区,我带上早已备好的水杯当即岀发。
车一路向北,驶向阳曲方向,过阳曲上高速,约个把小时,我们便到了静乐县境内,又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行程,已到县城边,车停在离县城不远的一座标示着“天柱山”字样的路牌下。
我们在入山口的登记处做了登记,便徒步上山,好在山不甚高,坡也不怎么陡,宽敞的公路两边树木茂盛,时不时的有阴凉处可以乘凉歇脚,我们边走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眺望山下的县城,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水由北向南缓缓流去,看起来县城不是很大,但却很漂亮,一座石桥直通向县城中心,桥下水流缓缓。由于天气炎热,路上几乎没有行人,间或有小汽车和摩托车上下山,我们逶迤向前,辗转于弯弯曲曲的山路间,直至山顶开阔处,远远看到前面矗立着一块巨石,上书红色的“擎天一柱”四个大字,落款为迟浩田,为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2010年5月19日所书,我们在这里稍息片刻,并拍照留念。
往前行,只见地势平坦,完全没有了山的感觉,一座红漆的砖院墙就在眼前。这是玉帝庙,我们步入大殿,观玉帝塑像高大魁梧,进香叩拜者寥寥,接着游览了关帝庙、龙王庙、水阁凉亭、石凳仙床等景点和建筑。
此时身在山中,只见山形峻秀,古木参天,山前碾河如带,汾水似锦,山间泉水清澈见底,真的是个好去处。
这里有一块平坦的岩石,传为王母石炕,传说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便停留赏景,今山巅岩石平坦,供人观赏。
导游人员告诉我们,静乐县志记载:“北魏都督尔朱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可见,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相传龙泉中出龙,故名“龙泉”。“天柱龙泉”为静乐八景之一。
我们在龙泉处驻足观看,小憩一会儿,喝了几口龙泉水,清水透凉甘甜,喝上几口顿感一股凉爽之意。
古人登天柱山曾有诗曰:“风日清河柳带烟,峻崛高处出龙泉。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
观天柱山主峰状若仙桃,中峰龙头凸昂,是国内罕见的自然造化的道教名山。
据说这里自然风光极美,春天桃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松柏挺拔,四季分明,景色十分宜人。
山上的庙宇大部分始建于北魏时期,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宋代丞相张商英、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等都曾到访此地,留下了众多诗词文赋,可惜没有见到。
也许是旅游淡季的缘故,天柱山游人不多,但给我的感觉是地面清洁、环境优雅、景色宜人。不知不觉间已到下午一时,我开始饥肠辘辘,于是便下山,在县城河边的一家小面馆尝了一碗静乐的特色抿豆面,也没去县城里转悠,便返程回太原了。
冒着酷热游览天柱山,虽然有点热有些累,但收获不小,首先饱览了天柱山美景,也感受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算不虚此行。
(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