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深爱的土豆
作者/王伟光
诵读/小黎
故乡的七月是绿色的,星罗棋布的村庄隐藏在青纱帐里,不见踪影,只有炊烟袅袅升起,才能发现她的存在;故乡有适合五谷杂粮生长的土壤,养育了一代代关东人;故乡的七月是青黄不接的时节,最先吃到的土豆解决了盘中餐,那是我儿时抹不去的乡愁! 
我出生的村庄在松嫩平原上,土地少、人口多,在生产力落后的年月,粮食产量始终不高,亩产500斤一大关,时称“上纲要”(亩产800斤“跨黄河”;亩产1000斤“奔长江”)。每年生产队打下的粮食首先上交公粮,剩下的分给社员做口粮。成年人毛粮500斤(小孩儿相对少),碾成米也就400斤左右,均摊每天1斤多粮,而且大多是粗粮,白面是稀罕物,加之副食少,很多家庭粮食不够吃,尤其孩子多,半大小子长身体时整天胃里够不着底,到七月初米囤子就光了,只好靠土豆维持到新粮下来。
那时有少许自留地,家家都用来种土豆,人们精心侍弄,盼着有个好收成。即解决吃,又可以卖点钱,日子会相对宽绰一些。布谷声中,开始栽土豆了。地是去年的麦茬,闲置一个秋天和一个冬天,积攒一些地力,很肥沃。秋天,队里就起好垄,经过冬雪融化、春雨润泽,土坷垃都碎了,墒情好,适合播种。队里每天安排十几家播种,多了牲口不够用。犁杖豁开垄,人们把土豆栽子等距离按下,后面的人用粪箕子把粪均匀撒上,再用牲畜拉着专用工具合上垄。全队都种完后,队里安排人赶着牲畜拉着木磙子压一遍,只等发芽破土。 我们队领导很懂得“北种南移”的科学道理,每隔几年就到北面克山县买土豆做种子,产量很高,除去吃的,还可以卖一些,填补家用。附近村屯都知道我们队土豆好,开春都来买土豆做栽子,没钱秋后给,家家都有几十元的进项,很知足。 有一年春天,我家土豆赊给邻村的农户,到年底也没给钱。我和亲戚顶风雪骑自行车十几里去讨要,无功而返。年景不好,“涨肚了”(口粮领不回来,欠生产队钱),主人十分尴尬,无地自容,要知道农村人很要面子的。没办法,自认倒霉,钱不要了。谁知,几年后欠家把钱给送来了,一个劲儿道歉。
小时候,没吃过美味佳肴,在认知里土豆是最好吃的。嘠完(割)土豆栽子,剩余部分,用来“包土豆块”,外焦里面,是“苦春头子”的美食;晒干的冻土豆碾成面,烙饼很有特色,能吃到冻腥味儿;新土豆捣碎拌上葱、香菜、酱很美味儿;用荤油炖豆角和土豆,其香无比,如今已成为大酒店的主打菜;土豆丝炖酸菜,俗称“硬挺”很开胃;土豆干炖大鹅如今征服了“南方小土豆”的胃;农村酒席中“土豆挂浆”、“地三鲜”百吃不厌;火盆烧土豆、炉盖子上扣铁盆烤土豆,焦香扑鼻,永远的乡愁;土豆磨糊,粘糯香甜,可口扛饿;粉面蒸饺透明诱人,猪肉酸菜馅,香而不腻;猪肉炖粉条、小鸡炖粉条,是关东人永远的美食标配。“果子好吃树难栽”,土豆好吃辛苦来。小苗出土后要及时铲草,雨前必须趟地培土,否则草苗齐长,白费工夫。有时地老虎、黄蚂蚁啃噬根部,要撒上“六六六粉”防治。如连雨天高温,土豆会腐烂,要想办法排水。人们像伺候孩子一样上心,所用的农家肥是碎柴草、草木灰、鸡鸭鹅粪便沤熟的,收获的土豆个大、光滑,惹人喜爱。第二年生产队在土豆茬播种小麦不用上粪,长势仍健壮,可见肥效持久。每年七月份,紫色的土豆花盛开,蝶舞蜂飞、蚂蚱磨翅、蝈蝈欢唱,诗画了田野,醉了庄户人。
此时,地下土豆一串串生长,有的像鸡蛋样大,可食用了;地面花落后结有绿色小果,我们称之“土豆梨儿”,也是土豆的种子,北方不用它繁殖。秋天把土豆秧子割倒弄回家烧火,黑魆魆的田垄里掩埋着全家人的祈盼。犁杖将垄豁开,白花花的土豆暴露在阳光下,丰收的喜悦挂在人们的脸上。孩子们拿着土篮子捡,满筐后倒成堆;大人们用三齿挠子在后面搂,把遗漏的土豆捡净。要到中午饿了,干不动了,可一想到白花花的馒头咬牙坚持。起土豆会有几个帮忙的,午饭馒头、白菜炖粉条,罕见的大餐,称得上动力加油站。午饭后,人懒洋洋的,速度也不快了,天黑前基本收完。如顺利,当天把土豆拉回家,完事大吉。否则要等到第二天,再遇上雨就惨了。我家就赶上一次,阴天蔽日、冷风嗖嗖,浇一夜雨的土豆冰凉,装到筐就成了泥猴儿。地也被雨水泡软,车直打误。卸到家院子里晒干后,用手把土豆上面的泥土一个个撸净,按大小个分堆,大的人吃,小的喂猪,上冻前入窖。土豆窖有的在卧室,南北炕中间;有的在厨房,每年冬天都要倒两次窖,土豆怕热怕冷。热了出现黄眼圈或腐烂;冷了冻出水,照样腐烂。为此,庄户人很上心,这是全家人不小的收入,一点儿也不马虎。
据资料介绍:马铃薯是茄科茄属,地域不同,称呼各异:土豆、洋芋、山药蛋、天鹅蛋等;她产于秘鲁南部,大约公元前8000年前就有人工栽培,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登得上高雅之堂,下得百姓厨房,是她不俗的品质。许地山名作《落花生》所诠释的真谛,也适合土豆,每个人都应敬重她,我深爱的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