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与反思国人的劣根性 ——夜读鲁迅先生《药》有感
【镜花词•《药》】
斗士安在?问苍穹、鸣锣开戏。呐喊起,抚慰忧伤意,唤醒魂灵。血荐轩辕情未已,甘为孺子牛犄抵。刀丛中,觅句笑千夫,眉横立。
枣枝瘦,花泪凝。根已败,夜鹊惊。鬼魁笑,高天怒眼睁。夜深沉,独坐孤窗下,烟微袅。灯影伴,泪如雨,思无尽。健儿痛,英雄奠,心潮难定。
鲁迅先生的《药》创作于1919年,以秋瑾烈士被清政府处决为背景,通过华老栓夫妇购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愚昧无知和革命者的悲哀。读罢此文,不禁令人感慨万千,鲁迅先生那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至今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药》中,华老栓夫妇的愚昧无知,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封建迷信的盲目信赖。他们不惜重金购买人血馒头,却忽视了真正的医学治疗,最终导致儿子的悲剧。这种对封建迷信的盲目崇拜,正是国人劣根性的一种体现。时至今日,虽然社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某些地方和人群中,封建迷信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和行为。
而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更是对国人冷漠无情的深刻讽刺。夏瑜为了大多民众的幸福而牺牲,但他的死并未能唤醒民众,反而成为了茶客们的谈资和笑料。这种对英雄的冷漠和遗忘,让人痛心疾首。在现实中,我们也不乏见到类似的现象,对英雄和模范的漠视和遗忘,让人深感社会的冷漠和悲哀。
鲁迅先生在《药》中,通过华老栓和夏瑜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巧妙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愚昧与英雄悲哀的双重主题。这种对比,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是对国人劣根性的深刻揭露。自私自利、盲目崇拜、狭隘民族主义、守旧恐惧、缺乏自省等劣根性,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时至今日,这些劣根性依然在某些人身上存在。他们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盲目崇拜权势和金钱,缺乏独立思考和价值观的坚守;对外部世界缺乏包容和理解,导致文化上的封闭和局限;对变革和新事物持怀疑态度,缺乏创新能力和进步动力;习惯于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忽视自身的责任和改变。
然而,鲁迅先生并没有绝望。他用自己的方式,做成一味“药”,希望这味药能治好中国人的“病”。他通过文字,试图唤醒群众,让人们看到旧社会的真实面目,并激励人们去追求真理和光明。
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我们需要勇敢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唤醒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我们需要倡导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摒弃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我们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价值观的坚守,拒绝盲目崇拜和随波逐流。我们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和观念。我们需要勇于创新和进步,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鲁迅先生的《药》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现实的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国人的劣根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让我们铭记鲁迅先生的教诲,用我们的行动去改变和进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战士何方寻旧影,至诚温煦有谁声。
呐喊抚忧伤未醒,轩辕热血荐忠诚。
枣枝瘦泪花残尽,恶鸟高天笑梦惊。
独对孤灯烟袅袅,英雄敬奠泪如倾。
《和圣才读鲁迅先生药有感》
文/齐绍亮(直言不讳)
先生文章写心声,佳作拜读胜圣经。
神鬼上帝骂一通,呼吁抒怀现实讽。
【作者小传】
王圣才,号文禅怪杰,祖籍山东蓬莱琅玡王姓,1973年生于大连长兴岛农家寒门。本科学历,高级评茶师。现任中国农工党民主党甘区副主委,连续三届区政协委员,两度获评优秀政协委员。在《前进论坛》《农工党刊》《高新诗刊》《都市晚报》《今日头条》《顶端新闻》《齐鲁晚报》等报刊平台上发表诗文多篇。投资策划并参演公益电影《灵爱知光》,呼吁“反堕胎,珍爱生命”。酷爱传统文化钟情古体诗词,文学创作启蒙于著名作家王世安先生。笃信参研中华禅学与阳明心学,修习“率真随性直指如来禅”,系临济宗正法眼藏白衣弟子,倡导“数字演禅,文禅并举、入世悟禅”的理念。人生格言:“秉持良知,行善济世;尚有余力,必报家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