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行医之路
杨自坤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作家。
而对学医则抗拒。因为我自幼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医院里那些阴冷的气息很恐怖。
入伍后阴差阳错,分配我到团卫生队学医。
到部队时间不长,疼爱我的奶奶就去世了。她一生命运多舛:三十岁时爷爷就撒手人寰,她含辛茹苦地拉扯父亲兄弟四个长大;五十岁患了半身不遂,那时农村生活很苦、缺医少药。六十岁就去世了,整整受了十年的罪。
回忆起和奶奶相处的日子是那么温馨和幸福,如今和奶奶阴阳两隔又是那么令人悲痛欲绝……痛定思痛:我如果有医疗技术是不是能够治好奶奶的病?
化悲痛为力量吧、全部精力投入到钻研医疗技术:为了掌握人体结构的针刺穴位,我把自己关在科室內,抱着一个颅骨仔细观察,没有恐惧、只有求知欲;为了掌握针感,我多次在自己身上试针;看到一个偏方敷在穴位上发泡治疗肝炎,我把芥子面用水调和敷在几个穴位上,直到起泡鼓起很大。
我钻到废品库里,看到成堆被鼠啃坏的医学杂志,把重要的部分剪下保存;购买了《军医大学》的教材,在军医们的指导下边干边学……对于民间偏、单、验方我认真抄写、加以甄别、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日以继夜、不耻下问……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之而来的收获是:赢得广大指战员们的信赖和认可:受嘉奖、立功、入党、大会作典型发言。
我行医五十多年了,角色经常轮换。我每患一次病对患者就医时的卑微、无奈、感恩、愤怒……就有一次深刻的体会。
记得几岁时,奶奶带着我求医。有时医生心情不好,就爱搭不理的;如果是在夜间把医生叫醒了,他会生气地说:为什么现在才来看?!奶奶也不敢反驳,好话说多少。所以我行医后,给自己定了规矩:无论心情如何,决不允许向病人发火,不敷衍了事……直到今天。
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为足部扭伤肿胀厉害、疼痛难忍,孩子带着我到放射科等待拍片:这时放射科的门开了,放射师满面笑容、点头呵腰地送走了他的熟人(官员);我刚要进去,他马上换了一副嘴脸怒吼:从那个门进!把我推开了…我又忍着剧痛、艰难地挪动脚步多走了二十多步,当时心中那个愤怒啊……难以言表!此时此刻我深度理解了什么叫做:激情杀人!你看病人平时像温顺的羔羊一样任你摆布……一旦你把他惹急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他会像怒吼的雄狮一样把你撕的粉碎!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等候我诊治的病人有好几个。这时一个官员要我出诊去他家给孩子看病:我说等我看完了这几个病人就去。九点多了我晚饭没吃就跑去了他家,他们一家对我没有好脸色:已经去医院看了。我对他们说:如果我抛下满屋子病人去你家,病人不但骂我也会骂你们……幸好他们理解。
古人云:“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我行医至今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无论病人贫富贵贱,应一视同仁!
四十八年前的一天,我在村里诊所行医。一个三岁的患儿麻疹合并肺炎,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病情十分危重……我拿起银针就要抢救,一位老医生赶紧阻拦了我:治好了没事,治不好咱担不起!在去医院的途中患儿就去世了,直到今天我也深感内疚!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越过尸山成名医”哪个医生手中没有失败的病例?要是放在今天这些状况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呜呼!古代那些名医是绝对不敢治疗的。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临沭县水利局的一位患者,患肠梗阻住院五天保守治疗无效。在县医院院长的支持下,我用了《大承气汤加减》成功治愈,免除了手术。
中医治病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现在吐下二法中医已经不敢用了,一旦用了会说药物中毒;即使汗法也不敢轻易用,人们会说:误治…脱水了!赶快输液吧!即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驾无功。这既是医生的悲哀也是病人的悲哀!
病人从接触医生第一时间,他们对医生的一举一动都记在心里: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给病人听诊时,先把听诊器放在手心捂热了、再轻轻放在患儿的胸口。问诊时也是和风细雨,如沐春风……她献身医学事业而终身未婚、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四十多年前,我和临沭县几位退休的名老中医毗邻行医。很多人预言:我不是名老中医的对手,我的诊所一定垮台!
我要把“同行是冤家”的预言打破!有时间就虚心向老中医们请教,不耻下问……因为那时我的诊所主要是西医治疗手段。所以我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几位老中医看到我虚心好学,也耐心给我指教;他们每次出诊都邀请我一起去,我利用针灸技术和他们互补,效果大增…我们两个诊所都获得了病人的信赖,众人莫名其妙,纷纷树起大拇指点赞!
老中医们也开导我学习中医,他们向我传授了学医之路、经验和教训。我开始深入学习,因为针灸就是中医的一个治疗手段。
有次我跟随二位老中医给派出所长的儿子治病。老中医口授开方我给记录,并且给病人针刺治疗以加强疗效。但病人一直没有好转、症状是:头疼欲裂,面红耳赤,腹泻不止、难以入眠。
老中医们让我给继续针刺治疗,他们晚上回家休息了。老中医按热病用了泄火的寒凉药,我认真分析了症状是真寒假热病,应该用(吴茱萸汤)。我向所长提出了我的看法,他大力支持:改变了治疗方案。他当即去按我的方子去拿了药,熬好后病人喝下不到十分钟,效果立竿见影,头不疼,腹不泻了……安然入眠。时间已到凌晨了,所长说:你回家休息吧,我说再等一个小时。如果治不好,我就不走了、等于是投案自首吧。所长笑着说:我们不会怨你的。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北京协和医院张孝骞医生说:“病人以生命相托,我们如何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又等了一个小时,一切正常。我对所长说:如果孩子好了,你让他明天去我家告知,咱们继续治疗。第二天病人果然去了我家,我对所长说即使病人好了,但是你不能说是我给治好的,就说是二位老中医给治好的。
后来老中医们去他家,所长热情招待。
我在老中医们的教诲下,中医技术不断提高……其中一位老中医患了重病,他听了我的分析,很信赖地让我给他开方治疗。我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亲自取药、煎药、把药端到他面前。
1996年我荣幸入编中国中医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特色名医辞典》
1997年10月我应邀参加了《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和展览会》接触医学精英,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今天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一路扶持我的、所有的中西医老前辈们!
我衷心奉劝那些学医的人们啊!干我们这一行,没有医德和恒心,最好洗手改行!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大慈善家顾乾麟“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理念应该是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我虽然是中医,但我最喜欢中西医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尤其是现在医学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医疗技术不断更新。以最佳的治疗手段服务于病人、是我们每个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们随时可以转换角色为病人。
根据“百病生于气”“治病必求于本”“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三分治七分养”……我现在热衷于写中医科普类文章:《冷静》《养生》等已经在都市头条平台发表,从源头上着手往往事半功倍。
我很认可积水潭医院贺良医生治愈病人的感想:…送走了一家人,我的心情无比舒畅,医生的骄傲与价值,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我爱我的工作,我的工作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健康与快乐。我愿用我毕生的心血换取这美妙时刻的不断重演……。
我始终没有忘记: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和老师……我们在病人面前没有盛气凌人的理由和资格、更不能受贿和索贿!因为他们被病痛的折磨和钱财的耗尽已经很痛苦……。
临床医学家威廉•奥斯勒:行医是一场最不容易修成正果的漫长修行。
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以诚相待,医患关系和谐的春天一定会来到!
参考资料
《作家梦》都市头条24—08—01
《冷静》都市头条24—07—18
《养生》都市头条24—07—23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生,笔名:沂河岸边,临沂市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全球执业中医师联合会会员,杨九楼理事会荣誉会长。
1970年冬,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沭水诗社》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