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蒋三德(湖北)
本期编辑:李新萍(天津)
“三救”为民谱新篇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工作,赢得群众的拥护。天门市净潭乡净潭社区一班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满意的诠释。
净潭乡社区是2018年由净潭村、沈鲁村、净潭居委会合并新建社区。辖23个居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4700余人,7700亩耕地。以种植小麦、中稻为主,
社区党组织在净潭乡政府的领导下,在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中,保证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方向上,不断探索新路子,谱写了救济特困户、救助贫困户、救护急、难、险“三救”新篇章。
救济特困户
在社区严寒书记的脑海中,时时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老百姓如何把你推到这个岗位?怎样能够胜任“书记”这一职务?
为了把“问号”变成“感叹号”,严寒书记时时刻刻在兜里揣着一个“入号入户登记薄”。无论在社区办公室,还是亲自入户;无论是在街上、路上,还是在田间,只要村民向他反应的困难与问题,他及时掏出笔来记在薄上,避免遗忘……
当他走访到困难户时,并及时给予解决。
(二)
原沈鲁村沈国兵,现净潭社区20组村民,是一名瓦工,1959年生人。老伴因交通事故过早去逝。“屋漏更遭连阴雨”。两年前,当他给别人盖私房时,由于不慎从房顶摔了下来,致使下肢瘫痪,连轮椅也无法上去,长期卧床。
1986年出生的儿子沈浩,为了照顾卧床的父亲,只好放弃在外打工。唯一的经济来源也因此失去。
当严寒书记走访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申请低保,并不定期的去走访,为沈国兵进行健康体检,并承若沈国兵:“缺水、缺米、缺电来找我”……
2014年8月中旬的一天,沈浩家里由于欠费,突然停电。当沈浩第一时间联糸严寒后,严书记立刻赶到沈浩家中。
家里温度高得难以让人喘过气来,查看电表,欠费230元。严寒当场从兜里掏出500元递给洗浩。
是年9月中旬,沈浩反映:他爸的药断了,无钱买药。严书记见状,立刻从兜里拿出一千元递给沈浩……
为了彻底帮助他改善生活状况,又及时为他办理了“大病救助”和“无灾救助”事谊。
救助贫困户
净潭社区一班人深深感到:无论时代怎么变,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不能变。老百姓的事无大小,只要他们有困难,在权限范围内迅速解决。
(三)
2018年,净潭社区四组贫困户蒋小枝(已故)与患有精神病的儿子张征华一块生活,窝住在六十年代盖建,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中。
当时老房改造计划下来后,无人接手实施该计划。
当严寒到蒋小枝家里看到这种情况后,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的责任容不得多想,毫不犹豫的把这个难题接过来。
当初改造计划只有二万元,按上报标准:两个人建筑面积必须达到50个平方米。
危房改造刻不容缓。严寒立即找来瓦工师傅和小工:扒旧房,填房基,备材料,按工序进行……不到一个月,房子建成了。但由于设施配套不完善,不能入住。他又找来水管工、电工进行安装……
一切就绪后,
张征华欣喜地搬进新房。
为了使自己放心,严寒又去回访。
看到张征华睡的“床”,四条腿用砖码着,几根衬子托着几块旧木板,既不安全,又不平坦……
严寒二话没说,立刻拿出手机联系家具店,吩咐店老板拉一张价值500元的床……哟两个小时后,床送来了。严寒自己掏腰包付了款。
住上崭新的房子,享受到宽敞舒适的床,蒋小枝热泪盈眶,边擦眼泪边激动地说:“我在这危危可及的房子里住了60年,担心受怕。今天能住上新房,是严书记给了我温暖和正常的生活”。
“不要感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感谢党组织”。
严书记坦诚的一席话,赢得了左邻右舍众乡亲的交口称赞。
(四)
救护“危、急、险”
基层工作,面对的不仅仅是群众的衣、食、住、行,而且还有农业生产,农田建设。
2023年5月,在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中,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地净潭社区。
社区一班人带领勘察队顶着高温,走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把政府引进的项目落到实处。
针对农田生产中的五座危桥,他们当即立断,扒掉重建,除掉了生产中的隐患。
在生产主路的硬化方面,针对蒋老渠以西三千亩农田,每到灌溉时期,由于电源因素,群众叫苦不迭……他们通过蒋老渠西四座节制闸修建,有效解决了群众中稻灌溉难 的实际问题。
瞅着平稳运行的电力,望着清清的河水进入稻田,一些老党员感概地说:“我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不仅圆了群众的心梦,且为净潭抽水站每年节约电费2、7万元左右。
2023年,原沈鲁村7、8、9、10组红窑片区农田灌溉区由于变电台输送线路远,电压低,导致蒋场、净潭灌溉期间不能同步用电,后期致使电路损坏。
针对这一现状,社区一班人坐下来研讨对策。经过边调研,边琢磨,找到了社区在外人士余耀才。在他的参谋下,又多方努力,于2023年7月在社区红窑片区架起了一座200千瓦的变电台区。
彻底的根除了多年蒋老渠红窑片区老大难问题。受到了老百姓的拍手称赞。
“我是党员我践行”,为民解难谱新篇。
净潭社区一班人以“不忘初心”为根本,
立于誓言”之中;
立于潮流之中
立于人民的口碑之中……
文笔 蒋三德,(蒋场村)
2024,11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