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合流
胥全迎
宜宾,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似乎很熟悉又很陌生。宜宾的大名我是早有耳闻也早已向往,到宜昌几次,翘首向西张望,总幻想看到那座也姓“宜”的城市的风姿……
宜宾,有什么值得我心心念念的呢?
我对她的两个“城市名片”特感兴趣:一是“长江第一城”,二是“天下第一酒”。
这“江”有三条江,就是金沙江、岷江与长江,这三江合流于宜宾;这“酒”就是天下闻名的“五粮液”。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宜宾这座城市很牛很牛?
深秋的十月底,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亲身感受与浸染这座城市的江韵与酒香,了却我多年的一个愿望。 从成都东站乘高铁抵达宜宾西站,我乘46路公交车向市区进发。在司机师傅的建议下,我在南门大桥站下车
。
站在桥边,望着桥下清澈的滚滚东逝的江水,今天的我,第一次陶醉了。查了一下高德地图,南门大桥下面的这条江,标着“金沙江”的字样,此时,我感到十分亲切与惊喜。为什么?因为“金沙江”与红军长征紧密相联,因为毛主席诗词中有“金沙水拍云岸暖……”,因为去年我与家人在攀枝花金沙江大峡谷感受过金沙江的雄伟气势,与金沙江有过手拍江水的亲密接触……
今天,在这里又同金沙江相遇,你说我能不惊喜与陶醉吗?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金沙江的发源地(即长江的发源地)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
金沙江穿行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之间,其间有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至四川宜宾纳岷江始名长江。 广义上的长江全长为6300公里,而从青海河源到宜宾的金沙江长度为3481公里,占了长江总长一半以上。狭义上的长江,是从宜宾向东才称为长江。所以说,宜宾是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城”。
我再说一说岷江。
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岷江传统上以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支为岷江正源,但实际上,其西支大渡河从河源学上才是正源。这一观点,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确认。在这提到了“大渡河”三个字,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又一次激情被点燃?
岷江东西二源汇合于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于宜宾市注入长江。以大渡河为正源,则全长1279公里。
岷江,我也比较熟悉。去过都江堰宝瓶口,去过乐山大佛,那脚下的滚滚岷江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这金沙江、岷江和长江,这三江合流于宜宾。
言归正传,接着说我的宜宾行。
九点左右,我在南门大桥公交站下车后,就在桥边的“老字号城墙巷”小吃店,吃了一碗“燃面”。 何为“燃面”,宜宾燃面起源于清代,获“四川省名小吃”金奖、“中华名小吃”称号,2011年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作为特色小吃在《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播出。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其选用当地优质碱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荆条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
我这个年龄,饮食上应该少油。但是到了宜宾,能挡住当地的特色小吃的诱惑吗?
“来一碗燃面”!
辣嗖嗖、香喷喷,味觉火力全开!
我吃罢燃面,随即顺着金沙江从南门大桥向合江门走去。
江面开阔,水清流缓。江两岸楼宇林立,树木葱茏,一层薄雾,给这座江城更增添了神韵。沿途,拍了几张风景照片。遇一推婴儿车的年轻母亲,请她为我拍一张风景照。她热心地不同角度的拍了几张。我由衷的感谢,宜宾人真好! 再过气势雄伟的戎州桥(宜宾历史上曾称为戎州),合江门到了。古色古色的夹镜楼巍巍耸立,为三江合流处最醒目的景观标志。 映入我眼帘的是:金沙江从我身后向前涌去:岷江从我的左前方向右穿过:金沙江与岷江携手共同向我的右前方合流并入比她们更宽阔的长江…
长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的长江,从这里起航…
长江口的右岸,一座摩天大厦即将完工,挺拔的身姿,矫健、秀丽,已成为合江口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这座大厦,为宜宾增添了一抹现代化的色彩,必将熠熠生辉。
在三江汇合处的观景台下,海鸥在空中飞翔嬉戏,近二尺长的鲢鱼聚集江中水面,游人抛出馒头碎片,引得鱼与海鸥争相进食,成为三江口独具特色的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 2023年9月29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在宜宾举行,主舞台是三江口,三江口迷人的风景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站在三江口,我想起今年8月7日在我们淮安的河下古镇,参与了与央视著名主持人陈铎老师的一次会面,有幸与陈铎老师合了影。为何想起陈铎老师,因为陈铎老师和虹云老师于八十年代初,先后担任了《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大型专题电视片的解说,这两部电视片,可以说是中国电视艺术上的永不磨灭的丰碑。尤其是1984年播出的《话说长江》,依稀地记得电视片中宜宾三江口,我十分向往。 今日,我立于此,不胜感慨:四十年的时光,怎么真的如江水流逝?我又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陈铎老师(右)、林启东老师(左)与我在河下“陈铎艺术馆”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