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玉龙沙湖
张宗发
玉龙沙湖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北。1971年,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标志物——“中华第一龙”,将中华五千年的古文明史起源又向前追溯了一千多年,因此景区被命名为“玉龙沙湖”。
湖,我并不陌生,大大小小的湖见过不少。游玩过鄱阳湖、洞庭湖;穿越过微山湖、东昌湖;荡舟过陶然亭的东西湖、济南的大明湖。这些湖,无不湖波荡漾,岸柳成行;无不廊桥悠韵,亭榭辉煌;无不小岛超然,鸟语花香。漫步其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意情调油然而生,总想高歌流连忘返的胜景。
沙湖,一听到这个名字,感觉有点奇怪,无端地想象湖里完全是沙而没有水,就是个放大了的沙坑,只是把它比喻成湖而已。孩子们告诉我:“你不是还没有去过沙漠吗,我们今天就去感受一下,欣赏一番,你可以大捞一把诗回来”。这么一说,更加坚定了我的想象:就是个大沙坑。

当“玉龙沙湖”几个鲜艳红色标志横在我眼前的时候,傻眼了,眼前的不是沙坑而是沙山,放眼望去,茫茫一片。沙山那么高,那么大,看到已经登到山顶的人小的就像一粒花生米。这沙山一叶障目,一下子把就我带偏了。
其实,“这里的沙漠、沙湖、沙松和响沙是科尔沁沙地的一部分,有‘八百里瀚海’之称。景区内草原与茫茫无边的科尔沁沙地相连,沙地中有一眼清泉,泉水喷涌近1米高,每小时喷水数百吨,在沙漠中积水成湖。湖面很大,湖中有十几座沙岛,岛上有草、草中有鸟,十分独特,《后会无期》、《万物长生》等热门电影都把取景地选在了这里”。
沙湖的玩耍项目很多,有:徒步观光旅游、沙漠越野摩托车、汽车沙漠越野、小火车、骆驼骑行、野外露营、沙漠温泉、房车营地、户外游泳等。

为了和沙漠亲昵一把,品味一番沙漠之舟的味道,我们家庭老年组选择了骑骆驼上山,徒步下山。孩子们则去玩一些他们自己觉得比较有刺激点的项目。
在这里,骑骆驼不是先让骆驼跪下,人再骑上去,然后让骆驼起身前行,而是把十几头骆驼用绳子连在一起,前面一人牵骆驼,十几头骆驼慢慢悠悠地跟着走到一个木板搭成的平台前。骑骆驼的人站在平台上就基本上和骆驼的肚子一般高,少一抬腿,就坐到骆驼的两峰之间。
摸摸前面的驼峰是软软的、骀骀的;看上去毛茸茸的驼毛,但手感有点刺柴;也摸不到驼峰里有骨头的感觉。后面的驼峰可能是略高一点的缘故,骆驼走路的时候,一步一晃,前仰后合;左右交替,摇摆不定,总是感觉钢脊梁。后来我干脆把脊梁靠在驼峰上,感觉不错,没有了驼峰和脊梁的碰撞,还多了给脊梁按摩的舒服。后来,摸索到了骆驼走路的规律,随着它的晃动,我也晃动着身子,没有原来的死板僵硬,还耽误不了端起相机取景摄像呢。
骆驼在沙漠上走起路来,总是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的,每走一步就像要把细沙再往细里碾一圈,解解自己气似的。从山下的下站开始斜着登山,左边不远处有绿色植物,一阵阵凉飕飕的风从那里吹来,钻进裤腿、钻进胸怀,好不舒服;但右边是高高的,煞白的沙山,在太阳的炙烤下泛着白光,热乎乎的风也不时地吹来,扑到人的脸上、身上,感觉身上的汗毛好像多了不少、也厚了不少。虽然没有感觉到空气明显的加热,但汗水从脸上、手臂上、腿上向下流,浑身都热嘟嘟的。好在两边的风忽左忽右地吹,相互替换着。
穿过一段两边裸露、奇形怪状的花岗岩中间的沙道,往前走不远处,折回斜着上坡,就到了沙山半腰的上站,看似不远的山坡,骆驼却走了20多分钟。

脚一放到沙上,立刻感觉热乎乎的,软绵绵的,油腻腻的,一种说不出的、微微带痒的舒服感从脚底而生。
小时候贪玩,经常在村西的小河里玩沙。用沙堵水;用沙扬场;用沙掺上平柳树绿叶砸在一起,药湾里的小鱼……不过小河里的沙是从山上裸露的沙石上冲刷下来的,粗的多,细的少。但凡有河边有一片白白的细沙,大人、小孩都感觉稀罕。孩子们要玩沙游戏,大人们要挖去泥墙。后来在辛庄南河崖见到了辛庄河的沙,那么白,那么厚,那么细,着实让我高兴了一把。
有机会去青岛、黄岛,玩过海沙。在细细的沙滩上,把脚踩上去,在一个位置上晃动自己的脚,慢慢地、慢慢地,脚就陷在海沙里,水就泛上来。沙那么细,但把它扬起来,它会瞬间往海滩上落,飞扬不了多远。
沙漠上的沙很轻,轻得稍有点风,就飞起来,在半空中久久不能落地,只要从沙漠跟前走一趟,保准你身上就有沙的星点;沙漠上的沙很细,细的无孔不入,无缝不钻,就连你针线缝得很密实的口袋也能钻进去;沙漠上的沙很粘,粘得让你一旦粘在你的皮肤上,很不容易洗干净,在沙漠上穿过的衣服,洗了好几遍,看看洗衣盆里还是有沙的影子。
上沙山很不容易,使不得蛮劲。刚踏实一脚,一用力脚下的沙就松松地下滑,脚就陷进去,越用力气滑得越厉害,脚越陷得深,真有走一走倒三倒的意思。后来才发现,顺着别人走过的路走不行,被别人踩过的地方,沙松散了,更费力气。只有自己踏出一条新路来,才是正道。
用自己的脚踏出的新路,深深地印在沙山上,就像一行南飞的大雁,在得知了孤雁难行的道理后,没有一只掉队的,无论排成什么图案,无论列成什么队形,永远是一个群体。
翻过一条沙山的山梁,再翻过一条沙沟。此时的沙山好像越爬越高,看来,就算拿出我所有的力气去爬,也不可能爬到沙山顶了,但还是为自己已经在这沙山上做出了努力而高兴。

站在山梁上,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看到其间伴有奇形怪状的石山、树木、花草。山下不远处,有一个湖被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奇石、小岛支离得若隐若现。我便开始无端地猜测那就是所谓的沙湖吧。
随手抓起一把细沙,在手里用力攥着,攥得越紧,细沙越从指缝间往外钻,最后只剩下粘在手心上的星星点点。倘若抓起一把扬起,那细微的沙粒随风飘荡,带着升腾的热气竟能飞到山下。
正南边,玩得热火朝天的沙漠越野摩托车、汽车沙漠越野、小火车等项目的场地上沙尘飞扬,不亦乐乎;西山冈上,滑沙的朋友也是一步一滑,一步一倒退地爬,花上15分钟时间爬到高处,坐上滑板不到2分钟到底,却玩得乐此不惫;东边的山坡上,在沙上坐着的、躺着的、打滚的比比皆是。那些半身埋在沙里的说是叫沙浴;山冈上撑着五彩遮阳大伞或躺、或埋、或睡,将身体藏进滚烫的沙子里的那些人说是叫沙疗,正在利用阳光、干热、压力、磁力的综合作用,去通筋活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疏风止痛,还能舒缓心理疲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唐代诗人李贺说:“大漠沙如雪……”意思是在连绵的燕山山岭上,皓月当空,看到的沙就像皑皑的白霜雪,一幅悲凉肃杀的景色,这与他的抑郁、悲观、气愤的心情有关;唐代陈子昂说:“……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也是心里憋着一股气,痛恨战场的味道溢于诗中,沙漠也没有美好的形象;王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时,沿途看到的景象。虽然他当时对没有多少随从,心中微带失意情绪,但比起那些战场上厮杀的战士来讲,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感,才写出了边陲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此时的漫无尽头的沙漠因了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荒漠有了生气,比起前两位诗人写的,摒弃了沙漠荒凉、冰冷的味道,但还不能像南朝梁简文帝萧纲那么视野广阔,鸿志远大的抱负。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陇西行》一首诗中写道:“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把军旅生活写得那么轻快,那么形象,那么潇洒。
心情是基础,风景是转场,欣赏是暴利。当我们踏入被一座座沙丘、一个个沙湖、一丛丛沙柳所包围的沙山时,就已经把从沙山上吹来的闷热的、夹杂着沙石的、特有干涩味道的风置之不理,而是尽情地寻觅沙山的生命所在;尽情地分享沙山的惬意享受;尽情地融进沙山的快乐之歌……
自然,沙山要多么美就有多么美。
2024年11月4日星期一于世纪城

张宗发简介
张宗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莱芜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中国长城学会研究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