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的诗与英雄
姜春(喀什地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在世界的屋脊,帕米尔高原的风,携带着古老传说的低语,轻轻拂过冰封的山巅,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在这里,每一块石头都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朵云都在编织着梦幻的诗篇。就在这天地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喀什作家协会副主席许廷平创作《帕米尔辞》一组诗悄然绽放,如同高原上最坚韧的花朵,迎着寒风,绽放出它独有的芬芳,透过《帕米尔辞》,我们看到了英勇的拉齐尼·巴依卡,看到了“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看到这片土地上所有守护者。
《帕米尔辞》不仅是对帕米尔高原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这片土地上人文情怀的深刻诠释。它以艺术的手法,将我们带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让我们在每一个字句中感受到帕米尔高原的呼吸,让我们在每一段旋律中触摸到这片土地的灵魂。在诗中写道,“在这里/你怀念起那首陈旧而永恒的歌词/也更加怀念那些永别的战友/再也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了”。这句诗唤起了我们对拉齐尼·巴依卡的深切怀念,他就像那些逝去的旋律,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的生命之歌。他的生命如同盘龙古道上的每一个弯道,充满了曲折,却始终指向前方。
在《帕米尔辞》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拉齐尼·巴依卡的名字,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与他的故事和精神有着深刻的共鸣。特别是这句诗:“在这里,我愿意为你忘记一切/也记住一切/这里是帕米尔高原的民歌/ 曾经出发的地方” 它如同拉齐尼·巴依卡的生活写照,体现了他那种超越个人得失、将责任和爱置于首位的无私精神。拉齐尼·巴依卡作为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名护边员,他的一生是对这句诗的生动诠释。他忘记了个人的安危和舒适,选择了在艰苦的环境中守护边疆,记住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和责任。拉齐尼·巴依卡在执行任务时,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在极端天气和复杂地形中巡逻边境,确保了边境的安全和稳定。他不仅在职责上守护着帕米尔高原,还在精神上传承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和精神。他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塔吉克族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记住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家庭的深情和对社区的承诺。他忘记了个人的时间和休息,记住了作为父亲、丈夫和社区成员的角色。他参与社区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记住了社区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他的忘记和记住,是对帕米尔高原和那里的人民最深刻的爱和承诺。
“整整一天/我都一路与喀喇昆仑山为伴/ 你走到哪里/ 我就跟随到哪里/ 哪怕是跟随到星空 ” 喀喇昆仑山是帕米尔高原的一部分,这句诗体现了与自然共存的关系,正如拉齐尼·巴依卡与这片土地的紧密联系,他的生活和使命都与喀喇昆仑山脉息息相关,他的足迹遍布了这些山脉的每一个角落。喀喇昆仑山脉,作为帕米尔高原的一部分,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育的地区之一。这里高峰密集,冰川规模巨大,雪线海拔高达5000米左右。拉齐尼·巴依卡的家族三代都是护边员,他们守护着这片土地,确保了祖国边境的安全。他的故事,就像喀喇昆仑山脉一样,坚韧、雄伟、不可动摇。有一次在巡逻中,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起身探路。即使被石片砸中额头,鲜血直流,他也坚持继续探路,最终找到了一条安全的路径。拉齐尼·巴依卡的生命,如同喀喇昆仑山脉一样,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向前。
“去昆仑山吧/高原缺氧 /从来不缺信仰 /高原缺人/从来不缺有情怀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曾说:“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他对职责的坚守和对人民的承诺。即使在条件艰苦的高原上,他的精神和信念从未动摇。 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的承诺,无论是在巡逻路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都尽力帮助他人,解决群众的困难。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的人工湖中,为了救一名落水儿童,不顾个人安危,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在极端的环境下,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孩子推向安全,自己却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不幸牺牲。这一行为体现了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如同石头城的历史一样,激励着后人。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和故事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就像石头城一样,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石头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帕米尔高原乃至更广阔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它不仅是一处地理标志,更是一个历史符号,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坚守与奉献。就像《帕米尔辞》中的诗行“石头城就在我的身旁了/那些风雨兼程的记忆/似乎已经很远了/远得成为/ 一个陈年的旧事/就埋藏在/ 石头城的山上”。拉齐尼·巴依卡的家族三代都是护边员,他们与解放军一起守卫着祖国的边防。1949年,拉齐尼的祖父凯力迪别克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第一名护边员,开启了一家三代接力护边的历史。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承了这一使命,他曾说:“不能让界碑移动哪怕1毫米!”“我们人在哪里,边防线就在哪里,一定要守好!”。这种坚守和承诺,如同石头城的坚固,历经风雨而不动摇。2004年,拉齐尼从部队退伍后,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他不仅是一名护边员,更是帕米尔高原上的英雄。他的一生,是对职责的坚守和对人民承诺的不懈追求。
“在白沙湖/我突然想起了披着布衣的玄奘” 这句诗让我们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学者玄奘,他的探索精神与拉齐尼·巴依卡的守护精神相呼应,都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玄奘以其西行取经的壮举而闻名。同样,拉齐尼·巴依卡以其对祖国边疆的忠诚守护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而留名史册。他不仅是一名护边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守边疆,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曾说:“再高再远也是祖国的土地,有国才有家。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这表明了他对于守护边疆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深深的忠诚。
拉齐尼·巴依卡不仅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更是帕米尔高原上的英雄。他的故事和精神,如同诗中的信使,传递着高原的故事和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听到他故事的人。就像他在朋友圈发布的最后一条动态所表达的那样:“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段话体现了他对家族传统的继承和对守边责任的坚守。他的生命虽然在2021年1月4日英勇救人时不幸终结,但他的精神和故事将被后人铭记,如同诗中言:“我其实/ 并不是一个远方来的过客/ 而是一名信使 /把故乡的请柬送来”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和爱却如同《帕米尔辞》中的诗句一样,永远留在了帕米尔高原上。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人们也可以通过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信念,展现出人类精神的力量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