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最早有几家栽果树捞钱惹人红眼,忽拉一下子秦冠,红星,黄元帅,富士等争奇斗艳。果农对苹果像对儿子一样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然而,心里对果果一盆火,卖时的现实是灭火器。拉车去卖就像儿子大了要娶亲要房一样难,村庄缺乏销售渠道,果客迟迟不来,村民不得不将苹果送到外村果客点耐心等待站队去卖。红星小灯笼似的站队几天也卖不了。更糟糕的是,买家们总是以各种理由降价降等级,又要去除纸箱、杂质等减少份量,以及九舍不入的去零算整数,让村民们倍感无奈。而卖苹果的钱又难以及时到账,让村民们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村民开始斫挖果树,侯建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投资并建成自己的果库。这个库至少要容纳全村的果量。他询问了有经验的老农,一亩五十树,亩产有三千的,也有六七千甚至更多,村果地百多亩。实地实情,他建了个储存120万斤的果库,这样也方便附近村如砦子,北阳的果农。他希望能够解决村民们的难题。这个果库能成为村民们的希望之光,他们不再长途跋涉到外村去卖苹果,所有的问题都在这里能得到解决。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果库建设之路。四处奔波,筹集资金,购买设备,最终成功办起了果库。
2012年6月成立“韩城市杏花村果品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侯建成安心了。
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果库的建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储存场所,更是与果农们心连心的桥梁。他深知果农的不易,知道每一斤果实都承载着果农的希望和汗水,最主要是果农的收入要有所保障。前几年按市场和周围果库的定价收购。但市场多变,规律难寻,果农收入受损,这种结果违背了初心,本村人总有见面之情,双方商定按照售后市场价格,这样不亏负村民。外村收购一斤5分钱定金付给果农,因为有的外装与内储相差过大,代办不愿收,定金也就白给了果农。果农如果悔约,往往是只退定金而已。
果库为了更好发展,做好生意,
买库里的苹果不须交定金,而交给购买方的定金不要退还。
在果实成熟之际,如何妥善储存、减少损耗、高效销售,一直是果农们心中的难题。针对这些困扰,为果农们打造了果库服务,旨在以厚德载物的精神,让果农少跑腿、少担忧,为果农解决了后顾之忧。有的把苹果存放在果库里,等待更好的市场时机,减少损耗,卖个好价。每年苹果进库时运输,装箱、包果等都为村民创造了挣钱的机会。果农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做生意好德性是最根本的。有时一句话就是几千元付出。有一个外村人的柿子卖不了,哭丧着脸寻他,他好心给联系了一个收购的,事出意外,卖柿子的找他要钱,他说当初说清是你们双方卖买清手续,我见你恓惶给你寻个买主。卖柿子的说没钱全家老少吃什么怎么活?他心一软就给了。
近几年市场变化巨大,最早时兴的塑膜套袋果渐被纸袋挤压,新兴的品牌“瑞雪”等苹果一斤五六元,还有早产果及大棚的兴起,柿子,杏等新品种横空出世,市场营销变得愈发艰难。许多果库因为赔钱而纷纷停业,面对困难,他没有选择放弃,依然坚持着。他知道,这个果库不仅仅是他的事业,更是村民们的希望和未来,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他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尽力保好四川等地的市场,与供应商合作,尝试不同的销售策略。积极与买家沟通,拓展销售渠道。还积极收集果农果客们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确保果库能够真正满足果农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得到了家亲及村民们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他的贤内助全身心支撑着他,吃饭穿衣务其劳,她全心经营生活,照护他的身体健康,艰难困苦同心度过,一起努力,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团结和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这个坚守的果库见证了他的初心,也见证了村民的努力和奋斗,也见证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储存苹果的地方,更是一个象征着坚韧和希望的地方。
有了果库,果农的生活起了新变化。他们不再为果实的储存和销售而犯愁,可以更加专注于果树的种植和管理,增强品牌意识,收入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良干地卖个好价,果农当然感谢他,好评如潮,口碑载道,建成说是果农帮了他。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侯建成在艰难奋斗中最好的收获。
作者侯印来,韩城杏花村人,曾教小学初中高中语文。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语文学会会员。中语会教研教改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届理事。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教育信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发现》杂志社记者、副理事长等。参编出书十余部,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发纸文约百篇,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网台发文千余篇,获奖三十余篇(部)。部分简介见《百度》《今日头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