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赏艺
著名作家书法家唐宋元书法册页
《超然楼赋》欣赏
主办:大红门艺术馆
承办:都市书画院 竹庐书画院














唐宋元,原名唐嘉源。四川宜宾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1966年上山下乡赴国营西昌农场工作。著有小说集《初恋日记》,译著《柯切托夫评传》,长篇电视剧本《徐福》、电影剧本《亮亮的梦》、音乐剧剧剧本《凉山美人》等。电影剧本《歌德巴赫猜想》获第三届夏衍电影文学奖,歌剧剧本《花蕊夫人》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散文《不仅仅是悲壮》获第十三届冰心奖摄影文学奖,《在月亮神的故乡》获《人民日报》精短散文奖等,长篇电视剧《爱在雨季》(合作)获第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
行云流水,古韵新章
——深品唐宋元《超然楼赋》书法演绎
天 琮
当四川的书法家唐宋元先生以行草的灵动笔触,遇上宋俊忠先生《超然楼赋》的磅礴诗意,二者碰撞出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火花。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体现了书法艺术与文学魅力的完美交融。
唐宋元,四川著名作家、书法家,其名如同贯穿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纽带,集传统之大成,融古今于一身。他不仅努力追求书法的艺术造诣,以创作精品的态度严肃要求自己,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我们看出他有一种文化大家应该具备的那种刻苦精神。
唐宋元,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编辑,一位多次获奖的作家,以其深厚的艺术涵泳与多元包容的艺术见解,在行草书创作上主动经营自己的天地。近期,他欣赏到宋俊忠先生的《超然楼赋》,书兴大发,写下《超然楼赋》册页,让读者深感其追慕先贤的书法造诣,与古代书法巨匠怀素的一场跨时空对话,特别是与后者著名的《小草千字文》相比,两者之间显现出诸多引人入胜的对照与共鸣。同时,也看出他对二王、米芾笔意的“偷师”。
在技法与风格上,唐宋元先生的《超然楼赋》以篆书开篇,其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恰如历史的厚重帷幕缓缓拉开。他的篆书追求一笔一划都靠近庄重典雅,仿佛可以听到时光的脚步声,感受到历史的呼吸,令人肃然起敬。
正文采用了行草相结合的技法,融合了多种书法元素,从唐楷的端庄稳重中汲取营养,又吸收了怀素等前辈的草书精髓,形成了一种既古朴又现代的独特风格。他的笔触细腻且富有变化,无论是长线的流畅还是短笔的顿挫,变化多端,富于表现力,从中都能看到他对书法艺术深度的掌控能力。
书法家唐宋元的笔触随心所欲,却又不失法度,宛如潺潺溪水流淌,又似风云变幻莫测,将宋俊忠先生《超然楼赋》中的意境一一诠释出来。他的行草书,字形时而跳跃,时而低吟,神韵飞扬,恰似作赋者的思绪,穿越古今,畅游于泉城明湖之上,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唐宋元书法作品《超然楼赋》不仅展现了行草书与篆书两种不同风格的和谐共生,墨色上也追求浓淡变化,以表达赋文的神思,无形中构建了一个跨时空的桥梁,使得宋俊忠先生《超然楼赋》的灵魂与书法家的情感得到完美的契合。每一段落,每一个转折,都似乎在讲述一个故事,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哲理,实现了视觉与思维上的双重享受。
唐宋元先生作为一位集书法与文学双修的文化人,其书法作品《超然楼赋》,他的解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再现,更是对意境的创造。同时亦赋予了这些文字以生命力,使之跃然纸上,鲜活起来。他通过书法这一载体,将宋先生的文字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赋予了文字更深一层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
如此精心的书法演绎,不仅是对宋俊忠《超然楼赋》的一次全新解读,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深情礼赞。它不仅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独特韵味。让我们在享受这份艺术盛宴的同时,也更加珍惜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传统艺术形式,让它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流传千古。
写于2024年11月5日/甲辰十月初五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