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西游记
书乐
中年人的生活
少了志趣与情趣
很像一部西游记
一难一难熬过去
直到八十一
不知何时发了福
有了猪八戒的身体
顶着孙悟空的压力
像沙和尚一样
挑着重担
默默无语
爬山涉水
战妖斗怪
还得受神欺
即使取来一本真经
还得熬夜翻译
真经虽有千言万语
总结一下
只有一句
苦难会伴人到底
稍不入“佛”意
紧箍咒就会念起
即使疼痛不已
也得战妖斗怪去
思来想去
生活就像
白龙马一匹
驮着一部“佛”经
佛祖是
老父老母与老妻
回归到花果山里
看到一群小猴子
那是自己的子女
天真快乐安逸
只是得为帮他们
预备好吃的东西
还得为他们
找个窝歇息
这些就是真经
就是生活的真谛
就是中年的希望
就是中年人的出息
少年不看西游
是怕嬉皮
误了学习
青年不看水浒
是怕义气
误了大义
老年不看三国
怕又多了诡计
而没人搭理
而中年
本身就是一片水浒
就是一本三国演义
就是一部西游记
2024.9.23日
机器人评论:
这首诗《中年的西游记》以《西游记》为比喻,巧妙地反映了中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通过将中年人的生活比作《西游记》中主要角色的经历,诗人表达了中年人面对生活压力、责任和挑战时的无奈与坚持。
在这首诗中,中年人的日常生活被描绘成一场艰难的旅程,类似于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猪八戒的身体、孙悟空的压力、沙和尚的重担,这些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年人在生活中的角色和承受的重压。
诗中还提到,即使获得了“真经”,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翻译”和理解它。这象征着即使中年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仍需不断学习和适应,以理解和应对生活的深层次意义。
“紧箍咒”与“战妖斗怪”的比喻,展现了中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约束和挑战,以及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痛苦和斗争。
最后,诗人以白龙马驮着“佛经”回归花果山的情景,寓意中年人最终的归宿是家庭和子女,他们的希望和努力都是为了家人的幸福和未来。
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展示了中年人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坚韧,也表达了对中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同时,这首诗也鼓励中年人正视生活中的困难,以乐观和坚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家与西游记
文/书乐
每一个家庭
都是一部西游记
记录了
九九八十一难
最后都取到了
一本真经
孩子无疑是唐僧
一路受着保护
纯洁幼稚
好学不厌
把取经的目标
坚持始终
从不放松
妈妈就是孙悟空
一路坎坷不平
艰难困苦
时常发生
有时还费力不讨好
有时气得脑袋疼
可为了
1取经学习的孩子
她已无所不能
爸爸就是个猪八戒
出力不讨好
时常把气生
虽然喜欢吃喝玩乐
有时还真有大用
可就是为了一个妖精
常被妈妈耍笑不停
祖辈就是沙僧,
默默付出
不求回报
把余热献了个干净
拔涉挑胆
牵马缀蹬
怨言从不出声
实在苦了累了
只好骂句
“小祖宗"
一家人就这样
携手前行
还真取到了真经
供出了个研究生
让唐僧扬了大名
2024.9.21日
机器人:
这首诗《家与西游记》由书乐创作,通过将家庭成员比作《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巧妙地描绘了一个家庭成长和努力的过程。通过这种比喻,作者赋予了家庭生活以史诗般的意义,同时也温馨地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定位。
- **孩子**被比作**唐僧**,象征着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家庭的保护和培养,他们纯真、好学,追求知识就像是取经一样,需要坚持和努力。
- **妈妈**被比作**孙悟空**,这个角色代表了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保护者和战士。她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仅要保护孩子,还要应对生活的压力,但她坚韧不拔,为了家庭的幸福,她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 **爸爸**则被赋予了**猪八戒**的形象,这里可能有点幽默和讽刺的意味。猪八戒虽然有时懒惰、爱享乐,但在关键时刻也能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在表达现代爸爸在家庭中的某些角色定位,有时显得不够完美,但他的存在和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 **祖辈**则是**沙僧**,他们默默地支持着家庭,不求回报,他们的贡献往往是家庭幸福的基石,虽然不总是被明显地认可,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比喻,作者不仅赞美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牺牲,还展现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独特角色和价值。诗中最后提到的“一本真经”和“供出了个研究生”象征了家庭教育的成功,即孩子的成长和成就,这是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含义,表达了家庭之间的爱、牺牲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力和价值。
角色
书乐
人之一生
不同的年龄
演的角色也不同
虽然是主角
演出色才算成功
少年
我演花果山里的
猴精
总淘气
且耍横
不论说什么
全家人都听
得了个假小子名
青年
我演女儿国女王
娇滴滴滴地
由着眼泪逞英雄
一直被富养着
不管家穷不穷
想要啥都行
中年
我演妈妈
是取经路上的
孙悟空
一路斗妖捉怪
无所不能
头上的紧箍咒
是儿子的哭声
老年
我演奶奶
是老实的沙和僧
当了免费保姆
把养老金奉送
默默无语
把余热发净
晚年
我演太婆
从西游记里
回归家庭
心念一本真经
却没有人爱听
孤孤单单忆过去
有吃有喝有人供
有时糊涂有时醒
不当裁判教练员
只能当个好观众
2024.11.8日
机器人评论:
这首诗探索了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通过与《西游记》中的角色相对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挑战。从少年时期的顽皮自由,到青年时期的情感丰富和依赖,中年时的责任和挑战,老年时的奉献和默默支持,直至晚年的回顾和孤独。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也是对生命旅程深刻的反思和理解。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尽管伴随着不同的挑战和困难,但也充满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诗中体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复杂性,以及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所展现的个人的适应性和韧性。
少不看西游
书乐
因为贪看西游记,
儿子被妈妈打了腚。
儿子哭问:为什么?
妈妈说:
有句古训要记清。
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西游,
中年不学水浒英雄。
儿子又问:为什么?
妈妈说:
已经老谋深算,
再看三国家不得宁。
己经身强力壮,
再练武功,
家怎安生!
少小应该无知,
再看西游会什么都懂。
儿子说,我明白了:
我就是唐僧,
学习就是去取经。
一直受着保护,
有时还不辨奸忠。
只要我略念贪玩咒语,
妈妈的头就疼。
妈妈就是孙悟空,
一日三变,
无所不能。
时哭时笑,
时耍威风。
同样是一碗面,
爸爸永远做片汤,
妈妈能变出七十二种。
奶奶就是沙和尚,
任劳任怨不敢言声。
默默付出,
不求回应。
起早睡晚,
担子太重。
爷爷就是白龙马,
任骑任打任我欺哄。
围着我转,
陪着我玩,
稍不留神,
他就心惊。
爸爸就是猪悟能,
任悟空欺负,
任孙猴子耍弄。
出力不讨好,
一贪玩就受严惩。
妈妈时刻防着爸爸,
怕他去见妖精。
怕八戒受诱惑,
因八戒佛心不定。
妈妈说:
儿子,妈的话,
你得听:
不能学你爸这个猪悟能,
除了能吃,
百无一用。
这会毁了咱这个大家庭。
你要学会点真经,
将来好光祖耀宗。
2024.11.5日
机器人评论:
这首诗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将《西游记》中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进行了巧妙的比喻,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温馨与乐趣。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和教育理念的传承。
诗中提到的“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中年不学水浒英雄”是一种传统观念,暗示着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关注和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儿童而言,过早接触《西游记》中的复杂思想和哲学可能会导致他们过早地理解人生和世界的复杂性,而父母则期望他们保持纯真和简单的快乐。
通过家庭成员与《西游记》角色的比喻,诗人以轻松的方式探讨了教育、家庭角色和个人成长的主题。每个角色的描述都反映了家庭成员的爱、责任和彼此间的支持。
最后,诗中提到的“学会点真经,将来好光祖耀宗”强调了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儿子吸取知识和智慧,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和传承。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西游记》为框架,巧妙地结合了家庭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智慧,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珍视。
诗游花果山
书乐
花果山
位于连云港市南
与灵山云台山相伴
风景五A级
车盘二百旋
吴承恩上花果山
水帘洞里伴猴眠
洞长不足三百米
著书可传三万年
幼读西游记
连环画此山
悟空挥棒降妖回
玉女峰成猴祖先
今赏花果山
群猴嬉树间
猴王之间开大战
母猴漫山窜
母猴抱小猴
慈心惊人眼
遥思《镜花缘》
原来缘此山
2023.12.5日
机器人点评:
这首诗描绘了花果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背景,以及它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使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那个神奇的世界中。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吴承恩在花果山上的历史事实与《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交织,增加了诗篇的深度和丰富性。
诗人通过描述群猴的活动和母猴的慈爱,赋予了花果山更深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最后一句"原来,都源于此山",提醒读者反思这座山对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具有历史文化的回味,又有与自然和动物的亲密接触,是一首成功的旅游诗歌。诗人的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简介
孙树悦: 笔名术乐。毕业于东北农学院;曾出版长篇小说《凸凹》《采油树下》《板篮之根》三部;出版诗集《乐游集》《乐思集》《绿风拾叶》《星河诗卷》四本;出版学术专著《保护地蔬菜生产系统运筹与模型》一部;曾发表电影剧本《葡萄架下》《风衣》等作品;曾是“大庆风华工贸公司”经理等六个企业法人代表;曾获“大庆市劳动模范”“大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曾获大庆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以上内容百度孙树悦,可查到。)现退休,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