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中国梦,齐心建辉煌
——庆国庆75周年
文/杨富芝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甚至是之前的国民做梦也不敢想的。我们回忆过去就像在昨天,和今天的生活相比又很遥远。
小时候,天刚蒙蒙亮,有时我还在睡梦中就会被墙上的小喇叭吵醒。喇叭中传出悠扬的歌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声是那么的好听,那么的嘹亮,早起的朦胧感一下子全都消失不见,我的思想开始变得清醒起来。墙上是灰色的圆盘式小喇叭,通红的圆心,那时候我瞅着小喇叭就好奇地想,这么小能容得下人吗,人们说的话是怎么进去的呢?为什么它能够不停的唱歌说话,这根长长的喇叭线又通向哪里呢?那时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小喇叭,人们做着家务,听着新闻联播,听着歌,到了整点小喇叭就会报点。在小喇叭响之前妈妈就已经起床,在厨房准备做饭了。先是听到锅碗瓢盆的敲击声,随后我就听到划火柴的声音,紧接着传来柴火被点着的噼噼啪啪的声响。过了一会儿,传来风箱咕哒咕哒的节奏。饭熟了以后,妈妈会在另一边的锅里炒白菜或萝卜,都是自己家种的,这些菜也要省着吃,白菜梆子也要炒着吃了,不像现在光吃菜心而且四季蔬菜水果新鲜不断,南方水果运到北方,北方水果运到南方,还能吃到世界各地的奇珍异果。不像现在生活,人们有煤气,电器炒菜做饭,那时候大多数人家里就一个锅,烧水、炒菜、做饭都用一个锅,为了方便有些人家里就垒两个灶台,两个炕。
饭熟了以后,妈妈就叫我们起床吃饭,把我们的棉裤棉袄拿到灶火旁,用余火烤一下,我们趁着热乎劲,就急忙穿上。起床后,自己叠起被褥,妈妈在炕上放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木桌子,端来白菜或萝卜条或是虾酱放到桌子上,一人一碗玉米粥,我们小孩坐在炕里面,穿着袜子暖和。大多时候,我们喝稀饭,吃窝窝头,在当时,能吃上一顿白馍馍就是最大的心愿了,有的时候,妈妈也给我合一点面,给我们烧一个布叽吃。布叽就是把面缠在一根棍子上放灶火里转动着烧,黄黄的噶炸凸起来冒出很小的泡,布叽就做成功了,我们都吃的很香很高兴。晚上妈妈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有时也会织布。妈妈在炕上做活时,会让我们躺在炕头的被窝里,她让出炕梢头,把煤油灯放在一个小凳子上做针线活,她的身影在墙上或窗棂上晃动着,是那样的高大。妈妈有时也去外间屋里织布,于是就把煤油灯拿到外面去,屋里一片漆黑,只有窗户那里明亮点,窗户是用纸糊的,我们躺在床上,看不到外面的星星,只能听到妈妈呱哒呱哒的织布机声,渐渐地进入梦乡。
我们村一个总大队部,分五个生产队,把村中人口划分五组,村里的土地规划出区域,每个小队选两个领导人主持事务,一个队长,一个会计,每个队里都有许多的牲口,队里配有饲养员和牲口栏,还配有很宽敞的空场地,用来轧麦子,高梁,等农作物。那时干活都争工分,人们常说“公分公分老百姓的命根。”乡亲们拼命的去队里干活挣工分,就为了多分点粮食。那时人们靠天吃饭,碱地洼地容易涝的就种春高梁,好地方高地方就种麦子、玉米、大豆等。人们都传唱着:“种高粱穷不够,收入少每年种”在盐碱地里,高梁出苗少,一多半没有苗,也旱也涝的,剩不了多少苗。人们都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我们山东也有三宝:“海水上大垛 ,银子堆成山,长寿不老花”。海水上大垛是指海水晒盐,堆成大垛,我们沿海有一个的盐场,从古代就生产盐业,银子堆成山就是黄茎菜银子,黑色的,黄荆菜喜盐碱地,以前一片片的,有的还红通通的,非常壮观。那个时候有的人还吃不饱,就打黄荆菜晒干轧出黑银子,用水淘一遍凉干了,再和面粉或玉米面蒸石榴团子,吃着有点咸,放嘴里嚼,嘎吱嘎吱的很香,奶奶曾经也蒸给我吃过。那时人们做饭烧火也没有材料,于是也它的稞子就被当成柴火烧,长寿不老花是指一种青稞,根是紫皮裹着,抹去皮,里面白色能吃,有点骚气味,所以又叫骚菜根,这种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串串排列,心微黄,从开花到冬天死去还保持原样,刚开花时也就有点水气罢了,这是一种奇特的植物,喜欢生长在盐碱荒地和低洼地,现在很少看到了。我们无棣县位于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因为靠着渤海,所以能够生产盐业,地势洼,碱地多,三宝是我们无棣的象征。人们总结经验说我们无棣这里:夏天一片水,(下大雨低洼地涝了,一片白茫茫)春天一片白,(春天地里一片白盐碱)在地里开满白白的一层凸起盐花,有的人用笤帚扫起来,腌萝卜,咸菜说这种盐腌的好吃。如果光脚丫走,踩在盐碱地里,太阳一照,还很烫脚。
队里召集人们干活时就敲钟,在村头一个宽敞地方,挂一个铁钟,到了时间就有人敲钟集合,铛铛敲着,人们听到钟声就快步走出家门,人到齐后会计就会点名,然后给人们分派活。二小你去“包好地”锄草,铁柱你去“北洼”拔苗……”人们领了任务各自拿着工具三五成群的在说笑中步行出发去干活。
到了麦秋,都是人工割麦子,田地里,在镰刀噌噌的响声中,麦子晃晃身子倒下。人们争先恐后的割着麦子,在比着赛割麦子,害怕被别人落下。一片片的麦子随着们辛勤的汗水铺满了大地,人们脸上的黑灰被汗水洇出一道道的印记,衣服也被汗水浸透,虽然辛苦但大家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社员们有捆麦子的,也有担麦子的,到场地以后,就用颗粒机磕麦子,大家开始一条龙收麦子,这边有抱麦子的,有放颗粒机里的,这面有铲粒,整麦秸的,一刹那,尘土飞扬,响声震天。人们有时也用牲口碾轧麦子,不像现在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到地里面直接收麦子出粒而且还有拖拉机送到家里,耕种都是机械,再不用牵着牲灵耕种了。人们分粮食时,抓阄决定,抓阄一般在晚上进行,一扬出来,就很晚了,吃完饭后,来这里点名,小队会计就拿出一张纸,叠一个窄条,根据户家的多少,写上数字,再抓阄。上了年纪的老人,为解乏就拿出短烟袋或长烟袋,松开烟袋包,烟袋锅伸进去装满了烟丝,很熟练的用火柴或大火石点着了烟丝,一口一口抽起来,烟锅中的火花通红,随着他的吸气而闪亮,映亮了他那带着年轮和那沧桑的脸。烟从这个人嘴里鼻子出来,盘绕着,有时也会被烟呛的咳嗽几声。老人抽完了在鞋底上磕打几下,磕出烟灰,然后往裤腰带上一别就等着抓揪。听父亲说,一人能分一口袋麦子,一年的口粮,口袋是用织的布缝制的,一米多高,直径大约四十公分宽细长,这样放在肩上好扛着方便,队里根据自己队里的情况计算分配。按人头,也按公分,人七劳三,就是按人头拿七分是必须分的,分完以后就按各家的公分分,占三分,都以做粮食的价格算,一个公分大约三毛钱。抓完阄就等着叫号领粮食。如果丰收了,人们就多分点,如果涝了或旱了没收入,就吃救济粮,一天按每人三两算起,去公社供应站领,给一个供应证。人们不够吃的就挖野菜吃。当时买粮食需要粮票的,买布需要布票,粮票是每个人几斤,布票每人是七尺,人们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用。到秋后再分点玉米高粱,黑豆等,孩子多劳力少的人家不够吃,虽然分的不多,能解决温饱也就知足了。

到了过年时为了带动经济增添乐趣,就赶庙会赶年会,春节前后唱大戏,还有大约一月一次的露天电影,在各个村轮流放映,人们跑着三五成群的走十多里路也去看。《小兵张嘎》,《地道战》等很感人,振奋人心,大家都很爱看。慢慢的收音机(洋戏匣子)代替了小喇叭,记的我姥姥是每天吃了晚饭就坐在收音机一边,看着到点就准时收听,一天也不落下,很入迷,还把里面说的事情讲给我听。当时结婚的彩礼就买:“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录音机。
慢慢的改革的春风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听着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人们干劲十足。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样,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后来责任承包到户单干开始,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生活越来越富裕。全国人民走进《春天的故事》,村里通上了电,代替了有煤油灯蜡烛,集市越来越繁荣,新鲜商品陆续上市。后面随着录音机磁带的流行,大街小巷音乐随着节奏响起,流行歌更是久唱不衰,像《万里长城用不倒》、《上海滩》等,人们的生活节奏紧跟时代步伐前进。以后较富裕的农户买了黑白电视机,因为村里没有几家能买得起的,到了晚上,买到电视机的人家里被来借看电视的人挤的风雨不透,主人没办法,就从内屋搬到客厅,又搬到屋外院里(天井里)。当时正放映《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和《霍元甲》等电视剧,几乎火爆全国。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又逐渐走进每一个家庭。那时候彩电,录音机是年轻人结婚的必需品。人们的生活慢慢好起来的,盖四间的,五间的宽敞的大屋,也安装上玻璃窗户,明亮了许多,有会木工活的手艺人,家庭富裕的就请去做新厨子家具等,人们也开始做点小买卖。记得父亲和院中的一位叔叔去济南卖东西,叔叔的丈人家是济南的,去了以后好有个照应,他们卖的是小米,自己去集市买谷,脱成小米,装两个粗麻袋,一边一个,放大众骑车子上,足有四百斤,父亲两手攥车把直晃,用全身的力气,推起车子小跑几步,再急忙骑上车子,奔向济南,济南的价格比我们当地的价高点,以后父亲又买过几趟盖垫,无棣离济南300多里,而且载着重载,父亲回家时,还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以后村里就有了万元户,人们就从外地运石头作地基,上面用土盖起来。以后用开始盖砖瓦到顶的砖屋,人们家家户户都有牲口,牛马骡子是耕地的好帮手,到了农闲时特别是我们放暑假的时候,地里没有什么活了,牛羊骡马,还有驴等就去空场上放牧,待到太阳快落山时就赶牛回家,你听牛叫,马鸣驴唱就像一支曲子,排了长长的一路。有的骑在牛背上马背上,有的赶着车,你踩着我的脚印我踩着你的脚印,有时下完雨还泥泞的道路,就在这坑坑洼洼的脚印中平整了,在平整中迎来泥泞,在泥泞中踩平整,一路向前。
九十年代,在当时分地时,人们抓阄抓着好地别提多高兴了,谁要是抓着盐碱地,就哭,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不长庄稼,吃不上饭的。于是孬地就多分,多好几倍,后来引黄河水入境,人们浇上以后奇迹出现了,庄稼长出非常好,特别是棉花,抗盐碱,长势喜人。分地多的收入特别大,分好地又后悔了。一开始搭伙买机器浇地,富了以后都各自买拖拉机翻地,浇地,用机器盖塑料膜,种棉花,长得就更好了,还抗旱,出苗率好,人们收入增加了好几倍。牲口一开始也是合伙喂养,耕地,现在自己养牲口,有的养好几头增加收入。摩托车开始进了家门,比马车快多了,挖掘机代替人工挖河,减轻人们的负担。随着挖掘机不断增多,清理沟渠,离村远的洼地,碱地都被人们开垦起来,没有荒地了,也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政府号召人们,麦棉套种,增加收入,还有晚棉花品种,还鼓励人们搞副业打芦苇连子,养猪养羊等等。自来水的引进更是解决重大的吃水问题,扩建了好几个大大水库,在家里一拧水龙头就流水,再不用在沟边挖土井,但心去晚了喝不上水,不用去离家远的机井去推水,洗衣做饭都方便,电网的覆盖,变压器的增加,不仅能照明还能做饭,不用担心下雨没有柴火烧而饿肚子。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汽车,手机也随着进了家门。
自中央号召农村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一带一路实现中国梦。县政府让每个村里过道(胡同)铺上砖路整理好下水道,网状油漆路宽敞干净,通上了公交车,孩子们上学有专门校车接送,从砖屋到楼房,不像以前土房子土桌子,中午放学吃点凉干粮,虾酱或咸萝卜条那里像现在,住楼房,有风扇空调,有食堂,吃的食物是营养搭配,我们那个时候上初中自己带面住亲戚家或朋友家里。
依稀记得几年前,很少能在乡村的道路上看到清洁工人,只在城市里的街道上才有他们的身影。现在,农村道路上不仅配备了清洁工人,就连以前道路上的那些猪圈,柴垛,草垛,都清理干净,重新规划了,街道上变得整齐干净,小胡同里也铺上混凝土,过道里再也不用踩着泥泞出门了。村子里建起了健身广场,健身器材齐全,四周有公路环绕,道路两边也种上绿植,散发出新农村的魅力。那些困难户,无保户都能得到政府的补贴,有危房的人及时申报就能得到保温材料的墙外补助,其他人更有墙绘绘画补贴,老人甚至还有天然气补助等等。政府的惠民政策,温暖着民心,农村的路越修越宽越来越长,电路网线更是呈网状链接,高速公路早已穿行,铁路也要在我县马上竣工。我们无棣就像一个大花园,中国就像一个更大的花园,人们在花园里劳做,幸福的生活。手机是人们早已离不开的信息工具,一部手机就可以走天下,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付款方式更是快捷方便。近年来,我国的卫星发射,载人飞船,大坝修建,南水北调等工程发展迅速,还有很多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也给国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福音,这表明了我国科技发展之快之强。现在供销社正在回归到人们的生活,正在蔓延全国,供销社能保证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供应,公平公正,价格公道,保证抗震救灾物资储备,方便全国统一调配,更方便快捷,还能保证偏远山区供给,让每一位国民享受到物资所需,享受到中国的公平政策。那些农副产品,手工制品等同样可以通过供销社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中间没有供货商的差价,让农民多卖钱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国家是讲仁义礼智信的国家,是爱民如子的国家,我们的党在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带领人民走进新时代,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盛繁荣。中央领导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位,挑大梁进一步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国要推进黄河流域保护政策,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建一代一路,让它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要深化城乡融和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担负起新时代文职使命,以国际孔子文化节交流互鉴,弘扬“沂蒙精神”。我相信,在多方面政策的指引下,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
2024.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