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1997年1月1日孟国泰先生推出并实施“从个体出发新教育”(2006年推出“三标课堂”)的27年来,《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中国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部课程中心网站》《中国文化报》《德育报》《新教育》《都市头条》等50余家新闻媒体均对其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进行过诸多宣传和报道,今选部分,以飨读友。
《新华网》报道(2015)
潍坊外国语学校构建并实施了“WW教育体系”和“三标课堂”(孟国泰创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了一批批勤于阅读、善于思考、精于表达、敢于创新的优秀学生群体。如小学三年级在一学期内课外阅读达七十余本的郭俊宇、孙畅骏;初一就自主开设课程的左一冉、刘晓婷、李世超等;初二就正式出版文学作品《睿敏文集》的崔张瑞敏;获得宋庆龄奖学金的仝鑫、韩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王煜伟;国学达人竞赛潍坊市第一、二名的刘润平、丛林同学,等等。
新华社客户端(2016)
三标课堂,以“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为基本流程,以“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为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从最后一名抓起,向第一名看齐,一个不落,一分不差,因材施教,培优扶弱,确保大面积、大幅度、高效率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谓大道至简,以简驭繁。其背后所蕴含的是“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理念”。三标课堂的创始人孟国泰先生说:“新教育是心教育。”走进三标课堂,你会感觉到,它是觉察内心、唤醒内心、回归本心的课堂,是一种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做、创新的事情快乐做的课堂,是一种身在、心在、灵在的课堂。透过课堂上的掌声、笑声、欢呼声,你会体悟到师生生命大灵动、智慧大碰撞、人生大幸福的至高境界。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杂志》(2018)
三标课堂(孟国泰创立)让学生成为主角。潍外始终聚焦课堂,既巩固模式、强调标准,又鼓励创新探索、百花齐放,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三标课堂改变学习方式。三标课堂包括三个方面,即三个目标: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三项标准:“说”和“做”最大化,学生成为主角;师生充满精气神,学习成为快乐;比学赶帮超,高效成为结果;三个标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推行三标课堂根本上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到学的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进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个性教学法”让潍外课堂更精彩。随着“根基课程”的构建和“三标课堂”的推进,潍外课堂更加生动鲜活,学生因此更加百花齐放。潍外教师在专家引领下边走边悟,边教边学,经由自己的亲身体验尝到了课改甜头,升华了教学境界;部分优秀教师更进一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个性教学法”,潍外课堂呈现可喜局面。
《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2018)
(20余年来)孟国泰带着自己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理念和“三标课堂”,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从城市到山村,不挑地区与学校,不挑师资与生源,在不同的“教育土壤”(如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济南胜利教育集团、南阳19中、河南远志教育集团、蒙自市新安中学、义乌外国语学校……)里播种,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
“三标课堂”(孟国泰创立)要求教师必须“三变”“四绝不”“七做到”。“三变”即讲堂变学堂,教材变学材,教师变导师。“四绝不”即一个好教师绝不用自己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激励、呵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与灵性火花;一个好教师绝不用书本上的思想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极力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一个好教师绝不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获职知识、运用知识;一个好教师绝不代替学生思考、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判断,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七做到”即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现学生、疏导学生、赏识学生、调动学生、发展学生。
《中国教育报》(2017)
“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孟国泰语)这个口号每天都会在东昌中学的各个班级响起。学校正在逐渐形成兵教兵、兵帮兵、兵促兵、兵督兵、兵强兵的良好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体与群体的互动,进而达成个性化教育、个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变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转化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中国教师报》(同年先后两次报道,两个整版,2017)
4月19日
“三标课堂”不仅改善了教学流程,改进了教学关系,而且重塑了课堂教学价值观。“三标课堂”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真正的教学是多学少教,真正的教育是多育少教,真正的管理是多理少管……
4月26日
在远志,无论是争论得不可开交的课堂,还是宁静自主学习的课堂,你都很难找到教师的身影,教师已经成为“站在学生身后的那个人”。学校和教师都习惯于让渡更多的权利和机会给学生,学生不仅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也开始做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相关工作的管理和评价……
《中国文化报》(2003)
孟国泰先生以不断进行教育创新而著称,被誉为“教育创新英雄”。由他推出的一系列教育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如导育、创育、情育、和育、创商、和商、万物教育、人字型教育模式,导学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等等,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中国德育第一报《德育报》(两个整版报道,2018)
孟国泰不仅是教育思想家,还是教育实践家,尤其是他的教育诗写得很有陶行知先生的味道,从这一点看,堪称“第二个陶行知”……

“喜报:热烈庆贺南阳市十九中2016年中招实现历史性突破!上一中预估线60人!与往年同比增长500%!增长率居全市第一!上一、二、五、八中预估线300人!感谢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感谢坚持新课改,感谢‘三标课堂’!”近日,这样一条微信刷爆了众多南阳学生家长的朋友圈。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南阳市十九中“三标课堂”第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一年前,伴随着课改的步步深入,十九中“三标课堂”就已成了南阳教育界的聚光点……7月7日,带着对“三标课堂”的好奇,记者来到南阳市十九中,揭开南阳市十九中“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神秘面纱……
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教育》(2022)
我们组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系统学习当代新教育理念的三大体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理念”、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理念”。我们通过融合当代三大“新教育”体系,统一构建乡本大教研体系的思想观念……通过系统分析国内一些名校的教学模式和名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如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教学法,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等,我们结合本乡实际,创设了“三步十环节"教学法,简称“三步教学法”……
都市头条•教育新视界(2022)
2021年3月,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宣威六中麒麟分校(帅亚高级中学)成立。成立当初,学校就把孟国泰先生提出的“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让不同的人共建同一个和谐社会”确定为了“办学宗旨”,并用鎏金大字安放在主教学楼的侧墙上。这一宗旨,不仅完美诠释了主席的系列重要指示“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还与新课标、新中考、新高考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彰显了学校办学理念的前瞻性。为了时刻提醒孩子们不忘“健体”,不忘“快乐”,学校还把孟先生倡导的“让健体成为智慧人生的第一责任”“让快乐成为智慧人生的第一习惯”同样用鎏金大字安放在了主教学楼正面的两块连接墙上。为了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孟先生策划了“中西合璧名人塑像走廊”;为了让每一栋楼都会说话,他还命名了楼名,如主教学楼叫做“慧通楼”;实验楼叫作“求实楼”;食堂叫做“乐膳楼”;女生宿舍叫做“毓秀楼”;男生宿舍叫做“浩然楼”,等等……
都市头条•教育新视界(2022)
自2022年8月26日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云南省新高考十大试点学校、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宣威六中高一年级372班和373班的一个月后,两个班在9月份的月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学校的课堂改革增添了荣光。据统计,在8个平行班的月考中,373班平均分由入学时的倒数第一,提高到了月考的正数第二,提高了六个名次!372班平均分由入学时的倒数第二,提高到了月考的正数第五,提高了两个名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个班的任课教师中,有五位教师都是大学刚毕业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的,但他们勤学好问、攻坚克难、敢吃螃蟹、敢攀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喜人成绩,呈现出了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都市头条•教育新视界(2023)
为让每一个人都精彩,2023年11月,“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位于祖国边陲的勐腊一中高二334班,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打通了精神高地的“任督二脉”,把“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课堂理念和“高分是高快做人的副产品”的质量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在2024年1月迎来的全省期末金太阳联考中,334班总分平均分比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时提高17分,大部分科目平均分也均有提高,学生联考名次在前100名的有10位,其中在前10的有2位。这是334班在目前参与过的联考考试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如今,一年时间即将过去,在2024年8月29日的一次颇具难度的数学测评中,全班竟然有6人获得了满分!这对历史类考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都市头条•教育新视界(2024)
为贯彻落实“六个每一个”,让每一个人都精彩,2024年1月10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第八代)走进云南名校保山市龙陵一中,在高三理科重点班(清北冲刺班),同学们通过40分钟的独立写作(作文题目是2023年全国四省高考统测作文题:《这里是中国》)。通过2分30秒两次对子互批互评和小组遴选推送、10分钟全班优秀作文评价的流程,最后选出“高快作文之星”:伍晗怡、杨媛。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把“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彰显到了一个高水平,平时语文老师要用数小时才能完成的批改、讲评、优秀作文赏析、个别辅导等任务,同学们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龙陵县教育局李加飞局长、龙陵一中柏占亮校长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都市头条•教育新视界(2024)
为贯彻落实“六个每一个”,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2024年2月5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第三次走进位于祖国边陲的腾冲民族中学。高三4个班的孩子们聆听了孟国泰先生前后4个小时的报告:《从个体出发的新高考和新备考》。在报告中,高三2班学生董怡娟以“函数”为例向全体学生分享了“五点四题”,高三4班学生李蔓声情并茂地朗读了龙陵一中学生伍晗怡的高快作文:《这里是滚烫的中国》,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离开腾冲前,孟先生还到高三1班与孩子们沟通“高快作文的写作方略”。腾冲民中副校长林本助全程主持了报告会和沟通会,他说:“孟国泰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认知一变,就是重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同学们一定要对报告进行深度学习,做好今天的高快作文!”……
整理:青力
责编: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