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寻梦》读后感
刘于云
一
一口气读完《金陵寻梦》,如饮一碗家乡的酒娘——醉了。尽管我不胜洒力,但《金陵寻梦》那股沁人心脾的醇香,令我实在招架不住——诱惑,竟沉溺于字里行间,一时不能醒悟。
南京是个名城。小时候,常听父亲唠叨“南京北京当不了门槛京”。我不懂其意,追问什么意思。不识字的父亲怎能解说得清楚呢?只是说,这是老古话,都这么说的。想来大概的意思也就是“在家时时好,出门处处难”吧。但我钟情于南京。南京这座城市在我幼小的心里住下了。遗憾的是几十年来未有涉足,空有一腔欲睹芳容的梦幻与热情。
及至读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等的古诗句和文瑞老师的《秦淮河上寻桨声》,那种渴望更是强烈。
秦淮河究竟是怎样的妩媚,令多少古今文人骚客大动文墨?
南京,秦淮河,在我的梦中。
二
《金陵寻梦》,梦由赵老师而生。年幼时的老师最能记住,大概是对老师的敬重和新鲜感吧。我想,每个上过学的人都是这样。尤其是在哪特殊年代遇上特别的老师,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好,在无瑕的童真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叫人永生难忘。文瑞老师对赵老师孜孜不忘的怀想不正是这样吗?
南京,令人神往,至少我是。《金陵寻梦》就像一部风情记录片,跟着清新的文字我游览了烟雾氤氲的玄武湖,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领略了鸡鸣寺的雄阔磅礴,知晓了它与中国佛教的源缘……南京的风景,在文瑞老师的笔下厚重而灵动;南京的故事,在文瑞老师的述说中婉转而动听。
南京,在文瑞老师的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秦淮河上寻桨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爱上一座城犹如恋上一个人,总是想不够,看不够,要不,怎会有4个年龄总和近300岁的人“熬”游南京?
故地重游,最心念的还是秦淮河。
文瑞老师对秦淮河的挚爱不亚于初恋情人,要不怎会冒着刺骨的寒冷去河上寻浆声呢?“汨汨的桨声”里怎会有如此曼妙的歌声?如此绝艳的“倚窗少女”和引颈探美的才子公子?……
文瑞老师当年来南京,在秦淮河上寻得了轰动文坛的“桨声”,这次故地重游,老师又文思泉涌,洒脱脱生出了巜金陵寻梦》之大作。
梦,有源;寻,未果。梦,老师是刻意要寻的,是暂时没有着落,还是老师期待来日实现之梦呢?
南京,真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