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红》
——在经典与创新之间的迷失
文//董明阳
在当今社会,音乐与体育一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创新遭遇经典,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近日,一首名为《新东方红》的歌曲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新东方红》由佟学作词、孟猛作曲,云朵(谢春芳)演唱,这首歌试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的音乐形式诠释经典。然而,正是这种尝试,却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经典与创新、尊重与篡改的讨论。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东方红》这首经典歌曲。它源于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经过多人多次参与反复修改,最终成为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经典之作。歌曲情感真挚,旋律朗朗上口,不仅在中国广泛传唱,甚至伴随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入太空,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承载的是亿万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崇敬,是人民心中的圣歌。
相比之下,《新东方红》在歌词、音乐和歌名上都与《东方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并未带来正面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对历史和人民的尊重问题的讨论。歌词中大量模仿和抄袭《东方红》的表述,如“新东方红,太阳升”等,不仅缺乏创新,反而让人感觉生硬、牵强附会。音乐旋律上,也大量借鉴了《东方红》的风格,使得整首歌曲缺乏独特性和感染力。更令人担忧的是,歌曲名《新东方红》本身,就有一种试图篡改或仿造经典的嫌疑,这无疑是对历史和人民情感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经典和历史的践踏与蹂躏。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创新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篡改或歪曲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了某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对于这样的经典,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尊重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新东方红》的尝试,或许是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的方式传达某种精神或情感。然而,它未能成功地在经典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反而引发了对历史和人民情感的质疑和争议。这提醒了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听众或观众,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但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对那些试图篡改或歪曲经典的行为保持警惕和批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推动艺术的真正创新和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东方红》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感的载体。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经典之作,传承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光发热。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那些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的出现和发展,而不是对糟粕的姑息与纵容。《新东方红》是对《东方红》不恰当的改编,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原作精神内涵缺乏应有的理解,是一种践踏红色经典的行为,这有悖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行为应受到批评与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