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外一首)
作者:雪丰谷
宽恕了霉变的米粒以后
我已宽恕了围着米粒打转
缩手缩脚的臭汗。我已宽恕了
打铁的铁锤,尽管它
不再打铁,锈迹成了谋生的困境
僵硬的肌肉,沦为人间贡品
我已宽恕了不停滚动的轮盘上
拖泥带水的思路
比芦苇还空虚的背影
宽恕了笼中鸟、钩中鱼
反咬一口的蛇……
宽恕了所有突然觉醒的病毒
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事物
顺带着,我也宽恕了一下自己
【枝头】
花苞打开了飘香的天窗
萤火虫点亮了一盏灯
知了为绿荫,换上新锁
归隐的蝴蝶,关门念经
一只布谷登高远眺
一弯新月金钩倒挂
如来手里的一根挠痒棍
一行白鹭,召唤我们飞奔
这首诗《宽恕》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包括物质上的霉变、环境中的不适、工具的废弃、思维的局限以及生物界的冲突等,都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诗人用“宽恕”这个词作为全诗的核心,不仅宽恕外界的事物,最后也宽恕了自己,这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即通过宽恕达到内心的平和与释然。
《枝头》这首诗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自然场景。从花苞的开放到萤火虫的光亮,再到知了的新锁、蝴蝶的归隐、布谷的远望、新月的倒挂,以及如来手中的挠痒棍和白鹭的召唤,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愿望。
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宽恕》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苦难的理解与包容,《枝头》则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两首诗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对生活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