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浅谈立冬
林占东
农历2024年的年首和岁尾都没有出现过“立春”这一节气,所以这一年被称为“无春年”,俗称“寡妇年”,所以这一年的“立冬”节气来得相对晚一些。立冬是一年四季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四时八节”之一,所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节点。
进入立冬节气这天,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继续减少,气温开始下降。我国北方地区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南下,气温下降尤为明显,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雪花飘舞、大雪纷飞,江河结冰,大地封冻的现象,农作物进入了越冬时期;而在广大的南方地区,虽然寒意渐浓,但常常仍以阴雨连绵或晴朗温暖为主,江淮地区“三秋”工作(秋收、秋管、秋种)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移栽油菜,而华南地区则正在播种冬小麦。此时虽然气温下降、降水较少,热带气旋活动也已减弱,但依然有可能生成台风天气,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渔业、水路交通等造成影响。
立冬交节以后,气温降低,雨水减少,朔风强劲,天气寒冷,是季节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古人为立冬起了许多别名和雅称:
(1)称为“寒衣节”“进衣节”,是因为到了立冬时节,天气渐冷、北风始寒,人们需要穿上厚重的衣物以抵御寒冷,并开始准备过冬衣物。(2)称为“十月朔”,是因为古代农历十月的第一天,也是立冬的日期,后来历法不断调整和校对,立冬之日在农历十月初一前后,但“十月朔”的称呼却被流传下来。(3)称为“丰收节”,是因为立冬时节许多农作物已经收获,人们会在这一天庆祝丰收。(4)称为“清冬”,是因为立冬以后,北方地区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有“清冬”之称。(5) 称为“玄冬”,古代以四方对应四季:东方为青色,代表着生命的勃发和春天的到来,与木属性相关。南方为赤色,象征着热情和夏天的炎热,与火属性相关。西方为白色,代表着纯净和秋天的收割,与金属性相关。北方为黑色,象征着寒冷和冬天的静止,与水属性相关。所以北方处于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6)称为“穷冬”,是因为“穷”,尽也 。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称。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立冬这个节气的天气变化和气候特点,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对冬季生活的应对。
雅称“孟冬”,是因为古人用孟、仲、季分别对应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十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所以叫“孟冬”,包括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雅称“冬节”,是因为立冬是“四时八节”之一,古人会在立冬这天进行祭祖、饮宴等庆祝活动;雅称“初冬”“交冬”,是因为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但初冬之时,气温虽然下降,但天气还不太冷,人们还能感受到些许秋意,所以雅称“初冬”;雅称“交冬”,是因为霜降、立冬是秋季、冬季的过渡节气,意为秋冬之交;雅称“小阳春”,是因为民间有“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之说,即虽然立冬已至,但气候尚暖,仿佛春天的到来。这些雅称不仅表达了古人对立冬节气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还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文化传承的尊重。
立冬交节,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因饺子状似元宝,所以寓意财源滚滚,象征团圆和幸福;南方地区有吃汤圆的习俗,因汤圆象征圆满,所以寓意着团圆和美满。无论是北方的饺子还是南方的汤圆,都有驱寒保暖、增强体质的功用。
立冬交节,古代人们举行祭祀活动和宴饮,一为缅怀祖先,祈求家族平安和繁荣。一为庆祝丰收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
立冬交节,注重养生。中医认为冬季是养生的最好时机,因为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受寒邪侵袭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立冬之后,人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暖;另外立冬以后也是人们进补身体的大好时机,古代民谚有“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
立冬的气候特点、农事活动、风俗习惯与文人文化也结下了深厚渊源。宋代文人陆文圭《立冬》“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诗意是天气干旱已经很久了,什么时候才会下雨呢?深秋时节,天气渐冷,进入了冬季 。菊花带着露水,独自芬芳;枫叶已经染红,却随风飘落;边关的战士,在寒风中吹响号角;村里的歌声,仿佛预示着晚春的来临;我在篱笆门前,日日高卧,衰老懒惰,惭愧自己没有建立功劳。这首诗通过对立冬时节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华年逝去、老而无为的无奈痛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和无奈心情。
宋代诗人陆游《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暮年自适何妨退,短景无营亦自长。况有小儿同此趣,一窗相对弄朱黄。”诗意是我一生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句,但我最爱的还是“绝爱初冬万瓦霜”——初冬时节屋顶瓦片上覆盖的秋霜这句。经霜的枫叶已经染红却又凋零,似心中滴血,却又是最好看的时候。梅花虽然还未开放,但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清香。年龄大了自己舒适就好,离开尘世纷扰又有何妨?在自家的小院里自由自在地欣赏外面的风景,更何况还有孩子们的陪伴,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在窗下信手涂鸦,自得其乐不是很好吗。
立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其不仅是一个重要时令的标志,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风俗习惯。立冬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气候逐渐寒冷,万物开始进入休眠期,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立冬时节的祭祖宴饮,不仅告诉人们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表达了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以及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这种敬畏自然和怀念祖先,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立冬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我国2022年举办了冬季奥运会,一些城市举办“立冬养生文化节”活动,一些单位冬季也开展了一些文体活动等,旨在通过体育赛事、健康讲座、养生展示、健身活动等形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冬季养生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弘扬中国的养生文化。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已不再是停止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作为“四个自信”之一的“文化自信”,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11.05
作者简介:林占东,内蒙赤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文学历史哲学及国学经典稍有偏爱,不时写一点文字,来抒发内心感受。先后在《文苑》《田园》《山河》等纸质报刊和《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锡伯河文学》《凤凰城文学》《作家》《红豆原创文学》《世界文学传媒》等公众号平台以及深圳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上发表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