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屋 老人 老柿树
文/季诵华
我家原先有一棵老柿子树,约二、三层楼房高,树干粗要两个人合抱,我幼年对它的印象特别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好像刮起了一股“共产风”,就将那棵历经风霜的老柿树给刮倒了。至今想来,还是有点惋惜。
大概是我公公的公公手里,遗有三间老茅草屋和两间厢房。位置就在我们小镇的一处叫“朝东岸”的地方,屋子的西边,是一条叫“泗圩港”的河道,北通一条叫“套河”的大河,南通一条叫做“市河”的河道。在老屋与泗圩港之间的河边,种有桃、李等杂色果树。对岸是一所叫“法水庵”的庙堂。老屋门前是一片场地,估计不下百把平方米。这棵老柿树就在场地中央。这老柿树是树大根深,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树干上不知哪个年代被人钉了钉子,好像用来挂什么东西的。可这老柿树一点也不觉得疼,一声不吭,依然挺拔地站着,挥舞那粗壮的树干“手臂”,将树叶奏出“哗哗”的乐曲声。并神奇地孕育出众多的子孙,挂在树枝上,好像一个个壮实的脸庞,又好像一盏盏靓丽的灯笼。听我父亲讲,日本军队侵占时候,还将它当作拴马桩,将战马拴在上面,惹得老柿树不时发出“哼哼”“不满”的声响。
这老茅草屋是我那单身的老伯父住在里边的。老伯父成天爱喝上几碗当地土特产的“后塍黄酒”,而且不用什么下酒菜,只是几根萝卜干而已,便能喝上斤把黄酒,有时还喝得“神之糊之”。他没有娶妻,也不太会料理自己。因此,父亲特意请了一个叫“章家大娘”的老太太,算是“佣人”(如今称保姆),帮伯父洗洗衣服什么的,顺便管理管理“前场后院”,当然也包括那棵老柿树。两位老人即使在空旷的河边,因为有了那棵通人性的老柿树,倒也不觉寂寞。春天,在和熙的阳光照抚下,老人、老屋、老柿树都显得生机勃勃,精神焕发。夏季,凉风习习,老人在老柿树下喝茶、乘凉、晚餐,老屋门前显得那样幽雅,悠闲,宁静。秋季,老人和老柿树,沐浴在秋色的夕阳中,与金色的老茅草屋,构成一幅丰收的图画。冬季,在银色的世界中,老人在老屋里,饮着滚烫的生姜黄酒,望着在寒风中依然挺立的老柿树,真正感觉到“大雪压柿树,柿树挺且直”的小镇百姓精神。人过春夏秋冬,树傲风霜雨雪。老人在老茅草屋中,和老柿树一同闻着河对岸庙宇中飘来的香火味道,耳听着那晨钟暮鼓,眼望着庙宇中进进出出的善男信女,心中企盼着河对岸庙宇中神佛带来的好运。
年复一年,老人除了从老柿树上用长竹竿钩下大大的柿子外,依然只是萝卜干下黄酒。寒去春来,平地一声春雷,老柿树的树枝上萌出了嫩绿的新芽,老人脸上扬起了青春般的笑容。
一天早晨,老人刚起床,走出那老茅草屋,习惯地去看看老柿树,却惊奇地发现,一队穿着灰色军服的部队,露宿在老柿树下,却没有闯进老茅草屋内。老柿树似乎也有灵性,张开枝叶,庇护着他们。咋暖还寒,老人心疼,让灰军服们进老茅草屋喝口生姜煮黄酒,灰军服们笑着谢绝。反而帮老人扫地,挑水。为老柿树整枝掸灰尘,为老茅草屋整理屋顶的柴草。老人站在老柿树前,对着河对岸的庙宇,双手合十,感谢菩萨送来这些好人,带来好运。不久,老人含笑而逝,而老茅草屋依然存在,老柿树仍然挺立。
突然,平地刮起一股风来。一位穿着中山装,有着一付慈善面容的人来和父亲讲,那朝东岸上要发展贸易,弘扬文化,需要腾出地方。那老茅草屋太破旧,那老柿树太碍事,为了小镇这个大家的繁荣,牺牲一点个人小家的利益,要拆除老茅草屋,伐去老柿树。父亲听了中山装的话,觉得没啥好讲了,为了大家,牺牲点小家利益,是值得的。于是,顷刻间,老茅草屋夷为平地,老柿树也缓缓地躺到了地上,反正老人早已作古,整个朝东岸上,成了一片平地。
不久,在老人住了多年的老茅草屋,和相伴老人和老茅草屋多年的老柿树的那片冷清的土地上,居然有了人声鼎沸的各色菜摊热闹的场面,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只不过那老柿树连同老茅草屋和老人从此无影无踪。
作者简介:
季诵华,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成员、张家港沙上文化研究会会员、张家港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银潮文学社社员,后塍街道“塍说”宣讲团成员、金港街道党史学习宣讲团成员。曾任后塍镇文艺创作组组长,张家港日报、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苏州交通安全报通讯员、张家港文学协会会员、《后塍镇志》主编以及保税区各《村志》审阅。业余爱好写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作品较杂,有小说、散文、诗歌、寓言、小戏、曲艺、言论、党课宣讲、新闻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品散见于《苏州日报》《苏州杂志》《江苏地方志》《姑苏晚报》《张家港日报》《江苏工人报》《江苏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经济日报》《新华日报》《苏州交通安全报》等报刊,《方志江苏》《方志苏州》《张家港史志》等有关网站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沙上文化”丛书、苏州和张家港政协“文史资料”“香山文化”等有关部门出版的书籍之中,偶有一篇在《群众》杂志,以及《中国纪监》杂志发表。作品曾获得一些奖励。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大赛为期一年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