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棉袄——杭小妞
文/徐芳
杭小妞出生在兰花芬芳的六月,奶奶找来算命先生,说她五行缺木,妈妈故取小名杭杭。《说文》曰:杭,方舟也。即为,方舟并济。妈妈取“杭”,寓意小妞人生路上能顺顺畅畅,如方舟一样帮助他人。杭小妞犹如小小的兰花,在家人的呵护下悠悠地长大了,用她幽幽的芬芳,带给家人无限的欢乐和温暖。
杭小妞生性活泼,无论冬天多冷,她都像六月的太阳一样火热。冬天,奶奶总会给她里三层外三层穿得厚厚的,她又活泼好动,一刻也不得安静。即便江南阴冷的冬雨天,她的小手也热乎乎。妈妈爱美,温度个位数,还穿着薄薄的裙子。每天早上,杭小妞看着穿得裙子的妈妈,就会很不满地发牢骚:“妈妈,你又穿裙子,为什么不给我穿裙子。”
妈妈总是一句:“妈妈是怕你冷啊,怕你冻着,外面多冷啊。
杭小妞噘着嘴:“你不冷吗?”
“妈妈冷啊,你摸摸妈妈的手,是不是冷的?”妈妈说着,把指尖放在杭小妞热热的小手上,让她感受下妈妈的冷,还又怕冰着她。
杭小妞一点也不怕冷,两只小手拉起妈妈冰冷的手,“妈妈我给你捂捂,我很热,不怕冷。“冬天的寒夜里,妈妈爬上床,怕冰凉的大腿碰到你,我们两个就分两床被子。“小暖炉”就会悄悄地溜到妈妈的被子里。
“你回到你的被子里,妈妈的被子冷。”
“妈妈,我不冷,来我给你捂捂。”你说着,小小的身体就贴上妈妈冰冰的腿,细小的胳膊抱着妈妈。此时,妈妈唯有自私,深深亲吻着你的头,享受着做妈妈的幸福。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以前就是听老人们这么说说,妈妈也没有任何感受。长大的你,让妈妈深深体会到了家有“小棉袄”的幸福。你是妈妈的小棉袄,是妈妈的小暖炉。妈妈享受着“小棉袄”火热的温暖,满满都是幸福。
妈妈也想捂捂你,每次妈妈把你搂着怀里时,你总会将挣脱妈妈的怀抱,“妈妈,我会自己捂捂自己的。”也许你是怕妈妈冷,也许是你长大了。此时,妈妈就像垂暮之年、儿女不再需要的老妈妈一样,有种淡淡地失落。于是妈妈就会想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姥姥。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养儿不知报娘恩。杭小妞的善良、懂事也经常提醒着爸爸妈妈对父母的关心。有次饭桌上,妈妈给你夹了块你爱吃的鸡翅,你眼睛尖尖地盯着鸡翅细看,“妈妈,上面有小葱,我不要吃葱。妈妈一边择下跟你指甲盖大小的葱片,一边叨叨:“看,养你容易吗。吃吧,没葱了。”你大口吃着鸡翅,理直气壮地说:“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养你们容易吗?”
是啊,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养爸爸妈妈也不容易。我就常想起远在北方的父母,不能回去,就常给父母打个电话。电话里,你会跟姥姥告状:姥姥,妈妈又骂我了。姥姥慈爱的说,以后妈妈骂你,你就打电话给姥姥说。你会问姥爷呢?表妹小麦子呢?舅舅舅妈呢?每次电话,你颠来倒去都是这句话,但是姥爷姥姥听着乐呵呵。
后来,你学古筝了,给姥姥的电话里,有多了一个内容,弹琴给姥姥听。每次弹好,姥姥都开心地夸赞你:“杭杭,你真棒。”你每天要练琴,完成老师布置的练琴任务:基本指法练习5遍,难点练习5遍,新曲片段练习5遍学习初期每天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你排斥,不喜欢。姥姥电话里的夸赞,成了练琴的动力。“最后一遍,我们打电话给姥姥听,好不好妈妈?"你还会自己鼓励自己:“谢可一,加油加油……”然后,开心快乐地开始练习。每次练琴结束前,都会打电话给姥姥,再弹奏一遍练习曲目。有次,上古筝课,老师纠正你弹琴的错误,教育你:“你要多练习,滑音没有到位,就没有人喜欢听了”。你仰起头,认真地说:“姥姥很喜欢听,我每天弹琴给姥姥。”姥姥的慈爱和鼓励给你了信心和对音乐的兴趣,你的可爱和乖巧弥补了妈妈远离姥姥的遗憾,给姥姥姥爷带去了些许欢乐和安慰。
杭小妞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出生三个月就送到了奶奶家,跟爷爷奶奶感情深厚。你上中班的时候,爷爷从老家到杭州来照顾你。陌生的环境,妈妈爸爸上班走了,爷爷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成了爷爷唯一可以交流的小伙伴。晚上,妈妈抱你上床睡觉,你说:“我不能总跟你睡的,星期六爷爷就要走了,我要去跟爷爷睡。”妈妈明白你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心里想的,你是害怕爷爷孤单,没有人跟他聊天,你要睡觉前跟爷爷说说话。
婆媳关系这个在爸爸眼里都棘手的问题,你总是可以很轻松地就化解了。由于生活习惯不同,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妈妈比较邋遢,奶奶比较爱干净,奶奶就会唠叨妈妈几句。你这个小小“老娘舅”,马上会出来调解:“奶奶,你不要说妈妈啦。”你有时候,还会跑到妈妈面前来通风报信,“妈妈,刚才奶奶骂你啦。”“奶奶骂我啥啊?”“我也不知道。”看到你可爱的样子,奶奶觉得不好意思,就会“偃旗息鼓”,停止唠叨。有次,妈妈的表妹到家里来做客,妈妈告诉你:“一会儿,妈妈的表妹来家里,你要说表姨好。”你点点头,然后就跑到奶奶面前,小大人一样地嘱咐奶奶:“一会儿,妈妈的妹妹要到我们家来,你不准发脾气哦。”奶奶被你逗笑了,像个孩子一样辩解:“我几时发脾气啦。”
因为你,妈妈也开始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们,尽量多一些关心,打个电话回家,陪他们多说说话,奶奶唠叨时不再顶嘴。你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是爷爷奶奶的小棉袄,是姥姥姥爷的小棉袄,你给家里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温暖。
家里有你这个小棉袄,真好!
作者简介:
徐芳,苏州大学文艺学硕士,浪迹江湖的码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