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太远,岁月尚存。白露河岸升起的炊烟,原野尽头里挥洒的汗水,己缱绻成生命的尘缘。轮回的季节风干了韶华,坐在时间的岸边,一针一线修补着月缺的遗憾。千帆过尽,思绪翻飞,把发黄的心思放回书柜,把尘封的愚昧无情粉碎。订阅微笑的期待,梳理着流年里的花开几许!念那年吻过的麦芽,恋那时踏过的秋雨,它是淮河岸边几度落叶,它是回不去的一方乡愁。
谨以此文献给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
谨以此文献给负重前行知青战友
谨以此文献给文中己故去的老人
——引子

知青的江湖轶事
作者: 司传林 朗诵: 老马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一段历史特有的词汇,也是一代人独有的记忆,更是一代人的生命经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篇章或许已被时间的尘埃轻轻覆盖,但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却是永远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知青名片已逐渐成为历史的回响。但他们的那段经历却依然闪耀着光芒。它是一代人青春的印记,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记忆是有选择性,让人刻骨铭心的是,是人生中可以左右你的灵魂走向的时刻,还有痛苦与辉煌的时刻。70年代未我也随着这时代大潮携着组织开具介绍信,来到往流知青点:大寺林场开始我的知青经历,二年多后一张红色入伍通知书让我结束了这段激情与热烈,迷茫与无奈的知青生活。
在小小的群体里也包罗着人间万象,欢乐与悲凉交织,天真与现实并存,人性与追求争宠,利益与荣光相悖。春天一起在田间播种希望;夏天,顶着烈日收割金黄;秋天,我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冬天,则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当然,知青岁月并非只有艰辛与汗水,也有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觉醒。每每再次回忆起,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怀念和感慨,更多的是对那段岁月的敬畏和感激。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在此期间,经历了不少让人唏嘘的趣文轶事与恶搞的笑话。记得场里生产队长姓丁,身材矮小的有些过,人们背地戏称他“丁矬子”,别看他个子小,说话声音可不小,说话语速也很快,两只眼睛却总滴溜溜转动,虽说身体单薄,但干活是一把好手,到现在人们一提起他口中的哨子还耿耿于怀,他的哨子一响 ,大家要么从睡梦中叫醒起床,要么在午饭后吹响让大家下地干活,人们常拿他身材开一些善意玩笑以泄催工之苦,他却常常以装傻充愣给以回之,也有女生时常笑着称他为“丁部长”(不长),他以不温不火眼光斜视你一下,用无可奈何的笑意回答你的行为,到现在人们常常提起此人还津津乐道。
有一个人我对他印象很深,他是林场主管会计,姓王名宣,年龄应不到五十岁,原是生产大队会计调到林场,到现在我自认为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的人,他低调,务实,办事干练利索,从不自吹自擂,与有些喋喋不休的人完全相反,他也讨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价值认同而夸夸其谈,也厌烦两杯酒下肚后就开始自吹自擂的人,从不向学生或家长去承诺许愿,(承诺许愿是指在招生招工给予优先考虑,)非常自知自明。他的举止语气透出了本人的修养、自尊、谦逊、等优秀品质。别人讲话他会静心去听,从不抢人话题,更不会随意去插话,为人处事既不苟且也不张扬。对那些明知自已没有这个权限与能力的人,又常常口若悬河夸下海口的行为,他所表现的态度是视而不见。
场里却实存在个别人常打着自已的身份去张扬四方,很享受学生家长宴席招待,在饭桌上也常常滔滔不绝而口沫四溅,表情与话语里极力的想体现自己权力存在,把子虚无有的事说的 天花乱坠,不管家长身份、文化如何,尽管他一字不识,他都以救世主为自居,气势处处凌驾与他人之上。为人处事上眼光浅短,贫贱变脸,势力露骨用在他身上也毫不夸张。时间长了大家对他为人习性也就习惯了,都认为这是一个人的眼界所造成的,大慨与人品没啥关系吧。急嘴急舌,先生夺人是他的特征,尤其是在场会上也控制不了自己,曾多次被场长当场给怼了回去,当然场长也曾多次私下委婉指出与提醒,因人性使然没任何作用。有时大家与王会计谈起此事,他从不发表任何看法与评说,嘿嘿一笑以作回应。林场当时常有学生家长来林场探望子女,场里都会以酒宴招待,而王会计基本都不参加酒席,更不去 附炎趋势,与其它人形成鲜明对比。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基层负责人大多没有文化,有点文化的基本是能夠看报写信的水平,林场的场长是属于后者,他以前一直在农村大队任职,常把处理农民之间鸡飞狗跳纠纷之事,用来处理知青场里的日常问题,这种粗暴行为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有些甚至还弄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那个年代,信息相对闭塞,物资条件受限,没有什么娱乐休闲文化生活,除劳动作息外,有些人通过书籍来拓宽视野,有的人用相互交流来打发时间,年轻人正值荷尔蒙爆棚时期,春心萌动在所难免,也有谈情说爱风花雪夜的,也有相互仰慕心照不宣,也常有人直接跑到女生寝室与之交流,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人性的正常行为,但有些男生在场合与时间上把握不合适宜,尤其是夏秋季节,女生穿的较休闲,有些女生为此找到场长反映,不知场长出于什么心理,更不理解他的思维方式,或许是想表现他的正直严历,在全体场会上对此事进行了严历指责和评论,当场并宣布几条硬性规定:男生夜晚不准到女生宿舍,白天找女生必须在距女生宿舍30米开外,先打招呼后喊其名,不能找借口在女生宿舍附近溜达等奇葩事项。当场让大家忍俊不禁,哄堂大笑,这样规定虽说过于刻板,为怕出事定下这样事项现在看来也无可厚非,但有点小题大作,完全可以用有利于当事人尊严的方法,去与当事人私下沟通。这样既能达到效果,也不会激化矛盾。现在看来,一位农村走出来的村官,想要他们把事情做的完美,也却实很难。
知青群体自1972年福建莆田教师李庆霖,为下放劳动儿子窘迫状况写信给毛主席后,中央高层开始调整知识青年政策、除在生活,供应得到补助和改善外,很多政策向知青倾斜,从而保护了知青合法权宜与地位。也同时让有些知青靠着政策保护,在社会上 趾高气昂,有的人更是肆无忌惮, 毫无顾忌。为此走上犯罪道路,固始小河桥青年队下放知青,处号“小烟头”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所以社会上人基本不招惹这个群体的人,非常典型事情就是那个年代,知青出行需要乘车时,有路过车辆,只要伸手示意停车(当时公路机动车基本都是货运车辆,)司机基本都能识别当时知青的特征,由于担心惹不起这个群体的人,没有司机拒载乘车。货车司机对路边拦车知青非常头痛,也只能服从。当时只要有知青场、知青点的地方,周围群众对这群人也礼让几分,林场成熟粮草与经济作物基本上没人敢去偷捡,农民家里牲畜饲料用的野草都不敢到场点地里去采割。这是当时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所至。
知青岁月,它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穿越时空的隧道,流淌在每一个经历过人的心中,这是一代人独有的记忆,一代人的芳华;那段日子,虽然艰苦却也充满了温情和欢笑,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让人无法忘怀,我写此篇的本意,是通过所经历过的一些人与事,来沉淀过往的岁月,通过几件趣事来表达和呈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当然几年间发生在身边事太多太多,如:林场庄台台主年事己高的老好人:杨允章,给人们带来欢笑的有情有意哑巴:余有用,胸无城府又色厉胆薄的:周麻子,还有常称条件较好女生为“闺女”的大众老“爸”:祝大别(伯)。这些都是雕刻在昨日心中的记忆,也是我们荒原日历上的田园回望,他既是激情年代的春露秋霜,也是岁月偷走的雪花温柔。
【作者简介】
司传林:生长于大豫之南,中共党员。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信阳市红色文化传播中心筹备办公室主任。信阳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常用手中一支瘦笔来解读自已,用墨香来安顿心灵。行走于寂静的陌上;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随情慢吟,文字依心。
【精英主播简介】
老马:出生于哈尔滨的老北京人,中文系毕业的机械工程师。喜歌舞旅游,好文学摄影,尤其酷爱朗诵艺术。用声音抒发情怀,传递正能量。
总社长:墨痕
执行总社长:江声
总编:墨痕
执行总编:禾乃
名誉总编:纤夫
现代诗主编:娇君
古诗词主编:牛天堂
特刊主编:禾乃 王小泥 刘生 孙丽丽
【今日诗选】主编:江声 靳继书
【风华光影诗画】社长兼主编:睿博
英文主编:李一凡
全球风华社长:刘生
副社长: 瞿碧山 余用伟
精英朗诵团团长:阮虹艳
艺木总监:诗涵兰馨
音频总监: 于江群
精英朗诵团执行团长: 相逢一笑 幽 兰
精英朗诵团副团长:淡墨青衫 雪峰 生命如一泓清水 凯 哥 苡子
宣传部部长:建国
总顾问:谷未黄 三色堇
文学总顾问:雪野 李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