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人生(连载一)
——文友、朋友、挚友、良师益友牟诚老师印象
文/ 吕松筠
人生宛如一次壮丽的航行,一次艰难的跋涉,几多幸运,几多辉煌,几多痛苦,几多艰难,但跋涉者的心却是宁静的,像高山的坚韧,大海的劲柔,原野的质朴,沙漠的沉寂,我的挚友、良师益友牟诚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跋涉者,虽然他已年过古稀,可他不但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反而越攀越高、越攀越稳健。他的履程,极其不平坦,有过艰辛劳瘁,也有过曲折风险。他的经历,充满太多的挑战,有过搏击进取,也曾面临过惨淡。他的爱好,十分的广泛,集书家作家诗人于一身,还有总编记者教师一大串。但他的胸中,始终燃烧着爱的火焰,他是那样脱俗超凡,多年的艰辛耕耘,蕴含着太多的激情奉献!他经历过上山下乡,他去过绿色军营,他有过记者生涯,他曾经为人师表,他为社会奉献余热。他青春无悔,他事业有成,他桃李芬芳,他夕阳洒满余晖。牟诚老师的确很不简单,很了不起!可在他成功的背后,却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坎坷、磨难。他是许多文友、书友们的偶像。他就是我的文友、朋友、挚友、良师益友。
一,青春无悔
我与牟诚老师认识的时间并不长,还不到两年,记得那是在2023年的4月份,我的忘年朋友关娴前辈介绍我们认识,她说:牟诚老师非常有才华,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他是长春日报社的高级编辑,曾任长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他们曾经一起办过影视图书周报,在一起工作过好多年,是很和谐的工作搭档,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可以协助你们把桑榆文学社办的更好。
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一位温文儒雅、风度翩翩、英俊潇洒、满面春风、和蔼可亲的老人很有礼貌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并彬彬有礼的和我打着招呼。当时,我的眼前一亮,心中暗喜,关老果然很有眼力,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立刻就感觉到,牟诚老师他不但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而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耕耘,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他和我们无疑是一路人。桑榆文学社如果能得到牟诚老师的支持,一定会是锦上添花。
初次见面,牟诚老师送给我六本书作为见面礼,其中《心路情思》《流光碎影》《落笔闻声》我已经通读两遍,其中有喜,有悲,有幸福、有痛苦,有曲折,有浪漫……总之,通过这三本书,能唤起作者对今生美好的回忆,我有幸成为这三本书的读者之一,通过反复阅读,我更加了解牟诚老师这位朋友了,同时,也对我的这位朋友更加刮目相看了。
在与牟诚老师接触的这段时间里,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他送给我的几本书中了解到,牟诚老师曾经有过一段知青生活的经历,还有过一段令人羡慕的军旅生涯。脱下军装后,经过个人的努力,考上了长春人民广播电台。从此,开启了他长达30年的编辑、记者生涯。
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二日,牟诚老师和他的同学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奔赴广阔天地。这一天在他的生命中画出了一个符号,留下了人生长河里刻骨铭心的一段。作为一个不满二十岁的中学生,他想得并不多。因为大环境是全国的知识青年都在积极行动,大家都在争先恐后,他当然也要坚定地走上这条路。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既来之,则安之。 到农村之后,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活儿。刚开始,什么都不会,时间长了,就完全不同了。
下乡的日子里,他和过泥,拖过坯,盖过房,挑过粪,扬过场,赶过车,送过粮,割过地,打过场,沤过麻,漏过粉,刨茬子,割垡子,打更看场,严冬里刨粪,雨后挑井水,推拉肩扛,所有的农村活计没有一样被落下。
知青是活跃在乡村田野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广阔天地就是知青们的练兵场,田野和村庄就是磨刀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出工就是他历练灵魂的过程,每天都在谱写着青春岁月的绿色生命之歌。
知青是文明的使者,所以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形象。时间是最好的检验,下乡是最好的锻炼。九台纪家公社是牟诚老师下乡的地方,离城市并不遥远,全程不足百公里,生命因为和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两年后,也就是1970年年底,在那个寒冷的冬季,牟诚老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那片土地,穿上军装,满怀理想和憧憬走向了军营。人虽然走了,但是,他却对那片土地有着说不尽的眷恋。因为那里有情同手足的十几位同学,有朴实的农民,那里的草木,村前的水塘,村北的十八条垅,还有他亲手和农民共同盖起来的集体户土坯房,都见证了他下乡生活的每一天及周围的一切。
在与牟诚老师的一次聊天中,聊到了他的绿色军旅生涯,他显得格外兴奋,在他看来,那七年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段闪闪发光的别样人生。那段经历就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课。一场军事与人生磨砺的大课,一堂综合素质提高的大课。
他满怀深情的说:辽南那块曾经渗透着我们青春汗水的炽热的土地,留下了我们恍如昨日的永恒回忆;盖州小城,记载了那一段充满芳华气息的岁月,写就了军地人生流光溢彩的生活画卷;大清河水,见证了军徽闪闪军旗飘扬军歌嘹亮的一幕幕劳动赞美的壮丽诗篇。
半个世纪的时光过去,再回首,那是一段刻骨铭心、值得回望的岁月。因为年青,所以无所畏惧;因为心中无畏,所以勇敢打拼,勇于征服生活中的一切。
军营生涯难忘。凡是有过军营生活经历的人都会这样感受。他说,我深深地感谢人民军队的培养。热爱部队,眷恋部队。我曾无数次梦中回到军营,追寻当年的踪影,脚踏那片土地,昔日情景重现。与部队的情感仍然像天地那样宽广深厚,像大海那样壮阔澎湃。
两年的知青生活和七年的军旅生涯诠释了牟诚老师洒满青春汗水的花样年华,九台纪家公社朝阳沟大队,辽宁省盖县39军115师,他在这两块土地上洒下了耕耘的汗水,奉献了闪光的青春,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同时也培育了同学之间、战友之间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生死相依的深厚情谊。
与牟诚老师而言,九台纪家公社朝阳沟大队,辽宁省盖县39军115师均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这两个地方将刻骨铭心,永生难忘。致敬!集体户!致敬!绿色军营!青春万岁!青春无悔!
作者简介:吕松军,笔名:吕松筠。1956年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与远方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南关区永春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长春市老干部网宣员,长春百姓学习之星,吉林省党员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日报特约通讯员,桑榆文学社社长,桑榆文学平台总编。
著有个人文集《松涛》《 回眸》,近年有140余万字的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之那人那事》《中国老年教育》《回眸又见花开》《吉林文学年选》《长春老年教育》《文存阅刊》《民情》《文风》《参花》《意文》《吉林名人》《绿池》《往事》《春风文艺》《长春文化》《艺点文化》《夕阳红》《左邻有爱》《榆树文笔》《榆树人》《榆树知青》《泥香》《九台文化》《黄龙府》《后小说时代》《老来乐》《老公安》《而立之年》《精彩读本》《长春最美养老人》《吉林日报》《东方老年报》《新文化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内蒙古日报》等杂志、报刊,连续七年在长春市群众诗歌散文微小说大赛中获个人奖、最佳组织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征文比赛并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