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雪英,笔名白雪。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人,大专学历。三明市诗词楹联学会、明溪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明溪诗词》《蚓虹文圃》《安溪楹联》《天湖山诗苑》等微刊及网络平台。第3期优秀学员、生活委员。
明溪县公益诗教班学员学诗心得(陈雪英)‖明溪县公益诗教班(第145期)
2024年11月6日晚,在县老年大学713教室举行第5期明溪县公益诗教班(零基础班)开班仪式,陈雪英作为第3期公益诗教班优秀学员代表作了题为《学习诗联的心得》,与第5期新学员进行了交流。该篇文章写得非常好、非常到位,对大家学习诗词楹联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现特将此文分享给大家。

学习诗联的心得
陈雪英
2024年11月6日
尊敬的吴校长、各位老师、诗友们:
大家晚上好!
在这硕果飘香的美好季节里,我们明溪公益诗教班迎来了第五期学员,我有幸代表老学员在此次开班仪式上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学习诗联的心得。首先感谢吴校长对我们诗教班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感谢王仕文、许建雄、吕仙珩三位老师对公益事业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并向新学员加入诗联队伍表示祝贺!
诗词和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楹联在民间流传广泛,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以及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学写古诗词和楹联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吟诵诗词,我们可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时代背景,读楹联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这一年来学习古诗词和楹联的几点感悟:
一、兴趣引我入诗班
人常说:“兴趣爱好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纯粹的快乐源泉,有的人喜欢在篮球场上奔跑,有的人喜欢陶醉在琴声里,有的人畅游在绘画的世界里……”而我的兴趣便是畅读优雅的书卷。特别是读诗词,唐诗是甘美的清泉,宋词是飘香的落花,楹联是淡淡的清茶。“轻轻掬一捧清泉,拾几瓣落花,沏一杯香茗,于是芳香四溢……”这情景不正是我们常有的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这优美的意境怎不让人心醉?再读二副对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它通过精炼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表达出一种超脱的意境和情感,吟诵着这些古典诗词,诗人的情感可引起我们共鸣,同时也可了解诗人的人生追求,悟出许多人生哲理。因此,便想拿起笔来,也来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可是心中光有一颗诗词的花籽,却不知从何下笔?人海茫茫,有缘人才能相遇,就在去年一次晚宴上,很幸运的遇上了王仕文、许建雄、吕仙珩三位老师便加了微信,而后报名参加公益诗教班学习。我想这就是诗联的魅力在冥冥之中把共同爱好的人汇集在一起。

二、课后多读储备知识
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我除了上课听许老师精彩讲座,课后自己还得充电,许老师每上完一节课都会收集很多素材给我们,我把它收藏起来做个知识储备库。许老师收集的素材对我们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有关于月亮,太阳的雅称,有关酒文化的雅称等,你听“月亮”可以称“望舒”“太阳”可称“扶光”等,有了这些素材,我们在写作时用词就丰富灵活多了。平常自己就是多读其他方面的诗集,积累词汇量。
1.读唐诗宋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是诗的国都,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唐诗宋词题材广泛,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是最经典的读本。“熟能生巧”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积累。
2.读诗刊
多读现代诗刊,主要是与时俱进。现在的诗刊往往反映当代社会的变革和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3.读专家的点评
我们学员的作品,许老师经常请曾齐禄老师点评,他的点评促进我们学习和进步,帮助我们纠正错误,提升学习的效果。我还时常读其他诗人对诗歌作品的评论。现在很多诗刊都会对一些好的创作进行分析、评价,看他们的点评可以提高鉴赏诗词的水平,同时可以找到自己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4.读身边诗友的作品
同样的题材,每个人的立意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感悟不同。因此,读诗友的作品可汲取灵感和智慧,可以反思对比。
5.读楹联
楹联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对写格律诗很有帮助。楹联不仅可以在节日庆典中使用,还可以用于装饰家居,赠友人等。

三、善于创作多练笔
“食物有甘苦之分,尝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道路有平坦和坎坷之分,走过的人才知道凶险与否”写诗词只有在探索和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精髓——言之有物,意境深远。每一次写作,我都要仔细地思考自己的用词,考虑诗句的韵律,力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这是一种挑战和享受并存的过程,我不断去尝试,不断去突破。记得第一次写一首七言绝句,那是去年的冬天,正好下雪,许老师抓住契机,布置作业描写雪景的诗。为了完成作业,一大早便起来观雪景:“哇下了一夜的雪,整个山城一片白。”于是创作一首《庭院冬景》:“晨起入瞳冰世界,半庭花草挂寒霜。腊梅迎笑争妍媚,诱我清风透暗香。”当然这是修改了好几稿的,当时我也是有感而发,想了四句,然后交给许老师修改,老师一看,哎,毛病多多,首先失替,又失粘,而且犯孤平,经过老师的点拨,马上就明白了常见的诗病,要避三平尾,三仄尾。所以写第一首绝句就弄懂了这么多的写作技巧,何乐而不为呢?
学诗填词掌握技巧很容易,写出一两首像样的作品也不难,但要创作精品,还是挺有难度的。然而我们只是喜欢而已,并没有什么功利目的,不必让自己太累,不必对自己要求太苛刻。只要善于下笔,勤于创作,写得多了,有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和知识储备,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寻找到写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通过学习诗词和楹联,我对它们的热爱与喜欢更加深入,它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还能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让诗词和楹联的魅力点亮我们的精神世界,充实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希望明溪公益诗教班培养出更多人才,相信在三位老师的热心帮助和无私奉献中,我们的诗联队伍越来越强大,气势一浪高过一浪。今天又吸收了一批新学员,让我们新老学员携手相约,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最后,我祝愿各位新学员珍惜机会,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并赋上二首贺诗:
(一)
吟坛本是芳香地,笔路花开艳四方。
公益园丁勤奉献,弘扬国粹谱华章。
(二)
喜见新人追韵来,群贤汇聚笑颜开。
新芽老树寻雅趣,文苑奇葩处处栽。
以上便是我一年来学习诗词和楹联的粗浅感悟和做法,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谢谢大家!


主讲老师:许建雄
点评老师:曾齐禄
评阅老师:王仕文
班主任:吕仙珩
班 委:熊洪斌 罗敬福 余作杭 张七金
黄国强 杨小妹 王履端 颜千星
吕家寿 陈雪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