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七绝天地》258讲】
~~~~~~~~~~~~~~~~~~~-
日月(敬金忠)
《由绝句的起承转合谈写作》。。。
有没有不符合“起承转合”章法的好诗?也有,很少。如杜甫的名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对仗虽工,却没有什么“起承转合”,除了写景,没有表达特殊意境,所以,它没题,就叫《绝句》。再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起句后的第二句已经不是“承”而是“转”了,而第三句不是“转”反而是承接一、二两句,而最后一句又是承接第三句。所以这首七绝四句的顺序是“起、转、承、承合”(因为最后一句既承接第三句又是结句,谓之“承合”)。不按起承转合的古诗约占一两成。
起承转合,古诗讲究章法,就是讲究诗序的先后,注重诗意的分合,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注重表达的逻辑顺序。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从章法结构入手,可以与诗人共呼吸,水到渠成地领悟诗人的情感凝结点。掌握了这个规律,既获得了诗歌鉴赏的金钥匙,又为练习写作提供了好章法。
好的文学作品带有下列特征: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起承转合在文章中起着小桥梁大格局的作用,它像筋骨一样,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血肉相连、浑然一体。起中有合,合中见起,左右均衡,首尾呼应;承与转兼顾起合,上下勾连,一脉相承。四者之间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现着很强的辩证关系。
学习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有利于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堪称起承转合的精品。文章第一段先从蛇的外形、毒性、药性三个方面说明了开篇之句“永州之野产异蛇”,并设下了冒死捕蛇的疑问。第二段承接上文交待了一个典型人物——蒋氏。蒋氏悲伤的讲述承接印证充分,更使悬念重生。第三部分,读者接受了蒋氏的理论,也深深地记住了那因赋税之苦而无奈捕蛇的一声叹息。文章在“转”中酣畅淋漓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让读者不禁感叹赋税之毒的确重于开篇所写的异蛇之毒。可谓转折跌宕,释疑充分,对比深刻,荡气回肠。文章至此,顺理成章地“合”出结论:“苛政猛于虎也”。“文章行文曲折有致,波澜横生,常常语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说理的透彻无需高声呐喊,有时严谨地水到渠成不失为一种策略。读《捕蛇者说》可以领略这样一种行文之美,一种起承转合在论证说理中表现的逻辑思维之美。
学习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有利于培养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脍炙人口,那亦真亦幻的景象朦胧地定格在中国人的想象里,成为人们向往憧憬的圣地。而要嗅出其中的芬芳就不妨从起承转合的结构中慢慢品味。《桃花源记》的曲折回环,引人入胜能充分体现“起承转合”的行文妙处,它将审美境界层层推开,步步渲染出读者心里所期待的美好景象,又在最引人注目时戛然而止,留下落英缤纷、亦真亦幻之景让人神往。品出其美,亦掌握了审美的步骤。
许多短小精悍的名篇,都可以按起承转合去分析结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走过的荷塘”——这是“起”。于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门出去”,欣赏恬静幽美朦胧的荷塘月色——这是“承”。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最后,文章巧妙一“合”:“这样想着,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我们更深一步地讲述了起承转合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 我们可借鉴地写五绝或七绝一首 题目自拟 内容不限 使用平水韵 使用别韵不予收审 谢谢老师们配合工作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258期《七绝天地》作业
01.柯美柘02.宁静03.根生厚福04.莫祖颖05.金秋立红06.李凤英07.李广恒08.林辉荣09.晁春阁10.成人之美11.何惠明12.郑举纲13.张丽辉14.春草15.戴云霞16.春云17.迟晶三阳18.黄伟琰19.赵偲含20.羽海微云21日月22溪水
01
七绝·赏秋
文/柯美柘
欲借层林作我家,霜枫赤叶似红霞。
深秋尚有春光境,桂馥离亭赏菊花。
02
七绝·落叶
文/柯美柘
黄昏借我一杯酒,醉了晚霞凉了秋。
零落枝柯何处去,闲身可作信天游。
03
七绝·和诗友题图
文/宁静
一见丹图眼目瞠,浮阳诗骨诧无声。
人间致美今相遇,且任秋心自妄情。
04
五绝·立冬
文/根生厚福
玄冬寒气期,霜露覆枯枝。
万物生机隐,屋中人静思。
05
七绝·立冬养生
文/根生厚福
立冬滋补正当时,温热甘辛切莫迟。
早睡多眠勤运动,身心康泰悦寒期。
06
七绝·冬日偷闲
文/莫祖颖(广东)
冬来冷凛日飘寒,早晚凉风刺骨酸。
鬓白山翁心悦乐,康宁静好觅闲欢。
07
七绝·霜降(一)
文/金秋立红
思怀草木三秋晚,感慨乾坤万古长。
唯有诗情知画意,满天飞雪送芬芳。
08
七绝·霜降(二)
文/金秋立红
夜生白露化清霜,隐隐山风吹水凉。
残叶稀花甘寂寞,疏云孤月暗神伤。
(演英收录)
09
七绝·寒衣节感怀
文/李凤英
寒衣焚化送堂尊,遥祭双亲热泪奔。
反哺乌鸦羊跪乳,孝心难报逝人恩。
10
七绝·吟秋
文/李广恒
秀岭花山霜露噙,枫娇银艳柏森森。
丹霞许我三分色,画意诗情此刻临。
11
七绝·柿子(一)
文/林辉荣
秋晚枝头挂嫩黄,太阳一出泛金光。
赏心悦目人来採,都想先拿软的尝。
12
七绝·柿子(二)
文/林辉荣
进得村来四下看,几尊老者坐街边。
路旁柿子生生涩,绿绿黄黄半树悬。
13
七绝·小园入冬
文/晁春阁
几树梧桐染叶黄,西风凄楚地凝霜。
梅花初放迎飞雪,正与冰天较短长。
(一木一石收录)
14
七绝·高楼遐想
文/成人之美
推窗恭候彩云霞,欲做仙人日月拿。
若遇工伤梯请假,谁能御剑早回家。
15
七绝·采莲
文/何惠明
田田荷叶绿池生,靓妹寻莲竹筏轻。
蓬仔何时来露脸,风吹蝶舞眼前呈。
16
七绝·冤魂
文/郑举纲
虎帐排兵号勇军,后宫折戟落荒坟;
功高欲夺毒蛇计,何患无词斩大勋。
17
七绝·辞秋迎冬
文/张丽辉
向晚西风花萎殇,红尘回首已秋苍。
无边落木萧萧下,唯待梅开溢郁芳。
18
七绝·初冬
文/张丽辉(湖南)
西风拂面冷寒生,大雁南飞慢唳鸣。
菊瘦刚逢秋已末,红梅几朵把冬迎。
19
五绝·银杏
文/春草
一树黄金叶,风吹满地飞。
误疑蜂蝶舞,原是节难违。
(诗妖收录)
20
五绝·竹
文/戴云霞
秋暮岚烟暗,轩前绿竹青。
夕阳光影动,得月上窗棂。
21
七绝·野菊花
文/春云
依傍荒郊独自开,于无声处弄香来。
等闲爱眨星星眼,霜露晶莹润粉腮。
22
七绝·寒衣节
文/迟晶三阳
穹天细雨野茫茫,跪拜坟茔泪湿裳。
仰首嗳声频问父,寒衣冥币可收藏?
23
七绝·丹枫
文/迟晶三阳
健拔俏丽漫山中,似火妍明映碧空。
醉赏秋风霜叶染,游人望眼若春红。
24
七绝·咏松
文/黄伟琰
春天不比桃花艳,秋日无如枫叶红。
待到千山寒雪舞,方知谁个是英雄。
25
七绝·寒衣节思父
文/赵偲含
跪拜坟前泪两行,轻烟火纸话凄凉。
寒衣无寄心悲苦,梦里思亲痛断肠。
(袁谷成收录)
26
七绝·秋天河
文/羽海微云
熔金漫洒水纹柔,河畔芦花白发稠。
银线蜿蜒牵碧落,遥思万缕绕云丘。
(世外桃源收录)
27
七绝 立冬
文/日月(敬金忠)
玉露金风把手挥,苍穹曼舞广寒妃。
空灵不与花争艳,自有佳人掩翠薇。
28
七绝 立冬
文/溪水
黄菊凌寒约过冬,红随枫树雨凋容。
夜阑人静月钩淡,昨日秋思问影踪。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 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 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 卫 袁桂杰
野 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郭利战
收稿:徐成美 臧 岚
制作:李凤梅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 10.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