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4145四
森严的“故事”
《 大 豆 谣 》
一一 一个兰州版的“小萝卜头”的故事
分享这则故事之前,先给朋友们介绍一首歌,这首歌是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创作的。它完全不同于《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欢快轻松的西域民歌,它是王老先生于悲壮苍凉的炼狱生活中蕴育出来的一首囚徒之歌----《大豆谣》。
“蚕豆秆低又低,结出的大豆铁身体,莉莉对囚徒夸大豆,世界上吃的数第一,世界上吃的数第一。
小莉莉笑眯眯,妈妈转身泪如雨,街头上叫卖糖板粟,牢房里大豆也稀奇,牢房里大豆也稀奇。
小莉莉有志气,妈妈的哭声莫忘记,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全世界大豆属于你。”
《大豆谣》的旋律,诉说着王洛宾先生悠悠的恨、眷眷的爱和那殷殷的情,它也把我今天所要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 上 篇 )
小说《红岩》和因这部小说改编的故事片《烈火中永生》,我想很多朋友都看过,里面很多英雄人物的事迹令人感动,特别是那个随父母入狱名叫“小萝卜头”的小英雄,更是印象深刻。黑暗的旧中国,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多少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牺牲在反动派的枪口下,又有多少个“小萝卜头”失去了父母的关爱,甚至献出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兰州版的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兰州沙沟监狱里的一个“小萝卜头”及其父母等革命先烈与敌斗争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罗力立(小名俐丽、莉莉),她是时任中共甘肃省工委副书记、革命烈士罗云鹏同志的女儿。历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当年天真烂漫的小囚徒现也已是两鬓染霜的耄耋老人。
1932年,罗力立的父亲22岁的罗云鹏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一面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面组织领导青年学生参加救亡运动。走出校门的他从此转战京津沪和大西北。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大片国土沦丧。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受到国内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为加强白区工作,同年秋,罗云鹏受命派往西北重镇兰州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与来兰工作的战友张英结为伉俪。虽说当时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但国民党反动派仍未放弃对共产党及进步人士的迫害。处于安全考虑,夫妇俩被组织上秘密安排在兰州城东郊外一席姓农户(周家拐子5号)院里。就这样夫妇俩一边生活、一边从事地下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9月21日,夫妇俩喜得一白白胖胖、八斤多重的女婴,取名俐丽,意为聪明美丽。这个小女婴就是我本文所要着重介绍的罗力立女士。
1940年6月6日清晨,在反动警察的一次大搜捕中,罗云鹏夫妇及刚满八个月大的俐丽不幸被捕入狱。自此,尚在襁褓中的小俐丽便随父母开始了六年非人的牢狱生活。人一抓进牢里,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务们便对罗云鹏等残遭入狱的地下党同志动大刑审问,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压杠子、悬吊拷打、夹十指等,无所不用其极。一趟大刑下来,轻则皮开肉绽,重则身落残疾,甚至命丧黄泉,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是根本挺不下来的。罗云鹏等同志入狱后,遭到特务们的严刑拷打与审问,由于敌人无法从罗云鹏夫妇及其他几位同志的口中得到甘肃地下党组织的任何情况,所以,工委机关虽遭破坏,但兰州市及省内各地的党组织却未受影响。想当年,我们党很多被捕入狱的同志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为了革命甘愿牺牲。一次罗云鹏利用放风之机用小木棍教女儿书写自己名字时,感觉繁体“丽”字笔划太多,对当时仅有三、四岁的小俐丽太过难写,故和妻子商议决定将“俐丽”改成“力立”,意喻将来的女儿能有力量站起来,这就是罗力立名字的由来。
入狱不久,在牢狱生活的折磨下,小俐丽的母亲再也挤不出育儿的奶水了,只能靠喂黑面糊糊维持幼小的生命。小俐丽和母亲整日被关在不足三平米的黑屋子里,终日不见阳光,再加上极度的营养不良,常常生病。先是出麻疹发高烧,流眼泪,很快又并发中耳炎,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紧接着又患肠炎,每日腹泻不止,没多久就成了皮包骨,小生命危在旦夕。对此,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悲苦万分。夫妇俩多次要求狱方给小俐丽治病,难友们闻讯后也纷纷利用放风机会向看守说情。然而,大家所做的一切均是徒劳的,小俐丽的病情丝毫不能唤醒特务们灵魂中早已泯灭的人性与良知。幸运的是一位为监狱做饭的好心厨师,在每次放风时,都会给小俐丽送来一碗“救命水”。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小俐丽的体温降了下来。这位厨师又不知从哪弄来了一点麻油说能治耳病,有了麻油的“滋润”,逐渐地小俐丽的耳朵里不再流脓,耳病得到缓解,以至于没造成耳聋。在没有任何药物治疗的困境下,一次次的病魔都没能吞噬掉俐丽幼小的生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也许共产党员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感召了上苍和神灵吧。
由于不堪忍受狱中非人的生活,加之狱中党组织的精心筹划,一段时间来发生了几起政治犯越狱的事,这使特务们惊恐万状,于是加强了防范并一次次转换关押地点。1941年3月的一天,小俐丽和母亲在院内放风,有位入狱的白发老奶奶看到了蹒跚学步的俐丽,一边亲切的与俐丽母亲交谈,一边从口袋中掏出仅有的两片饼干,塞到小俐丽的手中。母亲告诉她,“这是好吃的,叫饼干,谢谢奶奶!” 并指使小俐丽吃掉。饥肠辘辘的俐丽面对从未见过的“好吃的”,迫不及待的将饼干填到小嘴里,由于吞咽过猛,眼泪都憋了出来。尝着甜头的她,缠着母亲再找白发奶奶要,可她哪知道,她刚吃下的是奶奶仅有的“存货”。这次意外的口福让小俐丽印象深刻。又是一次放风,正在和狱友说话的母亲未注意到小俐丽院里玩耍的举动。也许是受上一次饼干的诱惑,小俐丽瞪大眼睛在院里四处寻觅,忽然发现墙角处有半片“饼干”,便连滚带爬的冲上去抓起就送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可小家伙哪知道这那是好吃的饼干,而是人丢弃的肥皂块。当母亲发现口里冒着白沫的小俐丽时,赶忙夺下俐丽手中的肥皂块。而俐丽那肯松手,还一个劲地喊着“要饼干!要饼干!” 此情此景无不让每一位在场的难友深感难过。这件事也深深地牵动了大家的心,此后很多难友就把家人探视送来的又被狱卒克扣所剩无几的食品送给小俐丽吃。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森严,笔名秋墨,男,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国家机关退休干部,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专职成员。从业四十余年来,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年来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散文朴实无华,以往事回忆见多。很多作品被一些自媒体文学栏目登载,个别散文诗歌还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自幼生长在兰州的平川人,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始终吸引着他,影响着他。
主播简介:云水禅心,本名王传芳。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中华诗歌联合会主播。“为你诵读杯“第三届中华夕阳红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暄言艺术团付团长,师从婧暄导师。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唐连明、晨曦
主席兼总编辑: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常务副总编辑:陈芋蓉
副总编辑:追梦天涯
主席团成员:梦如诗、吕兴福、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李希勇、唐连明、晨曦、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陈芋蓉、
主播部成员:艳阳天、米兰、荷塘月色、戴维、云水禅心、芋蓉、草莓、叮叮、竹雨、逸心、默人、艳阳、兰子、慕紫、雪莲、蔷薇、大峡谷、风铃、一米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