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 尺
文/望京
因为我当过两年老师的缘故,再加上我在基层当警察,看见过多的未成年人犯罪,看到家长撕心裂肺,孩子屡教不改,警察把他们关不了,放不得,最后走向犯罪。所以,我特别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也从立法滞后的角度写过专门的文章,但怕惹事,没有发表,我深知未成年人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刚刚,看到一条小视频。老师在校外抓到逃课的女生,刚训两句,女孩儿就怼起老师了:
“你管我呢!”
“我是你老师呀!”
“我爸妈都不管了,你咋这么多事!”
“你一生下他们就不管吗?用你那进了水的脑子好好想想,你一个出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喝西北风吗?就你这个怂样逃学逃课,迟早把自己混进班房里去!”
老师吼叫着,不由自主地在她额头上厾了几指头。
女孩满脸不服气,头歪了九十度,正眼都不看一下老师,说:“你就打吧!我爸爸妈妈已经打得不打了。” “你这么大了,该有脸了。我不打你,但只要你还是我的学生,你就别想整天逃课,即使成绩不好,也不能学坏。你想挨一顿打,想换取你所谓的“自由”,在我这里是不可能的!你真不怕挨打,不要脸了,我把你家长叫来,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揍你。你要不要试试?”
熊孩子还是懂得自尊的,虽然一脸倔强,但也不再吭声。
不难看出,这位老师应该是一位比较负责任的老师。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熊孩子,但很多网友指责这位老师态度粗暴,在公众场合不给女生留面子。
当然更多的网友支持老师。认为“戒尺拍心声,规矩入人生。”没有惩戒就没有敬畏,没有敬畏就没有前途。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母慈多败子”。只要老师惩戒学生不过分,就不应该受到家长和他人的苛责。特别是个别家长,更不能一闹二告三上吊。
以前先生都有专门惩戒学生的戒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阔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馀、阔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
戒尺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国外也有。戒尺的“戒”字表示警戒、惩戒的意思,“尺”则表示尺度、标尺、标准。说破了,就是老师有权力在一定的尺度里惩戒学生。
我爱咬文嚼字,这里的“七寸”与“四六”不是随意而为。我的理解,“七寸”指关键的问题和关键的位置,“四六”指不成器者。这样看来,戒尺自身是有规矩的,只打手心,只打走歪路四六不成材的孩子。而且“阔一寸”“厚五分”,明显要求老师做到“宽一点”。 戒尺的作用真的不可小视,但主要是威慑,即使真的打了,陪读的母亲,一边摸着眼泪,一边还说:“打得好。”其他人也不会说什么。我认为,这才是学校、家长、社会三者最正常,最正确的的教育关系。
家长遇到熊孩子,有的骂,有的打,有的哭,但更多是无奈,有的甚至彻底放弃了孩子,民警通知他们接孩子回去都不来,还说:孩子我们不要了。可当民警把熊孩子送到家时,看到的却是他们正在家里偷偷地抹眼泪。
也有家长,打得不打了,管得不管了,无奈地说,由他去吧,关了死了将来少祸害别人。有一孩子带着被褥从拘留所出来,家长无奈地说:“不拿了,你下次再进来就不用带了。”这些家长表面看无所谓,但内心爱恨交加的那份痛和沮丧谁能知道!
有一个陌生人在班车上和一位家长拉闲话,问孩子是上学还是工作,他说工作了,问他哪里工作,他说看守所,对方羡慕地问是谁安排进去的,他说是他自己一手把儿子安进去的,陌生人不知道孩子关在里边,和家长继续聊着孩子的话题。
没有刻骨铭心的爱,哪里有这宠子如杀子的懊悔;没有望子成龙的初心,哪里有这入骨三分的自我讽刺;没有这彻头彻尾的自辱,哪里再有活下去的信心。
我的妻子是中学老师,正好在课间十分钟收到美国打来的电话。原来是她的学生,成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助教。听到这个消息,老婆激动的几乎说不出来话,办公室其他老师没等电话打完炸锅了。课堂上老婆告诉她的学生从美国传来的这一好消息,学生们“哇啊”地尖叫起来。妻子顺势讲了这个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些故事,硬把当天的数学课讲成了励志课。 我和我的一个学生,有过一次不寻常的遭遇。记得有一年春,我在刑警队的时候,县烟草公司发生一起案件,公司当天下午进货,拉回一车当时非常畅销的红塔山牌香烟,不料,入库后当晚价值几万元的香烟就被盗了。要知道,那时候盗窃超过两万就有判死刑的。这起案件属于大案要案,此案一直由我负责,但是案件的侦破难度较大,迟迟没有进展。
直到年末的一天,突然有人反映农贸市场上一男子低价出售红塔山香烟。我问调查的干警烟是否变质?是否是假烟?得到结果烟完全是正品好烟。这个情况,让我很兴奋,认为破案的契机来了。
随后大家做了大量基础调查工作,此人作案的嫌疑越来越大。我们接下来,就要请君入瓮了。
但有一个意外情况让我很吃惊,被锁定的嫌疑人竟然是我当年的学生!同事们出去抓人了,我在办公室心神不安,如果这个案子真是他作的,可以肯定的是他这辈子玩完了,不枪毙也得把牢底坐穿。我不由地回想起当年他当学生时的模样,那时候他有些偏科,但成绩还算不错,特别是数学成绩,几乎每次模拟考试都是高分,把他放在县城的学校,考学是没有问题的。他的臭毛病是,骄傲自满,不求甚解,吊儿郎当,学到多少算多少。我真后悔当年没有再严厉一些,哪怕是打他几把子让他再努力一点!
我就这样一颗心揪在半空中,虽然好几年没有再见面,他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满脑子想着他的过去,感觉他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一会儿可能是他作的案,一会儿又不可能。
不出意外,干警们没费多大的劲,他就被带回局里。同事们开始询问,而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躲在隔壁过洞窑里,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
隔壁的铁炉子烧的遍体通红,窜过来一窑的火焰味。他说,他在外地打工,准备回老家过年,这几天在南关旅馆小住。不一会儿,干警们很快在他住的旅馆搜回来十几条红塔山香烟,可谓“人赃俱获”。讯问的干警信心倍增,绕了一大圈,把他可能狡辩的路该堵的都堵了。我一动不动地坐着红色钢管折叠椅上,前心火烤,后背发凉,感觉空气严重缺氧,想要倒一杯水喝,还怕弄出声响,我不想让他发现我在第二现场。他就是真正的做了不该做事,公是公,私是私,我不露面,是想避免那无限的尴尬。
民警给他发烟,他说自己不抽烟。问他,不抽烟那你带你那么多红塔山香烟干嘛?他扭扭捏捏不说话,双方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可能是大家知道是我的学生,给了他思考的时间,让他慢慢地把事情说清楚。他继续抗拒着,一言不发,可他哪里是警察的对手,最终坦白了自己经常赌博,把工资输了个精光,无法回家和老婆孩子过年,就想了个馊主意,骗了在烟草公司工作的同学,说他兄弟马上就要结婚,办喜事要用一箱好烟,喜事一办完就给他付钱。这样的事情,小县城很普遍,同学想都不想,二话不说把烟赊给了他。他为了倒现金,就去农贸市场便宜变卖了。
同志们马上查证,他说的情况属实。 这对干警们来说,剧情大跌眼镜,都像霜打了的茄子,对他批评了几句,草草收场。对我而言,虚惊一场,这是想不到得最为理想的结果。
现在想,假设他就是盗窃案的真凶,那么我作为曾经的老师,案件负责人,该如何面对他和他的家人?如何面对同事们?你是我,会不会后悔当初没给他几个大嘴巴子?
再看视频中老师收拾学生,你还觉得过分吗?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