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锋《自嘲》之一接龙///宗振龙
乐在人间最底层,酒足饭饱晒闲情。
谁知地狱天堂事?小鬼嫦娥俱网红。
吴凯锋《自嘲》之二接龙///宗振龙
偶向峰头眺乱云,风尘堪笑误红尘。
此身便是三千界,无欲修成不二门。
2024.10.25

【史高座解读】
这是两首接龙诗,接龙的题目是《自嘲》,应该是作者有感而发。自嘲就是自我嘲笑并自我解嘲。这种情况恐怕每个人都经历过,其中的酸甜苦辣自明。只“嘲”不解,那是“把悲情挤压在心中”表现;有“嘲”有解,这才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做法。比较有影响的就是鲁迅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首诗使人们看到了鲁迅的愤懑之情、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那么,宗振龙先生的“自嘲”表达了什么呢?通读全诗,其一就是一个“乐”字;其二就是一个“无欲”。正因为“无欲”,所以才“乐”,先写“果”再写“因”。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有嘲有解的。
“之一”起笔写道“乐在人间最底层”。一个“乐”字表明态度,“乐”什么呢?“乐在人间最底层”。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而作者为什么要“乐在人间最底层”呢?第一,这是伏笔。第二,“高处”并非高官显位,也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思想和精神达到的境界,就是说“高处”在内心,而不在身外,即作者追求的高度在内心而不是在心外。所以,第二句写道:“酒足饭饱晒闲情。”一个“晒”字,就是今天的流行语“嘚瑟”,调侃之意凸现,正是“自嘲”的笔法。用语生动形象。“晒”什么呢?不是晒两页的简介,而是晒两个字的“闲情”。“闲情”写出了悠闲自得的心情,这是人生难得的境况。这也正如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第三、四句就回答了伏笔“乐”和“晒”的原因,这就是:“谁知地狱天堂事?小鬼嫦娥俱网红。”一个“谁”字,是他问,也是自问。问的不是人世间,而是“地狱天堂”。这个曲笔所蕴含的情感,你懂的。一个“俱网红”写出了鱼龙混杂的现状,暗含着厌恶的情绪,照应开头,乐自己所乐的;乐底层所乐的;抛却浮躁,不与那些所谓的“网红”同流合污。
“之二”起笔“偶向峰头眺乱云”一句,紧承“之一”“晒闲情”,又抛开“地狱天堂”,把目光投向人间,写出了自己的感悟。一个“偶然”,真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什么收获呢?这就是第二句所写的“风尘堪笑误红尘。”一个“笑”字,点题,是笑自己,也是劝别人;是反思也是叹息。作者借峰头乱云想到了风尘与红尘。这就是“水袖三千,红尘百戏”。红尘就是名利之路;风尘就是纷扰的现实生活。江湖中的漂泊艰辛劳累,飞尘下的闹市迷迷茫茫,所以说是“误”。正因为“误”,所以“堪笑”。作者真是“误”吗?并非。如果真认为是“误”,这只是肤浅的认识、消极的认识。读读作者在第三、四句所写的便知:“此身便是三千界,无欲修成不二门。”化“误”为不误,化消极为积极。“便是”在这里就是“即是、就是”之意。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大千世界,这就是所谓的“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在这个世界里,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我们的心不乱,我们自己的世界就不会乱,就不会出现“乱云”现象。这就是“无欲”,这就是淡泊。无欲并不是没有欲望;淡泊也并不是没有追求。正如《孟子·尽心章句上》上所说的:“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即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贪图的东西。唐朝诗人姚合在《寄不疑上人》的开头写道:“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一个是“修行”,一个是“无欲”,殊途同归。这就是我们修德养性的不二法门,这就是我们的处世哲学,即增益与离避。
综上所述,“自嘲”并非自嘲,而是醒悟,而是勉励,而是要活出自我,即晒闲情、乐无欲。在写法上,作者大处着眼,小处动笔;对比行文,前呼后应。用词讲究,语浅意深。
史高座 2024·11·4
史高座, 1956年生,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咸阳市散曲研究会会长,白雀奖全国散曲赛事评委,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有邰文苑》执行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