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泰先生说,真、善、美是一组中性词,其褒义词是:和真、和善、和美;其反义词是:伪真、伪善、伪美。和真、和善、和美,才是真正的真、善、美。
在生活的广袤舞台上,和真、和善、和美如同一束璀璨而永恒的光芒,持续照亮着我们每个人前行的道路。对于个体而言,和真、和善、和美绝非仅仅是高悬于理论云端的抽象概念,而是如同根须般深深扎入我们生命的土壤,切实承载着人生最为珍贵的价值与深远的意义。
一、追求和真,远离伪真
说到“和真”,著名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当属绝唱。文中贫穷的、身患肺炎的女孩绝望地说,当她看到窗外树冠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掉落后,自己也将命归黄泉。一画家知道情况后,连夜带病爬到树梢画了一片叶子。第二天一早,当小女孩睁眼看到那片叶子后,瞬间充满了信心,勇敢地活了下来!
叶子是假的,但救了小女孩的命,这就是从个体出发的“和真”,一种真正的“真”!
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居里夫人一定是从个体出发的“和真”典范。她作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对科学真理有着执着的追求。在那艰苦的实验条件下,她不顾个人的艰辛,独自在实验室中默默探索放射性物质。她不为名利所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世界。从个体的角度看,她对科学的真诚,不仅体现在严谨的实验态度上,更体现在她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人类进步的责任感。她以个体的力量,坚守着对真实、真理的追求,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那么,什么是“伪真”呢?在高速公路上,你乘坐的汽车若遇长时间下坡,你看见的是上坡;在一只盛满了清水的透明杯子里插一根筷子,你看见的是弯曲的……这就是“伪真”。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虚,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乌云见太阳,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才有“和真”。
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产品宣传上夸大其词,声称自己的产品有各种神奇功效,但实际上产品质量却不过关。他们用虚假的宣传误导消费者,这种“伪真”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诚信环境。
二、追求和善,远离伪善
生活中最经典的“和善”,就是一向善良的母亲为了帮助不愿意离开母亲的儿子脱险,不但恶狠狠地大骂儿子,还拳打脚踢儿子,让儿子不得不离开,从而让儿子脱险。
恶狠狠地大骂儿子,拳打脚踢儿子,都是恶的,但儿子脱险了,这就是从个体出发的“和善”,一种真正的“善”!
说到从个体出发的“和善”,毫无疑问,特蕾莎修女是标杆。她本是一个平凡的个体,却以一颗慈悲之心,一生致力于帮助那些贫困、患病和被社会遗忘的人们。她不顾自己生活的困苦,用温暖的笑容和实际行动去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从自身做起,用个体的善良去温暖他人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和谐共处,让和善的爱如春风般吹拂着无数颗冰冷的心。她说:“如果你善良,人们会指责你怀有自私和不良动机;但无论如何,你仍旧要善良……如果你今天做好事,人们明天就忘记;但无论如何,你仍旧要去做好事。”这就是“和善”!
“伪善”的典型就是“嘴甜心狠”“说一套,做一套”。鳄鱼在吃肉时,会流眼泪,这就是假慈悲(伪善);雇主在克扣员工工资前,还问寒问暖,这也是假慈悲(伪善)。又如,一些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十分热情友好,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一旦对方失去利用价值,就立刻变得冷漠无情。他们的“伪善”,让人感到心寒,也让真正的友谊变得更加珍贵。还有一些人,在面对灾难时,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看似关心的话语,但却没有实际行动去帮助受灾的人们。他们的“伪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同情心,而不是真正地去关心他人的疾苦。
三、追求和美,远离伪美
要说“和美”,就绕不开说一说著名作家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卡西莫多长相怪异,自身条件极差,从小就成了弃婴。虽然外貌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他就是淤泥中的一颗夜明珠,周身涂满了肮脏的泥巴,很少有人剥泥见珠。因此,他的美丽欠缺的是适当的表现形式。
长相怪异,条件极差,这是丑的,但他内心高尚、向往美好,这就是从个体出发的“和美”,一种真正的“美”!
现实生活中的“和美”,画家达芬奇肯定是化身。从个体的视角出发,达芬奇用画笔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和美世界。他以个体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将天地万物的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常常独自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然后通过自己的画笔将这份美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以个体的创造力,与天地万物的生命和谐共鸣,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之美。
什么是“伪美”呢?形美心不美,中看不中用,就是“伪美”。一些所谓的“网红景点”,通过过度的滤镜和虚假的宣传吸引游客,当游客到达现场后却发现与宣传相差甚远。这种“伪美”的现象,浪费了游客的时间和金钱,也破坏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另外,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端生活,购买一些昂贵但并不实用的奢侈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认为拥有这些奢侈品就是美的体现,但实际上这种美是虚假的,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虚荣。这种伪美的行为,让人们陷入了物质的追求中,而忽略了真正的内在美。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但我们作为个体,绝不能因为这些负面的存在而否定真、善、美的宝贵价值。相反,我们应当更加坚定地从自身出发,去追求和真、和善、和美。我们要勇敢而真诚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真实的态度去生存、生活。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善良的心去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天地万物的美好,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我们的环境。
让我们每一个个体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积极践行真、善、美,不懈追求和真、和善、和美,让“和光”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永远照耀着我们的人生之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郭丽,原平市上封学校校长,山西大学行政管理本科学历,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学历,山西省中小学一级教师,多次荣获“忻州市优秀班主任” “忻州市优秀教师” “原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原平市模范教师”等称号。从教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工作法宝:爱心、耐心、细心。教育格言:追求幸福的教育,感受教育的幸福。
责编: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