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子感叹的背后思考
文/刘定应
记得2009年9月份,我和市直机关里一名领导去东湖宾馆参加了全省的一个专题研讨会(我市仅有两名受表彰的论文作者,一名是那名领导,代表机关,一名是我,代表县、市区)。研讨会特邀请了著名教育家杨叔子先生参加。杨先生既是大教育家,又是与我父辈同年代出生的人,所以我在聆听他的讲话时特别恭敬和认真。杨先生讲了很多内容,其中一个观点使我永远难忘。他说: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快,但是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当时这个观点同与会者产生了共鸣。后来,我们把这一感叹称之为“杨叔子感叹”。
如今杨先生已经作古了,社会又发展了十五年,现在人的发展又如何呢?我对“杨叔子感叹”的背后的思考是:
一是“为人”与“为己”的问题。人的本性是“为己”的,这是“人性”、“人心”,不可否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类在早期原始社会中人的天性就“为己”。之后,在与野兽、洪水等灾害作斗争中便形成了部落。在原始部落里,人们慢慢知道了“只有相互帮助,形成集体智慧、集体力量,才能战胜野兽、洪水等灾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既要“为已”也要“为人”。联系当下,我们不能搞“底层互害”:像张家做的馒头不让自己的孩子吃,而去买李家的水饺吃;李家做的水饺不让自己的孩子吃,而去买张家的馒头吃。还有王家的包子,赵家的油条,等等,不逐一而论。为了自己的利益(低成本,高收益),不择手段,害人又害己,这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何不为别人想一想,做出干净、卫生、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无毒害食品呢?可惜啊,人心之毒有甚于一切毒品和病毒啊!不法分子,天地良心何在?在食品安全中还有“小学生吃臭肉事件”。试想,如果让他家的孩子吃臭肉可以吗?
按照杨先生的观点,经济发展了,社会发展了,人也要全面发展。文明社会里的文明人,要做文明事,万不可做与文明相悖之事!
二是“为公”与“为私”的问题。国父孙中山先生有“天下为公”之信条。伟人毛泽东为穷人打下江山,一切命名之首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医院……什么是“公”,国家是公,组织是公,集体是公。“公”的内容有:财产,利益,设备,设施,机密,等等。对“公”的内容,我们 不能占为己有,不能损坏、破坏,不能泄漏、出卖。堆如山的财富,也不能伸手据为私有,如,过去三年自然灾害,宁可饿死也不拿集体一个红薯。更为主要的是,为了公,要尽责、要尽忠、要尽命;为了公,要克己、无私、无欲;为了公,要勤奋,要努力,要尽智;为了公,需要杜绝懶惰、“躺平”和平庸。
“为私”与“为己”是双胞胎兄弟,只不过“为私”的范围更广,它还包括为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或利益相关人。“为私”是个坏东西。有的人看到一根稻草,首先想到是“自己”。当“自己”也拥有的时候,便想时他(或她)的亲朋好友或利益相关人。自私的人可耻,可耻的自私人啊!你们这些人会在未来文明社会中越来越少吗?如果是这样,杨先生在之灵会得以安慰,即将到花甲之年的我也倍感欣慰。
三是“真善”与“伪善”。我个人认为:真善就是为他人、为公的善,是发自内心的善,是善心、善言、善行,且行善后不对外张扬的善,就像
炊事班食堂里锅盖或砧板上没有油腻的本来面目的善,纯朴的善,让人如沐春风。而伪善者,表面正人君子,私下卑鄙小人;表面甜言如蜜,实则包藏祸心;表面善行、为公,实则为了自己的利益;台上高谈阔论颂扬善,底下尽干龌龊肮脏之事;这些人,奸笑无情,笑里藏刀,常怀鬼胎,心术不正,等等。
福缘善庆,祸因恶积。 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善者,不要去当伪善者。真善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器,是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社会生活中要会识别“伪善者”,会识别“小人”,并要远离之、谨慎提防之,必要时予以反击之、清除之!
归 纳小结:人的全面发展还不够,一定要随着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千万不能滞后啊!
202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