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一之天文(中)
【原文】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注释】参商: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传说高辛氏(帝喾)的儿子中,老大叫阏伯,老四叫实沈,两人都很聪明,但互相不服,争斗不已,于是高辛氏找到尧帝,请他下了一道诏令,把阏伯封在商地,主商星,把实沈封在大夏,主参星。参商常用来比喻兄弟不和,彼此对立,或形容亲友隔绝,不和睦,不能相见。
牛女两宿: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宿音秀。
【译文】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永远没有机会相见;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会一次。
【原文】后羿妻,奔月窟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注释】羿,亦称“后羿”、“夷羿”,古代神话传说中善射的人。
月窟:传说月的归宿处。亦指月宫;月亮。奔,读四声。
傅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即大宰相。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说,音月。
箕尾:即骑箕尾,亦作“骑箕翼。两个星宿名。傅说一星,在箕星尾星之间,相传为傅说死后升天而化,精神寄托在箕尾两个星宿之间。
【译文】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升天,飞奔到月宫里;殷高宗的贤相傅说,他死了以后其精神寄托在箕、尾二星之间。
【原文】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注释】披星戴月:指顶着月亮和星星。谓起早贪黑,辛勤地奔波或在野外劳动。
沐雨栉风:让雨来洗头,让风来梳头,形容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沐,洗头发。栉,梳头发。《庄子》:“沐甚雨,栉疾风。”
【译文】披星而出,戴月而归,是说早晚不停的奔波,整日操劳非常艰苦;雨来洗面,风来梳发,是说奔波在外,不避风雨的辛苦经营。
【原文】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谓阳春有脚。
【注释】阳春有脚: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后遂以“阳春有脚”称誉贤明的官员。
【译文】事情在无意中完成好像浮云的无心出岫;恩泽广泛的施行,好像阳春滋长着万物一样。
【原文】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注释】献曝之忱:献,贡献之意;曝,音瀑,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列子》曰:古代有个农夫冬天晒着太阳觉得十分舒服,就去献给国君请赏。后以“献曝”形容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
【译文】送礼物给人家,要自谦说聊表献曝的诚意;托人挽转情势,要说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原文】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注释】再造: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译文】感谢他人援死的恩情叫做再造;称颂再生的德泽叫做二天。
【原文】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注释】冰山:冰冻形成的山,冰山遇天气转暖即消融,故亦以比喻不可长久依赖的靠山。
天壤:比喻相隔悬殊。
【译文】看似坚固,实则容易消亡的情势或权力,好像冰山见到太阳一样;事物悬殊极大,相去甚远如同天和地一样,可称为天壤之别。
【原文】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注释】晨星:晨见之星。常以喻人或物之稀少。
寥落:稀疏;稀少。
【译文】贤德之人因稀少罕见,比喻为早晨的星星,七零八落,稀疏可数;人云亦云,所说的言语都相似,则用雷同来形容。
【原文】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注释】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夸父追日:同夸父逐日。古代神话。言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译文】心里太过忧虑,好像杞人担心天要塌下来一样;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阳一样毫无差别。
【原文】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注释】《左传》载:赵盾:赵衰的儿子,为晋国大夫。赵衰:晋文公重耳逃亡时的忠实追随者之一,后为晋国上卿。有人评价他们父子说:赵衰像冬天的太阳那样可爱,赵盾像夏天的太阳那样可怕。衰音催。
【译文】赵盾之为人,如夏日的太阳一样,威猛似火使人害怕。赵衰待人和蔼,如冬日的阳光一样和蔼可亲。
【原文】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注释】齐妇含冤:《汉书》载:汉代东海郡有一位妇女窦氏,年轻时丈夫儿子相继去世,窦氏侍奉婆婆非常孝顺,但婆婆怕拖累窦氏,上吊自杀。窦氏的小姑知道后,诬告窦氏杀母,于是郡守将窦氏定罪处死。之后,东海郡三年干旱无雨。新郡守上任后,狱长于公将窦氏之冤告之,新郡守为窦氏平反昭雪,告诸世人,并率左邻右舍在窦氏灵前忏悔。忏悔之后,天才开始下雨。
邹衍下狱:《太平御览》载:邹衍是战国时著名的阴阳家,博学多识,燕昭王拜他为师。昭王崩后,惠王听信谗言,将邹衍下狱。邹衍在狱中仰天大哭,时值六月,天上竟然下起霜来。惠王见状,知道必有冤情,于是将邹衍释放,官复原职。
【译文】汉朝山东地方有一孝妇窦氏含冤而死,上天因而震怒,三年都不下雨;战国时候邹衍被屈捕下狱,六月的盛暑天气,忽然飞起霜来。
【原文】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注释】不共戴天: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
子道:作为子女应尽的职责。
爱日:意为子女侍奉父母的时光有限,做子女的应该珍惜时光。
【译文】杀父之仇必报,不愿和仇人共同站立在天地之间;为人子女者应尽孝道,要珍惜父母健在时,能诚心奉养父母的日子。
【原文】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致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注释】景星:又名瑞星、德星,如果一国的君主实行德政,政教无私,景星就会出现。
庆云:一种五彩祥云,象征喜气。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
【译文】太平盛世之时,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乐的嬉游;太平时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现景星、庆云等各种详瑞的景象。
【原文】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注释】上天雨金:《史记》记载,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雨金三日,又雨稻三日三夜。
赤虹化玉:传说孔子完成《春秋》《孝经》后,有赤虹从天而降,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而受之。
【译文】夏朝时大禹平治水患,功劳齐于天地,使上天接连着下了三天黄金雨;孔子编纂了春秋和孝经这两部书,赤虹从天而降化为黄玉。
【原文】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注释】箕好风,毕好雨:象征人们的愿望各不相同。箕、毕:星宿的名称。古人认为箕与风对应,毕和雨对应。正象征人们的愿望各不相同。
风从虎,云从龙:比喻同类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感应。《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不偶:并非偶然。
【译文】箕星主风,毕星主雨,比喻百姓的愿望各有不同;虎啸生风、龙腾生云,说明了君臣的会合相辅并不是偶然的。
【原文】雨旸时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称盛世。
【注释】雨旸时若:下雨和天晴都顺应时令。旸,音阳:日出天晴。若:顺从。
休征:美好的征兆。
交泰:交上好运。泰,《易经》中的卦名。《易经》:“天地交,泰。”
【译文】天晴和下雨适宜应时而至,这是吉庆福禄的好征兆。天地融和通畅,万事亨通便称得上是太平盛世。
【原文】大圜乃天之号,阳德为日之称。
【注释】大圜:圜同圆,亦作大圆、大员。谓天。
阳德:指阳光。
【译文】大圜是天的号名,阳德是日的称呼。
【原文】涿鹿野中之云,彩分华盖;柏梁台上之露,润浥金茎。
【注释】涿鹿:地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涿,音捉。
华盖:帝王或贵官车上的伞盖。
柏梁台: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内。《三辅黄图》“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门内。
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浥,音义,湿润也。
【译文】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战,大战之时,天上有五色的彩云包围之黄帝,黄帝认为这是祥瑞,于是在大胜蚩尤之后就造了华盖;汉武帝好神仙,造柏梁台,作金茎,上有仙人掌,擎玉杯承露,取甘露服之以延年。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 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 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 卫 袁桂杰
野 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郭利战
收稿:徐成美 臧 岚
制作:李凤梅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 10.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