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志权
“苗年”是苗家人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节日,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一心,共育未来。11月6日上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二小学开展了“乐乐哈哈过苗年 民族文化入心田”苗年节项目式学习活动。
热热闹闹的场景,让校园魅力四射,充满活力。厚重的非遗文化,让今年该校的“苗年”甜蜜、温馨、燃情。
活动当天,风光秀美的第二小学,千余名学生盛装到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银饰的锃亮和苗衣的艳红,成了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标配,汇成了银白与棕红的世界。悠扬的芦笙,传递着节日的欢乐。 学生们身着各种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化身少数民族小萌娃,口吹芦笙,肩担腌鱼腌肉、五彩姊妹饭等民族美食,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带领下,沿学校操场走来,整个队伍与操场的绿景相互映衬,格外引人注目。大家欢快地围拢在一起,感受了一把踩歌堂的盛大与欢庆氛围。此刻,芦笙悠悠,鼓声阵阵,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们沉浸在浓郁的民族文化中,充满了欢乐与喜悦。
活动后,操场上200余米的长桌宴,清一色的苗家菜,酸的清香,甜的回味,清淡的味正,浓烈的味重。“苗乡六酸”和地方特色美食如:苗家酸汤鱼、酸汤菜、庵鱼、庵肉、白咋肉、鸡稀饭、渣辣子、糟辣子等等,一道道苗家菜,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触动味蕾的佳肴,让学生、家长,嘉宾流连忘返。
本次活动让汉族、苗族等各民族孩子真真切切的体验到民族节日带来的文化熏陶,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对“苗年”文化的兴趣,加深对苗族传统节日的认识。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虽然我无法阻挡时间的流泻,无法将这喜悦的一刻永恒定格,但是可以将这一刻的喜悦心情耐久,将这种喜悦传递给每个人。下一步,我们要加强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力度,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传承、创造民族民间文化,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挖掘优质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校园园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更要让他们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和内涵。”凯里市第二小学校长杨燕如是说。
作家简介
叶志权,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市,中国铁路作家分会会员。1986年开始爬格子,至今发表报告文学、杂文、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