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圣锋
(图为舂陵江畔农户收割晚稻。作者 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是受过苦的。特别是农村,能吃饱米饭,是一种奢望,固然会对土地和稻香有着特别的情结。
在那片曾经孕育了无数希望的土地上,稻香,曾是记忆中最温柔的篇章。它不仅仅是一种作物的香气,更是几代人心底深处对家的依恋,对根的追溯。随着时代洪流滚滚向前,那份质朴与宁静似乎在悄然间被冲刷得越来越远。
曾经,父亲站在田埂上,望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眼中闪烁着满足与期待。那是他用汗水浇灌的土地,每一粒稻谷都承载着他的希望与梦想。但岁月不饶人,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的田渐渐荒芜,不再是那个充满生机的模样。随着他们的离去,那片土地仿佛失去了灵魂,变得沉默而荒凉。
我是一位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以求学的方式踏上了离乡背井的路。城市的灯火阑珊,让我忘却了那份来自田野的呼唤。我的户口田,也在政策的要求下失去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间的一隅之地,那里没有稻香,只有钢筋水泥的冰冷与喧嚣。
我的下一代,一个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与这片土地的联系似乎更加淡薄。随着我们成为城市户口,他与乡村的距离越来越远,那片曾经属于家族的田地,早已不再属于任何人。
田土,没有了。但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对稻香的怀念,却如同野草般在我心底疯长。是什么让我们一些土著失去了与土地的联系?是什么让那份曾经的宁静与满足变得如此遥远?
或许,是时代的变迁,是社会的进步,或许还有那些无以言说的苦衷……让我们不得不放弃那些古老的生活方式。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是稻香陪伴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如今,虽然田土已不在,但那份对老家的思念,对根的追寻,却永远不会消逝。我们会在心中种下一片属于自己的田,让它在忙碌与喧嚣之外,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田野的宁静与美好。因为,稻香,不仅仅是一种香气,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生命最质朴、最真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