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礼
文/毕于甫
李老汉接到女儿电话通知,让他和她的三个哥哥家于某日参加儿子的定婚宴。李老汉高兴应允,放下手机,自言自语道:“随多少钱好呢?”
李老汉八十多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他勤奋节俭,但办事大方。他有三儿一女,老伴几年前去世。随多少礼钱呢?带着这个问题,老二媳妇去大嫂家商量。
“嫂子,外甥结婚,你打算随多少礼钱?俺儿结婚时,他姑随了六百,俺就一个孩子,也没办定婚宴。”
“去年,老三家的儿子结婚,他姑随了一千。老三家肯定得随一千。咱随多少好啊?”老大媳妇说。
老二媳妇说:“嫂子,老三家欠人家一千元的礼钱,再说她还有一个闺女哩!你那俩闺女娶时,她姑随了多少礼?”
“唉!俺那俩孩子结婚早,她姑随了二百元。可现在礼钱越来越多,婚宴也越来越好。随礼,不能看老账了。你哥出去玩去了,回来商量商量。唉,真有点作难啊!”
不大一会儿,老大串门回来,议论起随礼一事,他笑着说:“咱比老三家随礼少,不好看!亲兄妹,多随点礼,当献爱心,帮助她了!”
老二媳妇接过话茬,说:“哥哥,按说得分出大小辈,咱都随一千,那咱爹随多少礼?太重了吧?俺到时再说吧。”
这天,李老汉把胡须刮得干干净净,穿着漂亮的新衣,乘坐老大开的面包车,同三个儿子一大家人,兴高彩烈地去参加外甥的定婚宴。
到了写礼账处,走在前面的李老汉却闪到一边,说,你们先写。老大,老二媳妇、老三媳妇分别写了一千元。李老汉掏出崭新的一沓百元大钞,报上自己的姓名,又响亮地说:“两千元!”
酒足饭饱之后,李老汉一大家人正想上车,只见女儿手提一箱牛奶,兴冲冲跑过来,“爹,给你这箱牛奶,回家就喝,别老放着。”
上了车,李老汉发现装牛奶的外袋里有东西,便拿起来一看,是个红包!打开一看,不由地说:“钱!”一数,正两千元。李老汉眉头一皱,说:“你妹妹没收我的礼钱!我不是没有钱,这闺女,让人生气!”
“爹,别生气!她收了你的钱。这钱,是她孝敬你的!”三个儿媳异口同声说道。